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叶姓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s://image.so.com 叶姓]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
[[File:叶姓.jpg|缩略图|[https://image.so.com 叶姓]]]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在宋人编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据第六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叶姓人口总数全国排名第49位。截至2016年07月,叶姓人口全国排名42位。
据第三届世界叶氏联谊会(2009.5.15——18日,在河南叶县召开)资料:由公安部提供全国叶氏大陆总人口为(2008年):6051651人,台湾人口为:270378人,港澳及海外约70万人。当今全球叶姓约580万人。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主要名人有叶适、叶剑英、叶挺、叶圣陶等。
==姓氏源流==
①出自芈姓,以封邑为氏
史载,上古时代,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姬诵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荆州),立国为荆,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的曾孙尹戌,在楚平王熊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县令尹(今安徽临泉),又称沈尹戌,后出任楚国左司马。
楚昭王芈轸(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军与吴国军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 ,史称叶公。叶公曾大力平定白云胜叛乱以助楚惠王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一带),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因平定白公之乱,故称叶公。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②出自许姓
漈头[[《叶氏族谱》]]:唐宣宗大中乙亥九年秋(855年),许延一、许延二兄弟携家人、童仆七十余口,由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新安村白马渡向福建迁徙,次年四月落脚于福建政和东湖。政和漈头遂成为许裔叶氏祖地,其后裔多分布于政和邻近地区。
③出自中国古姓
中国古姓中有“叶阳氏”、“叶大夫氏”,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⑤出自其他少数民族
出自汉朝时期古叶调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叶调古国故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据《姓氏考略》所载,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东汉末年时董卓部下都尉叶雄(即华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蒙古族叶古禄特氏,亦称叶鲁特氏、亦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gulut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尹氏。
蒙古族叶赫氏,源出河名,后蒙古达酋长星根达尔汉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其于叶赫河岸成为叶赫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heHala,汉义“盔顶”。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蒙古族叶克忠氏,属于蒙古新巴尔虎姓氏,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Yekejong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蒙古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等记载:
满族费仰古氏,亦称佛尼音布氏,满语为Feiyangu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赫叶哷氏,亦称何雅礼氏,荷叶尔氏,满语为HeyereHala,世居沈阳。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赫氏、贺氏、何氏等。
满族尼赫理氏,亦称尼柯特氏,满语为NiheriHala,世居乌苏里(今乌苏里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满语为Yanja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等。后来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颜扎氏,是颜扎•布颜之女,生有皇子爱新觉罗•叶布舒,其庶之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叶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叶穆氏,满语为YemuHala,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业速布部,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赫尔苏城(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处)、尼马察(今黑龙江省穆棱县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叶氏、穆氏。
满族叶赫勒氏,亦称叶何里氏,满语为YeheleHala,汉义“磁”,世居呀哈(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叶氏、慈氏等。
满族叶库哩氏,满语为Yekuri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叶墨勒氏,满语为Yemole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满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禄叶哷氏,亦称努叶勒氏、陆如火氏,依兰三姓之一,以部为姓,世居黑龙江沿岸、三姓(今黑龙江依兰)、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松花江流域、奇纳林赫哲部(今黑龙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RuyereHala。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禄叶哷氏多冠汉姓为叶氏、陆氏、芦氏等,叶氏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民族名称为彝族。
彝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献《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云南巍山彝族的八万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个姓氏,其中就有叶氏,据传是叶丹氏的族支,取汉姓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叶丹氏世为四川凉山彝族沽基家族的头人,历史悠久,但总人口不是很多。叶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记载的小叶丹,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彝族同胞传为佳话。
