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3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peg|有框|右|<big>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big>[http://www.las.cas.cn/gkjj/ysfm/200909/W020170602545118093147.jpg 原图链接][http://www.las.cas.cn/gkjj/ysfm/ 来自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的图片]]]
文献情报中心建于1950年4月,1951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2001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2006年3月,确定为中科院国家科学 [[ 图书馆 ]] (筹);2014年3月19日,正式确定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据2016年1月中心官网信息显示,该中心下设3个文献情报分中心,有职工400余人, [[ 馆藏 ]] 图书1145余万册(件)。此外该中心启动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已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转变,开始走上 [[ 知识 ]] 情报研究与知识服务中心的发展道路。
2018年12月,被 [[ 中国图书馆学会 ]] 公布为2017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设立图书管理处。
*1951年2月,正式定名为“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
*1955年,编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表》。
*1957年9月, [[ 国务院 ]] 第57次全体会议批准该馆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员。 *1976年10月,试验 QT-11 [[ 计算机 ]] 文献检索系统。
*1977年12月,筹备成立科学情报研究室。
*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名称。
*1986年,成为 [[ 图书馆学 ]] 、科技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7年,开展 [[ 国际联机检索 ]] 终端。 *1993年,成为图书馆学专业 [[ 博士学位 ]] 授予点。
*1993年4月,APTLIN项目(又称“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实施。
*1995年,与南京大学联合获得科技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5年6月,开通internet网络。
*2000年6月,参与组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承担着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2001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
2001年12月,启动国家科学 [[ 数字 ]] 图书馆建设项目。
*2002年6月,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牵头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组织全院 [[ 文献 ]] 情报系统共同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信息集成 [[ 服务 ]] 体系。
*2006年3月,确定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
*2014年3月19日,正式确定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下设 [[ 中 国 科 学 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