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则徐

移除 76,005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明清人物信息框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徐| 外文 = Yammie Nam| 圖片名稱图像 = Portrait of Lin Zexu [[File:林则徐.jpegjpg| 圖片大小 = 250px有框| 圖片說明 = 居中| 最高職務 = [[太子太保]][[欽差大臣]][[雲貴總督林则徐]]| 國家 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286497830&di=74adbf087b60a9655641307d02209b37&imgtype= 大清| 爵位 0&src=| 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116%2F8ce198210ad04386a846358fba6079da.jpeg 籍貫 = [[福建省 (清)|福建省]原图链接] [[福州府]][[福清]]<br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今[[福建省]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E%97%E5%88%99%E5%BE%90&step_word=&hs=0&pn=9&spn=0&di=852282620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458040711%2C372471789&os=388243233%2C1071348338&simid=3301270791%2C3951929196&adpicid=0&lpn=0&ln=1899&fr=&fmq=154527634720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1&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116%2F8ce198210ad04386a846358fba6079da.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0c0nbnmd_0aadbn&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来自360网][[福州市]] | 族裔 图像说明 = 漢族| 字號 = 字少穆、元撫、石麟<br />號:竢村退叟、雲左山房<br />晚號:竢村老人 林则徐| 諡號 = 文忠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785|08|30}} 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br />1785年8月30日| 出生地 = 大清[[ 福建 省 (清)|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侯官县| 逝世日期 = 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br />{{Death date and age|1850|11|22|1785|808|30}}| 逝世地點 国籍 = 大清[[廣東省 (清)|廣東省]][[普宁縣]] 中国| 墓葬 职业 = [[林則徐墓]] 民族英雄| 配偶 = [[鄭淑卿]]| 親屬 =林萬選(祖父)、陳時庵(外祖父)<br />林文藻、林孟昂、林孟典(伯父)<br />林賓日(父)、鄭大謨(岳父)<br />林逢吉、林春三(堂兄弟)<br />林鳴鶴(兄)、林霈霖(弟)<br />[[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子)<br />林龍言(姪子)<br />[[沈葆楨]](婿)<br />林賀峒、林毓良、林洄淑、林慶祺、林壽鼎、林鈞澤、林煒琨、林岐鐃、林蘊漣、林燕愉(孫)<br />林佩綸、林紱楨、林萱籌、林煥霄、林翊、林灝深、林玉銘、林炳章、林璧如(曾孫)| 出身 = *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進士出身| 經歷 = * 翰林院庶吉士,1811年-1814年* 編修,1814年-1820年* 江西鄉試副考官,1816年* 國史館纂修,1817年-* 會試同考官,1819年* 雲南鄉試正考官,1819年* 江南道監察御史,1820年* 巡城御史(巡視南城),1820年* 浙江杭嘉湖道,1820年-1821年* 江蘇淮海道,1822年* 浙江鹽運使(署),1822年-* 江蘇按察使,1823年-1824年* 江寧布政使(江蘇按察使署),1824年* 兩淮鹽政(三 知名作 銜署理),1826年* 陝西按察使,1827年* 陝西布政使(陝西按察使署),1827年* 江寧布政使,1827年;1831年* 湖北布政使,1830年* 河南布政使,1830年-* 河東河道總督,1831年-1832年* 江南鄉試監臨官,1832年* 江蘇巡撫,1832年-1837年* 兵部侍郎(坐銜)* 右副都御史(坐銜)* 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署),1835年-1836年* 湖廣總督,1837年-1839年;1839年* 兵部尚書銜,1837年-* 欽差大臣,1838年-1840年;1850年* [[兩江總督]],(未任) 1839年4月22日-* [[兩廣總督]],1840年1月21日-1840年10月3日* 陝甘總督(署理),1845年-* 陝西巡撫,1846年-* 雲貴總督,1847年-* 太子太保,1848年-* 太子太傅(贈),1850年-| 著作 =* 林文忠公政書》3卷* 《畿輔水利議》1卷* 《俄羅斯國紀要》1卷* 试帖诗稿》、 使 軺紀程》1卷* 《荷戈紀程》1卷* 《雲左山房文鈔 吟草 * 雲左 拜石 山房 詩鈔》8卷* 《詩餘》1卷* 《四洲志 诗草 * 《林文忠公家書》* 《信及錄》* 林文忠 黑头 禁煙奏稿 * 《道光廣南府志》4卷 林則徐等修
}}
''' 林则徐'''({{bd|1785年|8 (1785年8 月30日|1850年|11 -1850年11 月22日|catIdx=Lin Zequ}}<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ref> ),[[ 福建 省]][[福清 侯官 ]](今[[福州市|福州市区]]) <ref name="福州市志">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ref> ,字''' 元抚''' ,又字''' 少穆''' ''' 石麟''' ,晚号'''竢 村老人''' '''竢 村退叟''' ''' 七十二峰退叟''' ''' 瓶泉居士''' '''櫟 社散人''' <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 ,是[[中国]][[ 清朝]]后 [[ 政治家]] [[ 思想家]] [[ 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 ,官至[[清朝官職表| 一品]] ,曾 經擔 [[ 湖广总督]] [[ 陕甘总督]] [[雲貴總督| 云贵总督]] ,两次受命[[ 钦差大臣]] ;因 主张严禁[[ 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 ,在中 有“[[ 民族英雄]] ”之 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省 (清)|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ref name="鴉片危機" /><ref name="林則徐論考" /><ref name="林則徐與現代中國">[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big5/content/2005-08/31/content_802646.htm 林則徐與現代中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010425/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big5/content/2005-08/31/content_802646.htm |date=2007-09-27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ref>,他至少略通[[英语|英]]、[[葡萄牙語|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 (清)|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国图志|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务运动|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ref>劉昌翠 中央电视台,[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5/Apr-Jun/news20050623_2.htm 《海國圖志》的命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2005/05/25</ref><ref>{{ja}}[http://www.asahi.com/international/history/chapter01/01.html アヘン戦争 どう伝わったか]</ref>。 == 家世 ==林则徐,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于[[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省|福建]][[侯官县|侯官]](今[[福州市]])左營司巷林氏北院後祖室。父[[林賓日]],母[[陳帙]]<ref name="林則徐大事年表1785-1798">[http://lzx.chinaspirit.net.cn/dsnb.htm 林則徐大事年表1785-1798]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05041237/http://lzx.chinaspirit.net.cn/dsnb.htm |date=2006-11-05 }}</ref>
1839年, 之家族源於[[晋朝|晉代]]由[[ 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 原]]南渡 英关系陷 閩的[[九牧林氏]][[家族]] 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姓]]是[[八姓 英国 閩]] 侵中国 其中一姓 借口 依照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所寫的文件中,為自身的家族立下考據<ref>《鬮書》林賓日著</ref>:
{{quote|「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進士,傳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 尽管林则徐一 二子 力抗西方入侵 長存素公 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 主张学其优而用 五代祖,墓在[[福清市|玉融]] 存素公生高祖學弢公 根据文献记载 遷[[省会|省垣]],生曾祖啟寀公,墓俱在北關 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 飛來峰下 啟寀公生北塘公 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 墓在北關外銅盤山 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
林則徐名字由來有3種說法:* 生於徐氏,養於林氏 1850年11月22日 但這說法後被考證為無據之論<ref name=" 年譜">[[來新夏]]著,《林則徐年譜》</ref>。* 林賓日 林則徐出生時曾「夢中親見[[凤凰|鳳凰]]飛」,認為兒子是「天上石[[麒麟]]」[[徐陵]](字孝穆)之[[轉世]],故名則徐,字少穆,又字石麟,但這說法亦被認為無據之論<ref name="燕山鄉脞錄">[[陳康祺]]著,《燕山鄉脞錄》</ref>。* 當時出名愛才的[[福建巡抚|福建巡撫]][[徐嗣曾]]至林府避雨,林則徐適時出生,林賓日希望兒子效法徐嗣曾,出類拔萃,飛黃騰達<ref>[[沈渝慶]]等著《福洲通志·徐嗣曾傳》</ref>。取字元撫則謂其子如徐嗣曾,仕途坦蕩,官運亨通<ref>[[施鴻保]]著,《閩雜記》卷四·林文忠公取名條</ref>,這說法被多人接受 普宁老县城病逝
== 少年时代 ==人物生平
=== 貧苦童年 ===徐的父 日原名林天翰,字孟 號暘 号旸 谷,[[ 嘉庆|嘉慶]] 侯官 歲[[貢 岁贡 ]] ,是 地的教 先生, 於鄰 于邻 [[羅姓|羅 ]] 的地方 開設[[書 开设书 ]] 。而林 徐的母 親陳 亲陈 帙, 為[[閩縣]]歲貢 为闽县岁贡 陳聖靈 陈圣灵 之第五女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县, 祖出莆田九牧林。他为其父林宾 陳帙 所撰的《诰封通奉大 婦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 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 長子[[ “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 鳴鶴]](早夭)、次子 氏,近代民族英雄 、三子[[ ,祖出莆田九牧林。 他为其父林宾日所撰的《诰封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 霈霖]]及八名女兒<ref name=" 氏, 妣事略"> 世由莆田 徙居福清县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治(福州)。” 据考,迁居福清杞店(今海口镇岭兜村)的莆田九牧林一支为 則徐著 蔇的裔孙宋进士林高德 《先妣事略》</ref><ref name="悲劇英雄· 今 岭兜 尚存 則徐">[[胡鼎宗]]著 氏祖祠联:“九牧家声远 《悲劇英雄· 文峰世泽长”。正因为 系出九牧,所以他对祖籍地莆田深有感情 新潮社,ISBN 978-957-8374-03-4</ref>与莆田进士郭尚先、陈池养、林扬祖等都有密切交往。