源于德昂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德昂族叶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德昂族同胞普遍通傣语、汉语、景颇语,没有本民族文字,许多人均能用汉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统称为崩龙族,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昂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德昂族人多改采用汉姓,据文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中称,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汉姓为叶氏者。
源于百越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南郡蛮,世居南郡(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实际上是古代西南蛮夷族,
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汉姓为叶氏者,世代称叶氏,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三国时期孙吴国著名将领叶雄,即是南郡蛮的后裔。
中国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叶氏族人分布。
<ref>[https://xing.911cha.com 百家姓大全]</ref>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金国时期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到了明朝时期,下邳郡被废黜不再。
越嵩郡:亦称嵩郡、嵩州、建昌府、罗罗斯宣慰司、四川行都司、宁远府、宁府、凉山彝族自治州,即四川凉山。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诸朝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在凉山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朝时期称越嵩郡,隋、唐时期为嵩州,南诏政权时期称建昌府,元朝时期称罗罗斯宣慰司,明朝时期为四川行都司,清朝时期称宁远府,民国时期称宁府。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
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下邳堂:以望立堂,亦称睢宁堂、邳州堂。
梅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兴宁堂、嘉应堂、梅山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越嵩堂:以望立堂,亦称嵩郡堂、嵩州堂、建昌堂、罗罗斯堂、行都堂、宁远堂、宁府堂、凉山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叶氏得姓于叶邑,而叶邑在古代秦、汉时期属南阳郡,叶氏为南阳望族,故以南阳为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南宋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五十多次,官至崇信军节度使。
另外还有敦睦堂、点易堂、续古堂、继美堂、百忍堂、天叙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济美堂、崇本堂、双留堂、国望堂、序秩堂等。
==研究考证==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风俗通:楚渖尹戌。
《新唐书》: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
《通志•氏族略》:叶氏,宋朝为著姓。
《风俗通义•姓氏篇》: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
梅州《叶氏家谱•蔡邕序》:沈诸梁公,生于春秋,超迈等夷,尝慕孔子之道,而不得亲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为令尹司马于楚有功,封于叶,固以为姓,而为国之栋,故董仲舒于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叶氏世爵赋,称其代不乏人……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岁在己卯十一月议郎绍进爵光禄勋蔡邕伯喈顿首拜序。
<ref>[https://www.zupulu.com/ 族谱录]</ref>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在宋人编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据第六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叶姓人口总数全国排名第49位。截至2016年07月,叶姓人口全国排名42位。
据第三届世界叶氏联谊会(2009.5.15——18日,在河南叶县召开)资料:由公安部提供全国叶氏大陆总人口为(2008年):6051651人,台湾人口为:270378人,港澳及海外约70万人。当今全球叶姓约580万人。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主要名人有叶适、叶剑英、叶挺、叶圣陶等。
==姓氏源流==
①出自芈姓,以封邑为氏
史载,上古时代,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姬诵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荆州),立国为荆,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的曾孙尹戌,在楚平王熊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县令尹(今安徽临泉),又称沈尹戌,后出任楚国左司马。
楚昭王芈轸(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军与吴国军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 ,史称叶公。叶公曾大力平定白云胜叛乱以助楚惠王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一带),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因平定白公之乱,故称叶公。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②出自许姓
漈头[[《叶氏族谱》]]:唐宣宗大中乙亥九年秋(855年),许延一、许延二兄弟携家人、童仆七十余口,由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新安村白马渡向福建迁徙,次年四月落脚于福建政和东湖。政和漈头遂成为许裔叶氏祖地,其后裔多分布于政和邻近地区。
③出自中国古姓
中国古姓中有“叶阳氏”、“叶大夫氏”,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⑤出自其他少数民族
出自汉朝时期古叶调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叶调古国故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据《姓氏考略》所载,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东汉末年时董卓部下都尉叶雄(即华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蒙古族叶古禄特氏,亦称叶鲁特氏、亦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gulut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尹氏。
蒙古族叶赫氏,源出河名,后蒙古达酋长星根达尔汉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其于叶赫河岸成为叶赫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heHala,汉义“盔顶”。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蒙古族叶克忠氏,属于蒙古新巴尔虎姓氏,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Yekejong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蒙古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等记载:
