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万岁通天帖

增加 11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万岁通天帖.jpeg|有框|右|<big>万岁通天帖</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1/7bf8b1bfbdc041e88780461b5bd28e7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85751540_24883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万岁通天帖 ''' 》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硬黄纸本,行 [[ 草书 ]] ,是 [[ 东晋 ]][[ 王羲之 ]] 等七人十帖的唐摹书法精品,现藏于 [[ 辽宁省博物馆]]<ref>[https://www.sohu.com/a/250196201_165237 《万岁通天帖》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8-08-26</ref>。
[[ 宋代 ]] 《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 [[ 文徵明 ]] 《停云馆帖》、 [[ 王肯堂 ]] 《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 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
==法帖来历==
公元697年( [[ 武则天 ]] 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 [[ 王献之 ]] [[ 王徽之 ]] 、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 新唐书 ]] 》列传第四十一记载相同。 唐代窦臮《述书赋》“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 [[ 岳珂 ]]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ref>[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8/03/09/020406811.shtml 三个知识点让您看懂《万岁通天帖》],东北新闻网, 2018-03-09 </ref>。
《宝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 [[ 明代 ]] 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 [[ 乾隆 ]] 年间 [[ 乾清宫 ]] 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前后钤有唐宋间诸旧藏印。北宋始不断收刻于各法帖中。
==法帖目录==
《万岁通天帖》目录如下: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第五帖: [[ 王徽之 ]] 《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 [[ 王僧虔 ]] 《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 启功 ]] 认为:“《万岁通天帖》次序与《宝真斋法书赞》、《真赏斋帖》微异。原有人数,按《 [[ 旧唐书 ]] 》所记,三组为三十九人,今卷所存仅五分之一;如按窦蒙《述书赋·注》所说‘凡二十八’,则今卷也仅存四分之一。”
==意义价值==
=== 评价===
元代张雨跋赞:“右唐摹王氏进帖,岳氏具言始末,传信传宝为宜。然双钩之法,世久无闻, [[ 米南宫 ]] 所谓下真迹一等。阁帖十书林以为秘藏,使以摹迹较之,彼特土苴耳,晋人风裁,赖此以存,具眼者当以予为知言。好事之家,不见唐摹,不足以言知书者矣。”明代 [[ 文徵明 ]] 《跋通天进帖》:“右唐人双勾晋王右军而下十帖,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以留内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纸墨完好如此。唐人双勾,世不多见,况此又其精者,固当为唐法书第一。” 清代朱彝尊评价:“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
启功在《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认为 清代[[朱彝尊]]评价 :“ 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 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 法精妙 在北宋时只有几件 锋神毕备 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 而用墨浓淡 后来都亡佚 露纤痕 只剩石刻拓本。 正如一笔独写 “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
价值启功在《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认为:“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后来都亡佚不传,只剩石刻拓本。”“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
==价值== 唐摹《万岁通天帖》较之 [[ 台湾 ]] 收藏的《远宦帖》, [[ 日本 ]] 收藏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更为重要。以其忠于原作风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书法的可靠依据。《万岁通天帖》包含着深厚历史与 [[ 艺术价值 ]]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