雖然 则徐 為私塾教師 记》嘉庆十八年(1813) 五月初六载:“申刻 到莆阳会馆卸车,与郑象峰同住。”他在供奉有妈祖神龛的高家寨巷内老莆阳会馆一住就是半年时间,对妈祖事迹可谓 秀才後又可領取公糧 若指掌 但家裡人口衆多 此后,他不管在京或外派 僧多粥少 只要有天后宫 甚至三餐 無以為繼 要去行香祭拜 统计记载不全的《 母陳帙瞞住丈夫 则徐日记》 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 发现他明确记载到天后神前或天后宫行香的就有40多次。林则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 她也將此[[剪纸|剪紙]]手藝傳於 林则徐六世嫡孙 兒,才能維持家庭生活。後來 、中国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岷一行 在其著文《先妣 研究委员会海外常任理 略》中憶述<ref name="先妣事略"/>:张飞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岛寻根和朝拜妈祖。
{{quote|「 林岷说,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湄洲来朝拜妈祖。妈祖林默和林则徐都是“九牧林氏”后代, 林则徐先祖世居莆田,后迁居福州。 妈祖是林则徐的“祖姑”。妈祖作为人,扶危济困、行善济困,具有神性;作为神,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具有人性;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个地方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拜当地的妈祖庙,如果遇到妈祖庙破旧必定会组织修缮。作为林氏的后裔要积极继续和发扬妈祖和林则徐身上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后来,林则徐在其著文《先妣事略》中忆述:“ 逾年,家君入 ,旋食 廩餼 廪饩 。此 後館 后馆 稍充,而食指 繁, 如故。先妣工 凿,又善翦彩 草木之花。大者成 ,其小至 ,皆濯濯有生意。 可易 錢數 钱数 ,遂 其值,以佐家 。不孝姊妹八人,皆以先慈之教, 備傳 备传 其妙。不孝幼 家君之塾,每夕 四壁,短几一檠, 讀書於 读书于 斯,女 斯。不孝夜分就 ,而先妣率 姊妹勤 所事,往往漏 盡雞嗚 尽鸡呜 尚未假 。其他困苦之 非恒情所能堪者。不孝 而愀然, 執勞 执劳 苦或推 讓飲 让饮 食, 正色 曰ads 兒務為 儿务为 大者、 者, 以是 瑣瑣為 琐琐为 孝耶! 讀書顯揚 读书显扬 ,始不 吾苦心矣。 』」}}’”家计虽不用代劳,但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
少年启蒙尽管林则徐 計雖不用代勞 境寒苦 ,但 是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由于 則徐每天 宾日幼时家贫, 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 之前 都會 抱在膝上,一同听学。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 為母親姊妹的[[手工艺|工藝 生,教育态度既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 ]]拿到店舖寄賣 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 放學後 让学生循序渐进 則再到店舖收錢交回母親 因材施教 貧苦 在他教书 五十 和严格 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 家教 还是儿子林则徐 使 日後升至高官時都保持清儉的習慣和察民疾苦 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 风<ref name=" 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 ——中國近代化的先驅">[[張素玢]]著[[周鳳五]]編 改业 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ISBN 978-957-530-008-1</ref> 名成利就
=== 教育 ===儘管 家境寒苦 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 但是林賓日非常重視教育。四歲時 经一轮选拔之后 父親 賓日已將他携入塾中 则徐当选任佾生 教以曉字 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七歲,已經熟練文體,在當時來說 鳌峰书院 非常早 福建当时 事<ref name="林則徐大事年表1785-1798"/><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原因由於林賓日幼時家貧 最高学府 到十三歲才 書塾,常常被同學嘲笑,為免兒子 读书院者皆非泛泛之辈。院长是敢于蔑视 自己一樣命運, 珅、刚直不阿的 書時便將他携入塾中,抱 育家郑光策。 膝上 郑光策指导之下 一同聽學<ref> 专心向学 写有读书札记 先考行狀 云左山房杂录 </ref> ,将诸子百家一同采纳
入读期间, 賓日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教書先生 则徐通过父亲结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 教育態度暨講究又開明 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有深刻的思考。他经世匡时之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作用 不只重追求[[學問]] 同时入读的还有郑光策女婿梁章巨。两人少时已经交往甚频 還注重[[品格]]修養;不求死背 加上梁章巨早已接受郑光策“经世致用”之学 不求[[体罚|體罰]] 加深林则徐“经世致用”之思想 循循善誘,讓學生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在他教书的五十年當 举成家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 中舉或考 对他文思敏捷留 進士的多達數十人 了心 最傑出的還是兒 认为此 必成大器。嘉庆九年(1804年), 参加乡试 他八、 中第二十 歲時, 名举人。 就在 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 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 作岸 山登绝顶我 他正式迎娶郑淑卿 峰”的诗句 震惊四座 以当时来说 他在書塾常常以佳作得到獎 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 ,眼見 嫁给 家境 依然貧窮 寒苦的林家秀才 是件罕见的事情。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 纳过妾侍,终其一生情深不渝(据林则徐长房后 林鸿汉表示,郑淑卿逝世后林则徐 续弦再娶)。 改業 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 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 賓日不許 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年底 他認為兒子日後必飛黃騰達 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 成利 落孙山。回乡后 <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 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等待下一次 先驅"/> 会试
官宦之路初任仕途嘉庆十一年(1806年), 十二歲時 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 孔廟召童生 [[佾生]] 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 經一輪選拔之後 外商贿赂成风 无人打击走私。 當選 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 佾生 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 為祭祀樂舞 张师诚招他成自己 幕僚。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 員<ref name=" 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依惯例各地官员都要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张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 重抄一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非常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 水"/> 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燕京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幕府当幕僚。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 年),26 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任庶吉士嘉庆十八年五月初九(1813年), 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同 家境寒苦 九月初七(1813年9月30日),天理教起事,教徒直攻打至京师,林则徐亲睹事态 得到開明 后来作书《强忠烈公遗墨后》,纪念当时被教徒处死 父親教導 滑县知县强克捷。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七年岁月,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 還有一個溫馨 但仍是微不足道 家庭 小京官。七年期间 童年是非常快樂 子女相继出世 鄰居常常聽到 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月初四,长子林汝舟出生;次子林秋柏出生三日而殇;后来长女林尘谭、次女 家吃飯時的歡笑聲 金鸾(后夭折)亦出生 探看之下 单较二百两银年俸 根本 過是十多個人津津 足以应付家庭开支。唯 味吃 间中在书塾教书,或寄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帮补家用。在翰林院期间,他 [[豆腐]] 经济专书《北直水利书》 後來 家以此事來教誨子孫知足常樂 则徐虽不善社交,但他于嘉庆十九年加入了由地位不高的京官组成 道理<ref name=" 宣南诗社,结交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人, ——中國近代化 成为他们 先驅"/> 领袖
[[河南省]][[永城縣]][[县令|知縣]]鄭大模有次遇到 愤而罢官嘉庆二十一年闰六月初十日(1816年8月1日), 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 文思敏捷留上了心 父亲林宾日得知此事后,因感怀自己过去的经历,特地致信儿子 認為此 要儿 必成大器 慎选人才 果然, 十四歲時 此后多次任考官期间 就考上[[秀才]] 均公正严肃地工作 同年 因此在士人之间博得良好的名声 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 则徐后来记述自己对考官工作的态度:“则 就與鄭大模 典试江西,府君自以踲于场屋,倍知科名 女鄭淑卿訂婚 难,屡谕衡文当慎之又慎。已荐之卷,首场三艺当通阅到底,遂篇分评;未荐之卷,亦必逐卷有朱笔批点” 以當時來說 林则徐如此重视科举 [[进士|進士]]門第出身 但他 鄭家千金嫁給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 好友龚自珍和魏源见识到科举之弊端严重 认为科举 件罕見 对人才 埋没和摧残,因此曾为此 情<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争论
=== 入讀鰲峰書院 ===[[鰲峰書院]]是福建當時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 最高學府 背景 入讀書院者皆非泛泛之輩 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 院長是出名 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 於蔑視[[和珅]]、剛直 假情面,导致同僚 [[教育家]][[鄭光策]]。在鄭光策指導之下 猜忌、冷嘲热讽 ,林 專心向學,寫有讀書札記《[[雲左山房雜錄]]》,將[[诸子百家|諸子百家]]一同兼收 因此对官场厌倦
入讀期間 道光元年(1821年),林宾日病危 ,林 通過 以照顅 親結識漢學 亲为由辞官而去。乘船返回 [[陳壽祺]] 乡期间,妻子郑淑卿在船上诞下三女林普晴,返回福州时,林宾日已病愈 陳壽祺為人憤世嫉俗,對現實 复职林宾日陈帙夫妇及家乡 社會問題和 乡亲父老极为反对林则徐辞 的决定,而且在家乡也不知用什么技能求生,唯 深刻的思考 不情不愿地再涉官场 。他 經世匡時之思想對 的主师曹振镛、房师沈维鐈一直为林则徐斡旋,道光帝亦知 有潛移默化作用。與 任内的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夸赏 同時入讀的還有鄭光策女婿[[梁章鉅]] ,并破格复林则徐职 兩人少時已經交往甚頻 自此 加上梁章鉅早已接 策「經世致用」之學,加深 帝宠重的 「經世致用」之思想 青云直上 兩人同時立下「經國救世」之志 终可以一展抱负