满族费仰古氏,亦称佛尼音布氏,满语为Feiyangu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赫叶哷氏,亦称何雅礼氏,荷叶尔氏,满语为HeyereHala,世居沈阳。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赫氏、贺氏、何氏等。
满族尼赫理氏,亦称尼柯特氏,满语为NiheriHala,世居乌苏里(今乌苏里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满语为Yanja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等。后来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颜扎氏,是颜扎•布颜之女,生有皇子爱新觉罗•叶布舒,其庶之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叶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叶穆氏,满语为YemuHala,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业速布部,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赫尔苏城(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处)、尼马察(今黑龙江省穆棱县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叶氏、穆氏。
满族叶赫勒氏,亦称叶何里氏,满语为YeheleHala,汉义“磁”,世居呀哈(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叶氏、慈氏等。
满族叶库哩氏,满语为Yekuri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叶墨勒氏,满语为Yemole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满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禄叶哷氏,亦称努叶勒氏、陆如火氏,依兰三姓之一,以部为姓,世居黑龙江沿岸、三姓(今黑龙江依兰)、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松花江流域、奇纳林赫哲部(今黑龙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RuyereHala。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禄叶哷氏多冠汉姓为叶氏、陆氏、芦氏等,叶氏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民族名称为彝族。
彝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献《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云南巍山彝族的八万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个姓氏,其中就有叶氏,据传是叶丹氏的族支,取汉姓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叶丹氏世为四川凉山彝族沽基家族的头人,历史悠久,但总人口不是很多。叶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记载的小叶丹,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彝族同胞传为佳话。
源于德昂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德昂族叶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德昂族同胞普遍通傣语、汉语、景颇语,没有本民族文字,许多人均能用汉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统称为崩龙族,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昂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德昂族人多改采用汉姓,据文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中称,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汉姓为叶氏者。
源于百越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南郡蛮,世居南郡(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实际上是古代西南蛮夷族,
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汉姓为叶氏者,世代称叶氏,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三国时期孙吴国著名将领叶雄,即是南郡蛮的后裔。
中国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叶氏族人分布。
<ref>[https://xing.911cha.com 百家姓大全]</ref>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金国时期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到了明朝时期,下邳郡被废黜不再。
越嵩郡:亦称嵩郡、嵩州、建昌府、罗罗斯宣慰司、四川行都司、宁远府、宁府、凉山彝族自治州,即四川凉山。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诸朝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在凉山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朝时期称越嵩郡,隋、唐时期为嵩州,南诏政权时期称建昌府,元朝时期称罗罗斯宣慰司,明朝时期为四川行都司,清朝时期称宁远府,民国时期称宁府。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
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
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下邳堂:以望立堂,亦称睢宁堂、邳州堂。
梅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兴宁堂、嘉应堂、梅山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越嵩堂:以望立堂,亦称嵩郡堂、嵩州堂、建昌堂、罗罗斯堂、行都堂、宁远堂、宁府堂、凉山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叶氏得姓于叶邑,而叶邑在古代秦、汉时期属南阳郡,叶氏为南阳望族,故以南阳为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南宋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五十多次,官至崇信军节度使。
另外还有敦睦堂、点易堂、续古堂、继美堂、百忍堂、天叙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济美堂、崇本堂、双留堂、国望堂、序秩堂等。
==研究考证==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风俗通:楚渖尹戌。
《新唐书》: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
《通志•氏族略》:叶氏,宋朝为著姓。
《风俗通义•姓氏篇》: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
梅州《叶氏家谱•蔡邕序》:沈诸梁公,生于春秋,超迈等夷,尝慕孔子之道,而不得亲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为令尹司马于楚有功,封于叶,固以为姓,而为国之栋,故董仲舒于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叶氏世爵赋,称其代不乏人……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岁在己卯十一月议郎绍进爵光禄勋蔡邕伯喈顿首拜序。
<ref>[https://www.zupulu.com/ 族谱录]</ref>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