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彩漆木雕小座屏

增加 1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1965年出土于 [[ 湖北 ]] 江陵望山1号墓,收藏于 [[ 湖北省博物馆 ]] ,为该馆五件珍宝之一。
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绘,并于方寸之间雕刻51只鸟兽形象,是 [[ 战国 ]] 时期 [[ 楚国 ]][[ 漆器 ]] 工艺的代表作。
==流传历史==
1965年,出土于 [[ 湖北省 ]] 江陵望山1号墓,1975年,馆藏工作人员陈中行开始对其进行脱水处理。陈中行将其各部分分开,逐一进行处理。“最担心的,就是脱水以后各部分无法嵌合起来。”他说。整个修复过程中,他始终胆战心惊。
1985年,小座屏脱水保存工作顺利完成。这件 [[ 文物 ]] 如今以常温常湿状态在湖北省博物馆展示。鉴定时,有专家叹道:“老陈,你好大的胆子,连小座屏都敢碰”。陈中行的回答很是无奈:“再不处理就烂掉了……”
==文物特征==
此座屏为 [[ 木质 ]] ,可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底座,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底座之上,为一长方形框,即为座屏的主体部分。
座屏共 [[ 透雕 ]] [[ 浮雕 ]] 了五十一只动物,其中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蟒、蛇、蛙、鹿、凤、雀均形成婉转而对称的造型,构图稳定。分别表现了鸟搏蛇、蛇吞蛙、凤舞、鹿跃等内容。座屏下部两蛇盘成的对称花结,曲折剔透,是座屏中引人注目的部分。 屏座的两端着地,中部悬空。屏座上置一雕屏,雕屏的四周围以长方框,屏内透雕或浮雕风鸟、鹿、蛀、 [[ ]] [[ ]] [[ 动物 ]] 形象55个。通体髹黑漆,并用红、蓝、 [[ 黄色 ]][[ 彩绘 ]] 风鸟的 [[ 羽毛 ]] [[ 鹿 ]] 的梅花斑和蟒蛇的鳞等。外框除顶部外,其余部位均用红、蓝、银灰等色绘变形风鸟纹、卷云纹和兽纹等 [[ 图案 ]]
==文物鉴赏==
雕刻的 [[ ]] 兽形象,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这些 [[ 动物 ]] 相互纠缠,彼此争斗,形态逼真。
彼此争斗,形态逼真。 这件彩漆木雕小座屏色泽古朴而艳丽,代表了战国时期漆器的高超水平。彩漆木雕小座屏上呈现出来的雕刻 [[ 技艺 ]] 十分精湛。其图案以 [[ 鸷鸟 ]] 搏蛇为中心,旁边有双鹿和双凤。双鹿腾空奔跑,双凤其嘴衔蛇,其爪踏蛇,而蛇身挣扎、盘旋,活灵活现。
==文物价值==
2002年, [[ 国家文物局 ]] 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彩漆木雕小座屏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2013年,由国家文物局公布上榜湖北籍 [[ 一级文物 ]]
==文物背景==
1978年, [[ 余姚河姆渡遗址 ]] 。一件内红外黑漆器 [[ 木碗 ]] 和一件缠藤篾朱漆木筒从第三文化层出土,这依旧折射着光泽、透出古朴和沧桑的漆器貌不惊人,却有近7000年历史。 漆器是指用漆髹于胎骨而制成的日常器具或[[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木胎漆器数量最大。由于古时候外国只有[[木器]]而不产漆器,因此古代漆器是中国古代的“瑰宝”。
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认识了 的性能并用以制 是指用 。时至战国,楚地 髹于胎骨而制成 日常器具或 工艺 水平已经相当高超。楚地漆器多以厚木为胎体 工匠采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技法雕刻各 类繁多 动物以及其它图案 其中木胎 然后上涂彩 器数量最大 由于古时候 除彩漆木雕小座屏 ,出土有战国彩漆虎子、虎座鸟架悬鼓等众多战 只有 时期楚地 器而不产 漆器 ,因此古代漆器是中国古代的“瑰宝” 精品
[[Category:933 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时至战国,楚地漆器的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楚地漆器多以厚 为胎体,工匠采用圆 、浮雕和透雕等技法雕刻各种动物以及其它图案,然后上涂彩漆。除彩漆木雕小座屏外,出土有战国彩漆虎子、虎座鸟架悬鼓等众多战国时期楚地木雕漆器精品。]]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