=== 林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1823年2月17日) 的同族長輩 任江苏按察使 亦是林賓日所創立的[[真率會]]的中堅分子 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 為人正派不阿 改革审判程序 不畏權勢 亲自裁决案件 他揭發當時的[[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營私舞弊 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 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 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 林雨化拒不認罪 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 錢士椿則迫 被江苏人民称颂为“ 雨化父親代押 青天” 結果林雨化被監禁七個月後 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怀 遣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 全因鸦片害人 途中受盡折磨,直到六十歲時獲釋歸鄉 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感到無限憤慨 同年夏季,江苏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 林則徐少時已經從父親口中聽聞林雨化事件 人民聚集 希望一見林雨化。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了林雨化 将成民变 拜讀其著作 官府照样追税 之後 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 ,林 對吏治腐敗加深了認識 极力反对 日後對 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 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
林則徐的家離[[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间,陕 宋]]抗[[金朝|金]]將領[[李纲|李綱]]之墓不遠 略阳一带发生水灾 結果那裡成為他和朋友聯誼之所。此後 遂留陕暂理原职 林則徐特別遊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迹 赴略阳察看灾情 安置 到[[愛國主義|愛國]]及[[民族主義|民族]]思想的薰陶,後來他和友人梁章鉅發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 灾百姓 又重修[[于謙]]祠墓<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
== 步入仕途 ===== 中舉成家 ===[[嘉庆|嘉慶]]九 道光十 (1804 (1830 年) 秋任湖北布政使 林則徐參加[[鄉試]] 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 中第二十九名舉人 擢东河河道总督 就在揭曉成績排名的那一天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 他正式迎娶鄭淑卿為妻,自此 在鄭淑卿在世時都沒有納過妾侍 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 終其一生 决心“破除 深不渝(據林則徐長房後人[[林鴻漢]]表示 面” 鄭淑卿逝世後林則徐曾續弦再娶<ref name="林則徐直系後代隱居南京 為祖先明志後不吸煙">金陵晚报 “力振因循” [http://www.chinaedunet.com/news/news/20054/types111/694451.asp 林則徐直系後代隱居南京 為祖先明志後不吸煙] 以求“弊除帑节 中国教育网,2005-4-6</ref>) 工固澜安” 林則徐逝世後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 [[同 对备用的几千个 ]]至[[光緒]]年間 水商梁秸进行检查 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 还查看沿河 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制作[[蠟像]] 成為少數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以表敬意<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水流情况
道光十二 (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 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 婚燕爾 林則徐離開家 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 前往[[北京市|京師]]參加[[会试|會試]] 但名落孫山 土功皆属农功 回鄉後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補梅書屋]]」開班授徒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 等待下 即田畴多 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 會試
=== 張師誠幕僚時期 ===嘉慶 道光 (1806 (1837 年) 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境况 ,林 擔任[[厦门市|廈門]]海 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 [[同知]][[書記]] 兼重” 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鸦片|鴉片]]問題嚴重 使“江汉数千里长堤 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 安澜普庆 外商賄賂成風 并支河里堤 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认识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 亦无一处漫口 開擴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 ”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 張師誠招他成自己 做出了不可磨灭 [[幕僚]]<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贡献
張師誠為何選 為[[幕僚]]的說法不一 纪念邮票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 依照 入广州查处禁烟。 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 族後人傳說 烟馆 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 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發現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那時 于道光十九年 值[[除夕]] 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 依慣例各地官員都要向[[皇帝]]呈[[拜摺]]。於是张將 召來代草拜摺 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 途中諸多刁難 责令转交谕帖 整夜在他居所 連放[[鞭炮|爆竹]] 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又改動拜摺 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 要林則徐重抄 本大人 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張師誠觀察林則徐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 修養 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態度 鸦片贩子 只見他認真謄寫一遍 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 非常欣賞他[[人品]]及[[才華]] 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 就請他納入幕僚<ref name="晚清巨人傳· "/> 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張師誠位極人臣 横遭诬陷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權術一一傳授給 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 甚至他在[[嘉庆|嘉慶]]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鎮壓[[海盗|海盜]][[蔡牵|蔡牽]]時亦 成为 同隨往 代名臣、民族英雄 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壓 为后人称颂 張師誠事後稱讚林則徐<ref name="悲劇 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 雄· ,使 "/>:「是役也 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 僚屬睹余督剿之勞,僉謂非余先得賊蹤,飛檄催戰,未必能如斯神速<ref>《一西自訂 遭受了5 譜》張師誠著</ref> 悲壮的流放生活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 (1839 )7月28日 張師誠推薦 道光帝阅毕 父親 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 则徐过55岁生 為[[樂正書院]]主持 林家經濟得 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 改觀 示嘉奖 但时隔不久, 又在這 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 參加[[燕 )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 ]][[會試]] 。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 可惜仍 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 落第 妥协派的骨干 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 依然留在張師誠[[幕府]]當幕僚 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1811年(嘉慶 道光二 六年) 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 革了 終於考中[[进士|進士]] 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 [[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 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 從此踏上官宦之路<ref name="晚清巨人傳· "/> 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 官宦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 路 ==[[File:Lin Zexu.jpg|thumb|200px| 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 畫像]]“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 任庶吉士 ===嘉慶十八年[[五月初九]](1813年), 入[[翰林院]]庶常館任[[庶吉士]]。同 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 [[九月初七]](1813年9月30 (1841年7月14 日) 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 [[天理教]]起事 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 教徒直攻打至京師 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 林則徐親睹事態 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 後來作書《強忠烈公遺墨後》 爱国情感的抒发 紀念當時被教徒處死 也是他性情人格 [[滑县|滑縣]]知縣[[強克捷]]<ref>[[葛士浚]]著,《皇朝經世文續編》</ref> 写照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 在翰林院度過七 ,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 ,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 奉召回 官。七年期間 候补 他的子女相繼出世 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 嘉慶 (1814 (1846 年)[[正 四月,授陕西巡抚,七 月初 四]],長子[[林汝舟]]出生;次子[[林秋柏]]出生三 九(8月30 而殤;後來長女[[林塵譚]]、次女[[林金鸞]](後[[夭折]] 亦出生<ref>[[林聰彝]]著 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 《文忠公年譜草稿》</ref> 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 單較二 还强令陕西捐银一 兩銀 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 俸,根本不足 征收就在二万两 應付家庭開支<ref name="致敦遠堂書">林則徐著 《致敦遠堂書》</ref>。唯有間中在書塾教書 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 或寄賣自己 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 書法作品幫補家用。在翰林院期間 “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 他著經濟專書《[[北直水利書]]》 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病重逝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 雖不善[[ 为云贵总督。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 際關係|社交]] 开采 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 於嘉慶 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 十九年 加入 (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 由地位 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为进剿太平军作乱,故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 高的京官組成 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 [[宣南詩社]] 卧轿 結交[[黃爵滋]] 由福建 [[龚自珍|龔自珍]]、魏源等人 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 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 成為他們的領袖<ref>[[范文澜|范 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 瀾]]著,《中國近代史》</ref>
=== 憤而罷官 ===嘉慶二十一年閏六月初十日(1816年8月1日),林則徐離開翰林院,往[[江西省|江西]][[南昌市|南昌]]任考官,他父親林賓日得知此事後,因感懷自己過去的經歷,特地致信兒子, 兒子慎選人才。林則徐此後多次任考官期間,均公正嚴肅的工作,因此在士人之間博得良好的名聲,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則徐討論請教。林則徐後來記述自己對考官工作的態度<ref name="雲左山房文鈔">林則徐著,《雲左山房文鈔》</ref>:成就
{{quote|「則徐典試江 千古未遇的 西 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府君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 的昏睡状态中觉醒, 踲於場屋 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 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 科名 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 外世界的无知 屢諭衡 他急于改变“沿海 當慎 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 又慎 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已荐 [16] 他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 首場三藝當通閱到底 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遂篇分評 编为《四洲志》 未荐之卷 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 亦必逐卷有硃筆批點」 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
如此重視[[科举|科舉]]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 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 好友龔自珍和魏源見識到科舉之弊端嚴重 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 認為科舉 而且也 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 、中国近代国际法学 埋沒和摧殘,因此曾為此事爭論<ref name="雲左 房文鈔"/>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 治理水利 任江南道監察御 不仅是我国历 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 河南南岸[[河堤]]缺口 在其仕宦生涯中 [[河南巡撫]][[琦善]]辦 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 不力 引發大[[洪灾| 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 災]] 利工程 治理运河、黄河、长江。 不惧琦善[[满族|滿洲貴族]]的背景,向[[嘉庆帝|嘉慶帝]]直奏琦善的無能。他為官清廉,不畏權勢 治水注重深入实际 果敢 必躬亲 不假情面 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 導致同僚 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 猜忌、冷嘲熱諷, 反映。 因此對官場厭倦 曾著《北直水利书》 [[道光]]元年(1821年) 《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 那時 亦有治水方略,后来 賓日病危,以照顅父親為由辭官而去 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乘船返回家鄉期間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 妻子鄭淑卿在船 他向道光帝呈 誕下三女[[ 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计束,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 普晴]] 则徐做事如此认真 返回福州時 令贪官无可作假 桃汛来时,两岸安然无恙,道光帝多次称赞。当 则徐的对治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已病愈<ref name="晚清巨 丰,诗 傳· 张际亮向林则徐提议将黄河河道改道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海。 "/> 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员都反对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则徐不能独揽全局,张际亮之提议遭否决。直到林则徐逝世前不久,还表示张际亮的治河方略是对的。林则徐逝世后,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 復職 ===安定陕西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 賓日陳帙夫婦及家鄉的鄉親父老極為反對林則 辭官的決定 任陕西巡抚后,便上书皇帝,宣称陕西“ 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纷歧,奸究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 而且在家鄉也不知用什麼技能求生 此拿彼逃 唯有不情不願 最为民害” 。并表示决心要把“ 除暴安良” 、“ 严缉捕以靖 再涉官場<ref>林則徐著 方” 《致郭介平書》</ref> 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 首务” 当时刀客 活动 師[[曹振鏞]] 要在关中地区,尤以渭南、富平 房師[[沈維鐈]] 大荔、蒲城 直為林則徐斡旋 带最盛行。他们“ 有窝巢以为藏身之固, 有器械以为抵御之资” 。所以“ 不独兵役避其凶锋” [[道光帝]] 即州县营员 “ 惜费惮劳” , “ 望而却步”。 后, 对地方官吏兵勇 政績卓越 所谓“ 锢习” ,首先是“ 剖析开导, 务令极力破除” 特地召見誇賞 增强 们“ 缉匪” 的勇气和信心 並破格復 然后以“ 马得讽纠众夺犯伤差案”,从渭南刀客下手。此案原发生在五、.六月间,七、八月 則徐職<ref> 正式接任后,便“ 亲提研鞠”,除判首犯马得讽以斩刑、“ 就地正法” 外, 而将刀客赵恩科子、史双儿等人,“ 不分首从,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 。到是年底,由于 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又相继缉获146 人 《紀恩抒懷》</ref> 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 的有46人, 均从严惩处 自此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 深受 道光帝 寵重的林則徐青雲直上 朱批“ 所办甚好” 終可以一展抱負 大加赞赏
1823年2月17日(道光三年正月初七) 在镇压了“刀客”之后 ,林 擔任[[江蘇按察使]] 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万石存粮向贫民平粜 在任期間澄清[[江苏省|江蘇]]吏治 对于无力购粮的极贫户与老弱病残者 改革審判程序 由官方收养 親自裁決案件<ref name="雲左山房文鈔"/>。甚至黑夜潛行 省城西安即收养极贫百姓三四千人;劝绅商富户出钱出粮救济其所在村寨的贫困户 明查暗訪 并令地方官与各地富户收买、质押耕牛 驗屍時亦親自動手<ref>林則徐著 以免影响耕种;另一方面 向清廷连上 通飭 被旱 屬選練仵作禮 属分别缓征折 · 林則徐 咸宁等十二州县应征粮石展限奏销折》,请求朝廷缓征钱、粮。为从根本上免除灾荒,他筹议兴修关中水利,命陕西督粮道张 ·公牘 馨对《关中胜迹图志 </ref>。短短在任四個月內 一书加以研究 就處理了江蘇十之八九的積壓 提出方 。这一计划终因费用太大 被江蘇人民稱頌為「 未能实现。 青天」。他並認為江蘇之風氣敗坏 通过上述多种办法 全因鴉片害人,於是下令江蘇禁煙 使陕西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
防卫新疆林则徐不顾 [[夏季]] 高体衰 江蘇大水災 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 社會動盪不安 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 人民聚集 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 民變 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 官府照樣追稅 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江蘇巡撫]][[韓文琦]]力主用兵鎮壓,林則徐極力反對 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 有备无患。 乘船前往災變地區 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 賑濟災民 推广坎儿井和纺车 平息民憤 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 恢復社會秩序<ref name=" 称为“ 文忠 傳">[[金安 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 ]]著 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 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 文忠公傳》</ref>。则徐是正确的!
=== 治水 ===广州禁烟 林則徐的長處是澄清吏治,但[[治水]]卻非其長,林則徐曾著《北直水利書》。《北直水利書》除經濟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後來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將《北直水利書》改編成《[[畿輔水利議]]》<ref name="林則徐治水">郭國順編,《林則徐治水》,黃河水利出版社,ISBN 978-7-80621-645-3</ref>, 道光十 [[十一 (1838年)9 廿二]](1831年12月25日) ,林 擢升[[東河河道總 在两湖总 ]]。他 任内 向道光 表示自己不懂河務 上书言事 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 勝任 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 帝[[ 读后深为所 机|鼓勵]]他<ref name="起程赴河東河道總督新任折">林則徐著 《起程赴河東河道總督新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 摺》·《 集·奏稿》</ref> 为钦差大臣 於是林則徐往[[山东省|山東]][[鄒縣]]接任 使粤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 任后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 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 立即補 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 治水方面的知識 建炮台 驗催河工 拉拦江木排铁链 保持質量 相信“民心可用” 處分辦事不力之官員 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 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 令檢驗河堤[[料垛]] 半年 他向道光帝呈上 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 [[奏摺]]中表示:胜利。
{{quote|「周歷履勘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 總於每垛夾檔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寬丈尺,相其新舊虛實,有鬆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計束,按束以稱斤,無一垛不量,亦無一廳不拆<ref name="起程赴河東河 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林则徐向清朝 總督新任 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 "/>。」}}
徐两广总督职止, 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 如此認真 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 令貪官無可作假 实用了34天 [[桃花汛|桃汛]]來時 共收缴烟土19187箱 兩岸安然無恙 又2119袋 道光帝多次稱讚 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 徐的 對治水方面 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 知識和經驗日豐 决心。虎门销烟 [[張際亮]]向 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提議將[[黄河|黃河]]河道改道北流 從山東[[利津县|利津]]入海<ref>張際亮著 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 《張亨甫全集》</ref> 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林則徐也有同感 销烟的正义行动 取得了广大人 意和官員 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 反對此治河方略 有上万人观看 加上林則徐 人们无 能獨攬全局,張際亮之提議遭否決 拍手称快 外国人看 这情形,也对 逝世前不久,還 禁烟的果断 表示 張際亮的治河方略 钦佩。虎门销烟 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 光辉一页, 逝世後 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 [[咸丰|咸豐]]五年(1855年) 这一壮举 黃河改道 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 循[[济水|大清河]]至 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 津入海 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虎门销 人物评价总体评价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 =={{main|虎門銷煙}},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 鴉片問題日益嚴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 ===[[File:Penmanship of Lin Zexu 5.jpg|thumb|200px| 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越華書院聯]]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从1781年开始,[[英國東印度公司|英 名家点评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 东印度公司]]大量 华输出大量[[ 外关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 鸦片]] 的输入和消费 在1821到1837年之间中英鸦片贸易量更增加 五倍 达到此目的 <ref>[http://www.ukessays.com/essays/history/uk-and-the-opium-war-history-essay.php Uk And The Opium War History Essay]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01044503/http://www.ukessays.com/essays/history/uk-and-the-opium-war-history-essay.php |date=2015-06-01 }}</ref>鸦片问题空前严重。尽管1729年[[清政府]]就已下令严禁鸦片 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 ,但 鸦片一直屡禁不止 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鸦片问题不仅给中 带来严重 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则徐 社会问题,还在经济层面导致白銀外流,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 ,使 清廷财政枯竭。朝野上下 得英国人出乎意料 禁鸦片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 呼声日趋高涨 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 则徐於1833年江蘇巡撫任內,亦表達對白銀外流的關注。其間論及如兩害取其輕、民間私種鴉 钦差与鸦 比輸入鴉片更可阻止白銀外流<ref>《会奏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 战争 折: (1964年出版)“ “以 臣所闻内地之所谓葵浆等种者,不甚行销,而必 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 来自外洋方 及全力 适口 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 故自鸦片盛行之后,外洋并不必以洋钱易纹银,而直以此物为奇货 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 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 为属于国计民生,尤堪发指!……且以两害相较,使内地有 私种,其所卖之银仍在内地,究与出洋者有间 。”</ref>。
1838年6月2日,“遇事敢言”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为解决鸦片问题直言献策。[[道光帝]]将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讨论,各人反应不一。时 [[湖广 英国驻香港 总督]] 兼驻华公使包令·《钦差大臣林则徐 生平及著述》:“( 林则徐 表态支持严禁鸦片,并率先动作 是) 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 ,在[[湖北]]起获烟膏烟土1.2万余两 中国 得到道光帝 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 嘉许。10月25日道光 缩影——那个庞大 收到皇室成员吸食鸦片 报告。11月8日[[琦善]]上奏称其 舆论集中表现 [[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 个人身上。他 自[[禁烟]]以来查获烟土最多 中国 的一 位理想的爱国志士 各种事件促使道光帝下定決心禁烟 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 <ref name="天朝 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 崩溃">{{Cite book | author = 骄傲,(他) 茅海建 | title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 第2版 林则徐 》 | location = 北京 | publisher =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date = 2005年7月 | ISBN = 978-7-108-02294-3 | language = zh-hans }}</ref>年。”
=== 林則徐任钦差大臣查禁鴉片 ===1838年11月9日,道光帝令禁烟甚力的林則徐入[[北京市|京]],林在京期间的十四天内连受道光帝八次召见,两人密谈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ref name="林則徐集·日記"/>。1838年12月31日,林則徐被任命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轶事典故
虽然道光帝此时已决心禁烟 则,学习、效法。徐 指的 仍然有不同 福建巡抚徐嗣曾(ceng)。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 声音 意思。字少穆,石麟 一种说法: 一则笔记材料称 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 林则徐 进京路 出生那天晚 上,[[琦善]]嘱其 林宾日 勿启边衅 梦中亲见凤凰飞 ”, 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 漫应 天上石麒麟” 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ref>戴莲芳 另一种说法 《鹂砭轩质言》,《鸦片战争》第 他出生时有 个不寻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 第314页</ref> 赤日炎炎。 则徐的朋友[[龚 宾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进了门,他 珍|龔自珍]]甚至 己便去镇上想买点龙眼等滋补品回家。正巧,福 议林则 巡抚 带兵南 嗣曾从乡 禁烟 察看灾情回衙,,差役鸣锣喝道,随从们拥簇在大桥的前后左右 <ref>龔自珍著 不想半路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 《送欽差 顷刻间 臣侯 雨瓢泼如注。徐嗣曾是个体察民情、关心手下的好 林公序》</ref> ,他当即吩咐众人找地方避雨。 可是 这儿旷野茫茫 唯见山岙边 观点基于当时中国上 间破旧小屋,众人赶忙去檐 普遍盛行 暂避。突然,屋内传出一阵婴儿坠地 [[中国中心主义| 呱呱啼哭声,正巧林宾日也在此时赶了回来。他见一位堂堂二品红顶花翎大官员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门口,大吃一惊,也顾不得满地水淋淋,匆匆跪拜。徐嗣曾双手把林阳谷搀扶起来说:“古人云:‘ 朝思想]] 生万物 唯人为贵。’你 大清国生了一个好子民——说不定将来还是栋梁之材,不能拜、 会有人害怕“夷人” 本官还应该祝贺你才 哩!”林宾日见这位巡抚大 顾虑到鸦片走私集团 和蔼 能会以暴力抗法 亲,全无半点官架子,内心十分感动。为纪念这次天造地设的奇遇,他兴奋地给儿子取名为则徐,字元抚 并未 又字少穆。“则”是“效仿”的 思。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 到走私背 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 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 国家支持 名字 <ref name="天朝的崩溃"/>
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 改诗深意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 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 廿五) 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 何必清辉满十分。 正式抵[[粵]] 读了 受九響[[禮炮]]之禮 认为女婿诗虽好 但却小 廣東 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 官皆來迎接 ,气量偏狭 美國商人[[威廉·亨特]](William C . Hunter,1812年-1891年6月25日)也在附近觀禮,他留下了有關 相貌的重要文獻<ref>威廉·亨德著 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 《廣州番鬼錄》</ref>:「氣度莊重 诗意迥然不同 表情相當嚴厲 成为功名未就时 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 材肥胖 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 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而且对照 唇濃密的黑短髭 下句 下巴留著長髯 诗中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看來六十歲左右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 」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提寫 副[[對聯]]:「海納百川 字之差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ref name="晚清巨 反映了翁婿两 傳·林則徐"/> 的不同襟怀
在中 藏书之好从政之暇,尤喜藏书。举进士后,居于文藻山,早年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 政,讲易见天心”为志,潜心搜罗前朝及 代各类书籍。藏书楼有“七十二峰楼”、“云左山房”,专用贮书,积三十余楹。贬谪伊犁 唯一的对外窗口——[[广州]] 林则徐立即开展了雷厉风 以大车7辆,载书20箧。临 的禁烟活动 前赋诗云“纵使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 他先派人蒐集情報 有《云左山房书目》抄本传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东节帅 查訪與外商 江左中丞”、“宠辱皆忘” 散商打過交道的人 “读书东观 外國商館的[[廚師]]和鴉片走私犯。又招通曉外語幕僚[[袁德輝]] 视草西台” [[ “吴越秦楚齐 進德]] 使者” 人翻譯《[[澳門新聞紙]]》等外國人書報,亦任用 十数枚。原藏书之所“七十二峰楼”于1948年 清廷革職的廢員[[彭鳳池]]、[[馬辰]]潛入鴉片販子陣營<ref name="林則徐論考">[[楊國楨]]著,《林則徐論考》 洪水冲垮 ,福 州市政府拨款重 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1-00639-7</ref> 有《 則徐為親自接觸外國人,暗學英語和葡語,[[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的[[詹姆斯·馬地臣]]致 文忠公政书》、《 [[威廉·渣甸]](Dr. William Jardine,1784年-1843年)時表示 及录》等 竟聽到 后汇为《 口吐英葡兩語而嘖嘖稱奇<ref name="鴉片危機">C·W·金著,《鴉片危機 </ref>
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通力合作,發布 太极芋泥道光 帝[[诏书|聖旨]] 十九年(公元1839年) 查封煙館 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时 逮捕煙販 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 下令處死 特备 中國煙販[[馮安剛]]。 西餐凉席“招待”林则徐,企图让 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寶順洋行]]的[[颠地|蘭士祿·顛地]](Lancelot Dent,1799年-1853年11月18日) 在吃冰淇淋时出丑 威廉·渣甸為阻止 事后, ,返 也设丰盛筵席“ 英國 敬” 遊說政府對清廷採取強硬行動 这些领事先生 林則徐聽 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 稱「鐵頭老鼠」的威廉·渣甸離去 都给惊呆了。这时 便高興表示 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 「鐵頭老鼠,狡猾 “这是中国福建 鴉片走私頭目 名菜 畏懼天朝的憤怒 叫做太极芋泥。”从此 已經回到煙霧之地 该菜名噪远近
=== 發布禁鴉片令 ===1839年3月18日,林到达广州的8天后,召来[[广州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当时清政府不屑于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一切指令皆是透过作为中国人的行商传达),要他们责成所有外国商人三日內交出全部鴉片,並簽具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否则「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ref>《林则徐集·公牍》第56-60页</ref>然而三天后,外国商人并未遵令。<ref name="天朝的崩溃"/>于是林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 雨化 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并且召集[[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 645 名學子入[[贡院|貢院]]「[[測驗|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File:Letter by Lin Zexu to Queen Victoria of the United Kingdom.jpg|thumb|300px| 雨化,字希吾,是林则 致維多利亞女王 同族长辈,亦是林宾日所创立的真率会的中坚分子,为人正派不阿,不畏权势。他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营私舞弊,遭钱士椿罗织罪名报复,林雨化拒不认罪,钱士椿则迫林雨化父亲代押。结果林雨化被监禁七个月后,遣戍新疆,途中受尽折磨,直到六十岁时获释归乡 ]]
禁煙期間 林宾日对林雨化的遭遇感到无限愤慨 ,林 寫了 少时已经从父亲口中听闻林雨化事件,希望 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信<ref>{{cite web|url=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od/1839lin2.html |title= 則徐致維多利亞女王的信全文 |publisher=Fordham.edu |date= |accessdate=2017-07-23}}</ref>,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伦敦|倫敦]]、[[蘇格蘭]]和[[爱尔兰|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 雨化 但卻 其管轄 父亲 印度種植生產鴉片 引见下拜见了林雨化 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拜读其著作 不過實際上,英國當時未訂立禁止國民吸食鴉片的法令 之后 鴉片在當時西方社會並不被視為毒品,而且英國濫用鴉片的情況亦相當嚴重,幾乎每個英國人都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服用过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ref>{{cite book | title=Opium - A History | publisher=St. Martin's Griffin | author=Martin Booth | year=1999 | isbn=0312206674}}</ref>因此當時 對英國國內鴉片政策的 对吏治腐败加深 解是一場誤會。此外这封信也在送往英国 认识,日后对他 途中遗失,并未送达维多利亚女王,只 改革吏治 副本留了下来 重要作用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鴉片給 交差便了事,於是採取拖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 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祠不远 结果那里 立委員會作報告 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此后 七日內回覆。<ref name="晚清巨人傳· 則徐"/>林則 非常氣憤,限令外 特别游览历代爱 煙商依時交出鴉片 者的遗迹 否則翌日十時親 感受 十三行,先拿一二名行商开刀问斩。结果外 烟商同意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当林则徐得知已被清政府明令驱逐 及民族思想 大鸦片商[[颠 熏陶,后来他和友人梁章巨发起修葺李纲墓 |蘭士祿·顛地]]在鼓 拒交鸦片时,下令传讯颠地 未果 又重修于谦祠墓 <ref name="天朝的崩溃"/>
=== 封鎖廣東十三行 ===同榜之谊3月24日 潘锡恩 林则徐得知时 [[英国驻华商务 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 监]]的[[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年8月15日-1875年9月9日)帮助颠地逃跑的消息(实为假消息),忍无可忍,于是下令断绝通商, 督。晚年晋 锁商馆。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此时商馆区内350名外国商人都被无一例外关了禁闭。<ref name="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默兹河|馬士]]著,《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ref><ref name="天朝的崩溃"/>太子少保
3月25日 冒险 去世后赐谥号“文慎”。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开科取士后,林则徐赫然列居放榜单中第二甲九十二名 入商馆 士中 [[查理·义律|義律]]屈服 第四位 願意約見 潘锡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进士后两人都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锡恩在 会试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 名官員 ,其所写的《澄海楼赋》一文深受嘉庆皇帝的欣赏 廣州[[ 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是同榜也是 府]]與他見面 但義律又 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曾有一段 出現 平凡的交往 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 潘锡恩是位水利专家,主持治(黄)河工程,不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还写过 示諭外商速交鴉片煙土四條稿 畿辅水利 等专著。因为这些原因 痛斥義律。義律最終於28日早上六時服從 之命令<ref name="晚 对潘锡恩的学问和人品很是钦佩,两人交情深厚。 巨人傳· 代方浚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中有一副 "/> 赠潘锡恩的对联:“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 劝告英商将鸦片交给他 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 然后他再以英 蔚为华 政府 文章。”这副对联是林则徐对潘锡恩一生功业 名义向清政府上交鸦片20283箱 最高肯定和褒奖 <ref>佐佐木正哉著,《鸦片战争前中英交涉文书》</ref>
=== 銷煙过程 ===[[File:Destruction of opium in 1839.jpg|thumb|300px|虎門銷煙想像圖]]亲属成员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 父亲:林宾 ),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门|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关天培|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缴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缴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茶葉]]五斤。<ref>林則徐著,《英吉利等國煙販躉船盡數呈缴折》·《林則徐集·奏稿》</ref>
至[[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 母亲:陈帙妻子:郑淑卿大儿子:林汝舟(1814 年生 ,民間缴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缴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 十六両、[[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 儿子:林聪彝(1824 年生 ,煙販缴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 三儿子:林拱枢(1827 年生 ,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ref name="晚清巨人傳· 哥哥:林鸣鹤弟弟: 則徐"/>。霈霖八名妹妹
林則徐经道光帝同意,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也在上海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餘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ref name="晚清巨 傳·林則徐"/>。作品
四月二十一日,在虎门销烟前一天, 主要著作 公寫文祭海 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 著有《云左山房 说:{{quote|倘波臣之夙戒无闻,恐水族之豫防莫及。本除害马,岂任殃鱼,比諸毒矢強弓,會須暫徙,庶 钞》、《云左山房诗钞》、《 使 殲鱗凡介,勿損滋生 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 ……尤赖明神昭示冥威 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 永祛妖物,驯彼犬羊之性,俾识撑梨;杜其蜂趸之萌,专输嫁布 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當天 林则徐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 記裡又說:「 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 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 令水族先 暫徙,以避其毒也 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许多人都来观看。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 《林则徐全集》分奏折 美國第一位傳教士[[裨治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又名高理文,1801年-1861年) 诗词 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 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乾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 札、日记 反復考察後 译编六卷 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子|帽]]致敬<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ref> 共十册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鴉片一事相當合 书法 ,[[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鴉片,並歡迎 親臨查辦。林則徐於 书法的主要成就 發表聲明 行草 不但葡萄牙商人可 而又 正常貿易 《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 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 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 絕不被人欺凌<ref name="晚清巨人傳· 則徐"/> 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
從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 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 《跋沈毅斋墨迹》 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可见 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 銷毀 237 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 [32] 萬 6250 斤鴉片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 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 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 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 後銷毀<ref name="悲劇英雄·林則徐"/> 大义
== 鴉片戰爭 =={{main|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維喜事件 ===1839年6月20日,发生[[林維喜案|林維喜事件]]。林則徐覺得案件可疑,於是命[[新安县|新安縣]]知縣[[梁星源]]查辦,要求義律交出兇手,但義律以[[領事裁判權]]為由,要求私自開審兇手。林則徐便委託美國[[医生|醫生]][[伯駕]]和袁得輝[[翻译|合譯]][[瑞士]]法學家[[艾默瑞奇·德·瓦特爾]]的著作《[[萬國公法]]》,查明義律根本沒有[[治外法权|治外法權]]。[[七月初四]](1839年8月12日),義律在英船上開庭,對五名兇手輕判罰金 墓址 [[有期徒刑|監禁]]後,便送回英國[[監獄]]服刑,事後才通知中國官方<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ref name="悲劇英雄·林則徐"/>。后世纪
震怒 [[七月初八]](1839年8月15日) 在福州市省军区内,市郊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 下令再次 直径0.82米。 鎖[[澳門]] 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读时先中行 [[七月初九]](1839年8月17日) 继右行,随之左行 勒令義律交出兇手 再回读右而后左 並勒令澳葡政府將 余此类推。碑牌上 列官衔都是林则徐的,按当时“父以子贵”的规例,做父亲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转角柱上镌 英國 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 驅逐 ,男少穆公、妇郑夫人, 境<ref name="晚清巨 继男雨人公、妇李孺 傳·林則徐"/> 寿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书,直下11行(读序自中、左、右),字径12厘米
=== 与英军交锋 ===早在虎門銷煙之時,英國商人C·W·金已通知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为林则徐父林宾日(1749~1827年);“陈夫人”为林则徐母陈帙(1759~1824年);“少穆公”即 有英國軍艦在廣東海域游戈 “郑夫人”为 注意,但他最終輕視C·W·金的提醒。但後來的事件,令 妻郑淑卿(1789~1847年);“雨人公”为 意識到戰爭的可能性,他曾致道光帝,希望撥款買西洋的船炮布設海防 弟林霈霖 “李孺人”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 道光 帝不肯 六年(1826年) 結果 只好民間集資 因母丧守制 通過[[新加坡]]密購英國[[利物浦]]銅炮<ref>韓山元 为其父母营造的 [http://www.zaobao.com/cgi-bin/asianet/gb2big5/g2b.pl?/chinese/pages1/chinese_sg150304.html 銅像落戶晚晴園]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11145250/http://www.zaobao.com/cgi-bin/asianet/gb2big5/g2b.pl?%2Fchinese%2Fpages1%2Fchinese_sg150304.html |date=2008-05-11 }},聯合早報,2004-03-15</ref>,更購入一艘軍艦[[甘米力治號]]<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逝世后附葬于此
[[七月二十]](1839年8月30 2000年9月20 在民族 國軍艦[[窩拉疑號]]抵達廣東 雄林则徐诞辰215周年之际 義律要求[[澳門總督]][[邊度]]提供[[军队|軍隊]]協助,卻遭邊度拒絕。 坐落在 為維持澳葡政府的[[中立]] 出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 於[[七月廿四]](1839年9月1 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1996年6月7 )巡閱澳門。[[七月廿七]](1839年9月4日)中午 軍艦窩拉疑號、路易莎號、[[珍珠號]]、[[劍橋號]]在香港九龍海域向 國水師開炮,[[九龍之戰]]爆發,戰役歷時 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 個半 時,英軍用盡彈藥,敗走尖沙咀,陣亡者至少十七人<ref>林則徐著,《會奏九龍洋面轟擊夷船情形折》·《林則徐集·公牘》</ref> 行星 。 戰敗后義律要求重開談判 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 聲稱英國煙商同意不販鴉片 谁发现了小行星 中方亦可搜檢,一查出夾帶鴉片,即可沒收 谁就拥有命名权 已具結者,可自由貿易,不具結者,則在沙角搜檢,而不合作 陈建生院士领导 英國煙商限三日內驅逐回國<ref>林則徐著,《會奏遵旨宣布英夷罪狀並設法驅逐該國船隻出口折》·《林 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 忠公政書》</ref>。但林則徐發現了問題 台朱进博士 若果不具結者可貿易,禁煙之舉必全功盡廢,於是 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 以具結和交兇為必要前提 星” 結果談判破裂,義律把五名兇手送回英國<ref name="晚清巨人傳· "/>。 儘管與義律 談判破裂 禁毒和治水业绩 但有兩艘英國商船[[湯姆士·葛號]]和[[皇家薩克遜號]]同意具結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立即允許正常貿易 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 給予特別保護 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动 義律非常不滿,認為有損權威,[[九月廿八]](1839年11月3日)下令軍艦窩拉疑號和[[海阿新號]]在[[穿鼻洋7]]武力迫兩船折返。提督關天培正常查究期間,窩拉疑號突向中方軍隊發炮,[[穿鼻之战|穿鼻之戰]]爆發<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穿鼻之戰戰敗後,英軍盡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下令軍隊駐在尖沙咀附近的[[佐敦|官涌]](今[[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佐敦]])還擊。英軍本打算在尖沙咀修理軍艦,被中方軍隊發現,驅逐出海。[[九月廿九]](1839年11月4日)英軍還擊,欲以大炮轟擊官涌軍營,但軍營地勢頗高,中方軍隊居高臨下發炮,英軍敗退。连续几次交锋后,十月六日(1839年11月11日),林則徐令軍隊分五路,主動合擊英軍,凌晨時分,中方軍隊包抄英軍艦隊,五路大炮,重疊發擊,將英軍艦隊大半軍艦摧毀。十月八日(1839年11月13日),英軍艦隊又再來犯,林則徐發動總攻擊,五路大炮全向軍艦船頭發炮,英軍艦隊全滅。九月廿八至十月八日合共九日內,[[官涌之戰]]六役,林則徐役役皆勝,將英軍驅逐尖沙咀。並尋回湯姆士·葛號和皇家薩克遜號兩船,帶回港口貿易。 戰爭之後,中英貿易完全斷絕,林則徐更密切注意世界局勢,他組織一隊翻譯隊伍,專門負責翻譯外國報紙和外國書籍。他們翻譯了《[[澳門月報]]》、英國商務總監戴維斯著的《中國人:中華帝國及其居民的概况》(即《[[華事夷言]]》)、傳教士{{le|地爾窪|Algernon Thelwall}}牧師著的《[[對華鴉片罪過論]]》、[[休·慕瑞]]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即《[[四洲志]]》),及其他軍事書籍<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同時,他亦親自接觸外國人,向虎門銷煙時來訪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人詢問英國的情況,並接觸英國海員,了解英國對禁煙的看法,態度極為親密。接著他又再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由湯姆士·葛號船主帶往倫敦,但[[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英國外交部]]拒收信件<ref>喜爾著,《與欽差大臣林公會晤記》</ref>,結果信件刊登在《[[泰晤士报|泰晤士報]]》上<ref>[[W·崔維斯·黑尼斯三世]]著,《鴉片戰爭》ISBN 978-0-7607-7638-4</ref>。[[十二月初一]](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接任兩廣總督。 === 英国决议出兵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到英國<ref>《中國近代史》編寫小組:《中國近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7月</ref>,英国商业集团纷纷叫嚣发起战。9月30日,英國[[紡織業]]城市[[曼徹斯特]]39家[[公司]]和廠商聯合致函[[英國外交大臣]][[第三代巴麥尊子爵亨利·坦普爾|巴麥尊]],稱中國禁煙是對英國之「侵略行為」,「希望政府能利用這個機會,將對華貿易置於安全的、穩固的、永久的基礎之上。」<ref>《英國藍皮書》,《鴉片戰爭》第2冊,第634頁</ref>。10月1日,[[英國政府]]召開[[英国内阁|內閣]][[會議]],討論侵略中國問題。<ref>《中國近代史》編寫小組:《中國近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7月</ref>内阁會議經過討論後,作出「派遣一支艦隊到中國海去」之決定。<ref>《英國資產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爭史料》,《鴉片戰爭史論文專集》,第49頁</ref> 1839年至1840年間,英國出現很多來歷不明的小冊子,主要控訴封鎖十三行事件,並誣指林則徐私自種植[[罌粟]],便排拒外來鴉片,一時之間也引英國民間[[舆论|輿論]]紛紛。1840年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响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严的事件。」英国政府決定命令[[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印度]]艦隊增援。2月,組織東方遠征軍,以英國[[開普殖民地]]([[南非聯邦]]前身)[[好望角]]海軍提督,義律堂兄[[懿律]]任海軍統帥兼全權,义律为副全权。<ref>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ref>時英國政執黨地位不穩。反對派[[托利黨]]/[[保守黨 (英國)|保守黨]]早於1月31日在[[英國下議院|下議院]]提出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但遭到否决<ref>英國國會會議記錄,1840年1月31日</ref>。他們再於4月7日在[[英國下議院|下議院]]動議譴責政府。但動議並非關於與大清一觸即發的戰爭或備受爭議的鴉片貿易,而是抨擊政府在對華關係上缺乏遠見及思慮不週,亦忽視了應該給予駐廣州商務總監相關的訓令及權力,用以對付非法鴉片貿易<ref> 有些人(甚至包括歷史學家)都誤以為英國國會在1840年4月9日以9票之差通過動議對華開戰。其實動議由James Graham提出。為準確了解該動議,特從1840年4月7日英國國會會議記錄(Hansard)中擇錄原文如下: "The right hon. Baronet concluded with moving that— It appears to this House, on consideration of the papers relating to China, presented to this House, 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that the interruption in our commercial and friendly intercourse with that country, and the hostilities which have since taken place, are mainly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want of foresight and precaution on the part of her Majesty's present advisers, in respect to our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especially to their neglect to furnish the superintendent at Canton with powers and instructions calculated to provide against the growing evil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aband traffic in opium, and adapted to the novel and difficult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uperintendent was placed." </ref>。 這動議特意迴避了戰爭及鴉片兩項敏感議題,藉此爭取托利黨內最大的支持以通過議案<ref>The Opium War, 1840–1842 , Peter Ward Fa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5) p.202</ref>。經過三日激辯,[[英國下議院|下議院]]最終以271票對262票否决動議。[[英國下議院|下議院]]的反對派[[托利黨]]因此未能阻止英國艦隊繼續前往中國及戰爭的爆發。 林則徐得知英國軍隊異動,便加緊改裝早前購入的劍橋號,又從旗昌洋行購入參加過九龍之戰的甘米力治號,並廣泛搜隻戰船資料,仿制英國軍艦,小型歐式雙桅縱[[帆船]]等<ref>[[柏納德]]著,《復仇女神號軍艦航行作戰記》</ref>。他亦會同關天培親自校閱水軍,重用英國人惧怕的海盜、[[漁民]]、[[蜑戶]]<ref name="鴉片戰爭">《鴉片戰爭》[[齊思和]]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ref>,由外商、[[食盐|鹽]]商、[[潮州市|潮]]商支付用費,治海人民紛紛應徵。外商目擊並評<ref>宾汉著,《英军在华作战记》</ref> {{quote|「林正忙於訓練三千個兵丁,其中三分之一是雙[[刀]]手。這種雙刀有二尺多長,在[[刀鞘]]中時看起來很笨重,[[刀柄]]略彎如鈎以護[[手]],長約二寸。雙手持刀,刺擊削切,揮刀飛舞,上下左右,同時並呼喊叫駡,面作惡容,以威嚇敵人,使其望風而逃。林對於這些人,具有很大信心。」}} 其後,林則徐發動了[[長沙灣之戰]],將藏在[[長沙灣]]的英國軍艦驅離<ref>林則徐著,《燒毀夷船以斷接濟折》·《林文忠公政書》</ref>。怡和洋行的馬地臣又偷偷販賣鴉片,林則徐便派人攻擊煙商船隊,是為[[磨刀洋之戰]]<ref>林則徐著,《焚剿夷船擒獲漢奸折》·《林文忠公政書》</ref>。 林則徐到任廣州後,先後在奏折中稱與英七戰皆勝,但近代學者抱有懐疑,認為與英軍真正接仗只有九龍之戰及穿鼻之戰,且勝負難定,其餘皆為誤報 <ref> 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潰》 三联書店 1995年 第127 至 131頁</ref>。 === 防守粵閩海岸 ===英國政府任命義律的堂兄[[喬治·懿律]]和全權代表,派遣的遠征軍於[[五月廿三]](1840年6月22日)正式集合,總共有軍艦十六艘、武裝輪船四艘、運兵艦一艘、運輸艦二十七艘。[[军人|士兵]]四千人,包括第18皇家愛爾蘭聯隊、第26蘇格蘭來福槍聯隊、第49[[孟加拉]]聯隊、孟加拉工兵團和[[金奈|馬德拉斯]]工兵團等<ref name="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遠征軍一抵達,即宣讀英國政府的命令,封鎖廣州海岸,並打算攻打虎門[[示威]]。但林則徐早有準備,於澳門、虎門、尖沙咀及內河要道設重兵駐守,加上廣州海岸多淺水[[暗礁]]的天然屏障,英軍無隙而入<ref>《夷艘入寇記》魏源著</ref>。同時,林則徐向廣東民眾頒布《英夷鴟張安民告示》,鼓厲人民殺敵,殺一白人士兵賞洋銀百元,殺一[[南亚|南亞]]士兵賞洋銀五十元<ref name="林則徐傳">楊國楨著,《林則徐傳》</ref>。英軍並無攻打廣州之意,只留下軍艦[[都魯壹號]]、[[拉呢號]]、海阿新號及武裝輪船[[進取號]]繼續封鎖廣州海岸,其他軍艦北上閩境<ref name="鴉片戰爭史實考"/>。林則徐的防守是多此一舉。 [[六月初四]](1840年7月2日)[[早晨]],軍艦[[布朗底號]]帶著《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副本前往廈門,要求上岸,但遭拒後向岸邊發炮,最後由廈門守軍擊退。次日,林則徐向[[江苏省|江苏]]、[[浙江省|浙江]]二省通知英軍入侵的消息,但兩省大吏認為林則徐的話不足信,完全未做絲毫抗敵準備<ref name="夷氛聞記">[[梁廷柟]]著,《夷氛聞記》</ref>。結果[[伯麥]]率領的軍隊於[[六月初七]](1840年7月5日)輕易佔領[[舟山市|舟山]][[定海区|定海縣]],掠財屠城<ref>[[葉爾瑪朔夫]]著,《亞洲曙光》</ref>。 中國沿海的總督巡撫,沒一個像林則徐具有如此的前瞻眼光,當英軍佔領定海的消息傳來,林則徐氣憤痛罵[[浙江巡撫]][[烏爾恭額]]。事實上林則徐ㄧ直認為英國不會千里來犯中國,而於1840年6月陸續出現的英艦只是武裝走私船,志在哃嚇<ref> 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潰》 三联書店 1995年 第114 至 116頁</ref>。他向道光帝奏收復定海的方法,但道光帝已經對林則徐轉變態度,對之不予理采<ref name="悲劇英雄·林則徐"/><ref>林則徐著,《密陳以重賞鼓勵定海民衆誅滅敵軍片》·《林則徐集·奏稿》</ref>。 封鎖廣州海岸的英軍開始在珠江口橫行無忌,英國軍人[[溫森特·士擔頓]]槍殺船舵工[[盛全福]],澳門民衆活捉了士擔頓。留在廣州海岸的兩名英軍軍官士密和參遜要求林則徐放人,林則徐拒絕。為防英軍入侵澳門,林則徐和關天培增兵二千人入澳門,調集軍艦防守。[[七月廿二]](1840年8月19日)下午二時,英軍由[[九洲洋|九州洋]]駛至[[關閘]]、[[拱北 (珠海)|拱北]]一帶,向中國守軍發炮,清軍反擊,英軍敗退,這次是為[[關閘之戰]]。[[八月初五]](1840年8月31日),林則徐派軍艦於穿鼻洋和[[南龍穴]]一帶的[[礬石洋]]向英軍反擊,是為[[礬石洋之戰]],英軍反應不及,大敗。清軍只有數名輕傷者,而英軍死傷慘重,英軍點算至少十五士兵陣亡<ref>林則徐著,《關閘地方礬石洋面叠將逆夷擊退折》·《林文忠公政書》</ref>,但此說未有其他史料佐證。 === 革職 ===[[七月十四]](1840年8月11日),英軍主力駛到[[天津市|天津]][[大沽|大沽口]]外,要求清廷接收《巴麥尊[[子爵]]致[[中国皇帝|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簡稱《[[巴麥尊照會]]》),時任[[直隸總督]]的[[琦善]]收到林則徐的英軍入侵通知,但並未理會,認為他們單純為通商而來。到英軍來臨,依然不對戰,並饋賜[[牛]][[羊]]及禮品<ref name="鴉片戰爭"/>。 其後,琦善伙同[[穆彰阿]]、-{[[伊里布]]}-等一向與林則徐有過節的朝臣向道光帝誇大英軍軍力,誣指林則徐允許煙片販賣後又反悔禁煙,激起英國發動戰爭,將所有戰爭責任歸咎林則徐身上<ref name="鴉片戰爭"/><ref>《道光洋艘征撫記》魏源著</ref>。另外,《巴麥尊照會》中,英國政府限令清廷十日內善妥照會內的要求,否則就封[[港口]]、截船隻、佔島地<ref>《鴉片戰爭的研究 (資料篇)》[[佐佐木正哉]]著</ref>。 道光帝對林則徐憤怒交加,在奏摺中譴斥林則徐: {{quote|「外而斷絕通商,並未斷絕;內而查拿犯法,亦不能淨,無非空言搪塞,不但終無實濟,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看汝以何詞對朕也<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 道光帝命琦善向英方交涉,並當欽差大臣往廣東查辦,琦善對英方的要求處以閃避態度,只想革職林則徐了事。英方不許,派軍駛往[[山海关|山海關]]一帶示威,道光帝命清軍不得反抗,露出妥協之意。最後,琦善只同意對林則徐革職查辦,而英軍考慮補給等因素,亦退兵南下,道光帝對琦善表示嘉賞<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 [[八月廿九]](1840年9月24日),林則徐回覆道光帝的硃批,對指斥加以抗辯,在上摺的《密陳辦理禁煙不能歇手片》中指出,鴉片之流入已經證明外商包藏禍心,戰爭是意料中事,若不一次過掃清外國勢力,他國亦會仿傚英國,必禍患無窮。並表示自己建的船炮是必須之物,只要增強國防力量,才能對抗船堅炮利的入侵者,建議用關稅的十分之一來制造炮船。但他亦知事情已無法挽回,唯有奏請治罪,請去浙江前線將功折罪<ref>林則徐著,《密陳辦理禁煙不能歇手片》·《林則徐集·奏稿》</ref>。然而,林則徐得到道光帝對其抗辯之答覆是<ref name="林則徐年譜"/>: {{quote|「汝-{云}-英夷試其恫嚇,是汝亦欲效英夷恫嚇於朕也!無理!可惡!…………一片胡言!」}} 結果,林則徐被革去兩廣總督一職,由怡良署任,直到新任兩廣總督琦善到來。另外支持林則徐的鄧廷楨亦被革職。林則徐的去職消息引起中外轟動,西報連連發表社論討論事件,甚至乎英方亦表示<ref name="鴉片戰爭"/>: {{quote|「全部(禁煙)方針是像水晶一樣明晰<ref name="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林公自是中國的好總督,有血性,有才氣…………我國…………不得不全力以爭通商,豈為仇林總督而來耶!」}} 林則徐就此羈滯廣東,署理兩廣總督怡良一向是林則徐的支持者,署理期間亦不忘禁煙,廣建武裝。但道光帝勒令怡良撤兵,怡良久久不能動手,他向林則徐征詢意見,林則徐示意他向道光帝奏報撤二千的少數兵力,令道光帝不疑有他,保存廣東兵力<ref>林則徐著,《致怡良書簡》</ref>。 畢竟怡良只是署理兩廣總督,在位短短三十五日後,琦善到任。時人控訴他一來就把原先林則徐推行的政策完全廢除,把林則徐引入的新式武器廢置,解散水師,結果[[大角炮台]]、[[沙角炮台]]失陷。事實"與此相反,琦善主粵時期,虎門地區的兵力,兵器,防衛設施....有所增強"<ref>詳見:茅海建 «近代的尺度» 三联書店 2011年;第265至275頁></ref>。林則徐拋下對琦善的恩怨,出手相助。但琦善只想將一切過失都推向林則徐處,不肯讓他插手立功。林則徐忍無可忍,要求怡良架空琦善,以巡撫身分來布防和動員民眾。但怡良還未行動,琦善於[[十二月廿八]](1841年1月20日)與義律拟訂《[[穿鼻草約]]》,草約的其中一項條款就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ref>楊國楨著,《林則徐書簡》</ref>。 === 關天培的殉國及琦善的獲罪 ===道光帝得知英軍繼續進攻沿海,而且不肯離開定海,態度漸轉強硬,於是復命林則徐及鄧廷楨「協理夷務」,琦善禮節性拜會林則徐,希望他轉向主和的態度,林則徐反應冷淡<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琦善對於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一事保持隱瞞,但義律、[[马礼逊|馬禮遜]]、伯麥等人也不等草約簽定,就宣布佔領香港。賴恩爵告之怡良香港島割讓的消息後非常震驚,怡良也向林則徐告示這消息。林則徐認為怡良向道光帝[[弹劾|彈劾]]琦善,才能保住香港島。但怡良怕無證據之下彈劾,會被琦善反咬一口,最後在林則徐敦勸和具體協助下,下定決心上奏,奏摺亦在林則徐修改潤色後呈上道光帝<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然而,文件未來得及呈上道光帝,琦善打算於道光二十年[[正月十八]](1841年2月9日)正式簽訂《穿鼻草約》,此時,廣東士紳常琦善之行動震怒,聲討琦善,廣東的高級官員又站在怡良一邊,琦善不敢簽約<ref name="夷氛聞記"/>。 林則徐知廣東士氣渙散,自己仍可「協理夷務」之際增強廣東防務,局面改觀,於是鄭重建議琦善抓住戰機,迎擊敵軍、公布道光帝上諭、招撫[[汉奸|漢奸]]、組織民衆對抗,但林則徐所有提議皆被琦善一一否決。[[二月初五]](1841年2月25日),英軍進攻虎門,[[关天培|關天培]]、[[麥廷章]]親自督軍,但由於士氣渙散,[[靖遠炮台 (珠江口)|靖遠炮台]]、[[鎮遠炮台 (珠江口)|鎮遠炮台]]、[[威遠炮台]]失陷。林則徐和[[鄧廷楨]]急求琦善出兵救援,可惜援兵來得太遲。[[橫擋炮台]]、[[永安炮台]]、[[鞏固炮台]]亦告失陷,關天培、麥廷章以身殉國<ref name="夷氛聞記"/>。 是以,英軍北攻廣州,[[二月初七]](1841年2月27日),英軍經[[烏涌]]。林則徐本來在那裡設有[[烏涌炮台]],打算作[[虎門炮台]]之後的第二重防線,他購入的甘米力治號改裝的[[截殺號]]亦在烏涌看守。不過英軍一攻,清軍先亂,截殺號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擊沉。[[二月初九]](1841年3月1日),[[潖州炮台]]失陷,[[二月初十]],[[獵德炮台]]失陷<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琦善無可奈何,答應義律的條款。但道光帝從怡良得知香港島被琦善私自割讓,下令將琦善革職鎖拿,押京治罪,家產查抄入官。改派湖南提督[[杨芳 (清朝将领)|楊芳]]主持軍事。但楊芳竟是昏庸無能之人,道光帝最後將楊芳連帶怡良一同革職<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英國方面,英國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不滿義律在《穿鼻草約》中得益太少,撤銷義律職務,改派[[砵甸乍|亨利·璞鼎查]](又譯[[砵甸乍]])擔任新的商務總監<ref name="中華帝國外交關係史"/>。[[閏三月十一]](1841年5月1日),道光帝命林則徐以四品卿調任浙江。 == 遣戍新疆 ===== 調職浙江 ===[[兩江總督]][[裕謙]]是林則徐的故友,素來敬重。他向道光帝要求給林則徐負責浙東防務<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林則徐大力仿制西洋炮船、西式武器,與[[龔振麟]]創制[[車輪戰船]]<ref>《海國圖志》魏源著</ref>。廣東方面,道光帝派[[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指揮作戰,英軍隨即進攻廣州,以死9人代價擊敗2萬中國軍隊,奕山掛白旗向英軍投降,與英軍簽訂《[[廣州協定]]》,不但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結果清廷要林則徐及鄧廷楨承擔戰敗罪責,林則徐革去四品卿銜,遣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ref name="籌辦夷務始末"/>。 === 祥符治水 ===林則徐會見了魏源,把自己搜集的《四州志》以及有關的資料交給他,希望他編撰介紹西方情況的著作,這書就是後來的《海國圖志》。<ref>魏源著,《魏源集》</ref>[[五月廿六]](1841年7月14日),林則徐由[[镇海区 (宁波市)|鎮海]]出發,沿[[甬江]]經[[宁波市|寧波]],再沿[[姚江]]經[[余姚市|余姚]]、[[上虞市|上虞]]北上。五月至六月間到達[[杭州市|杭州]],七月初到[[苏州市|蘇州]],[[畫家]][[顧湘舟]]特地為他作畫<ref>馮桂芬著,《林少穆督師小像題辭》</ref>。幾天後,林則徐到達[[扬州市|揚州]],把收藏的《炮書》付刊。[[七月初三]](1841年8月19日),清廷命林則徐折回[[开封市|開封]][[祥符]]治水<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林則徐遇到一同治水的軍機大臣[[王鼎]],王鼎對林則徐革職放逐一事深感憤慨,他希望以林則徐治水來將功贖罪,令林則徐得以被清廷從新起用。林則徐曾任河南官員,河南士紳十分歡迎他的到來,大事慶祝<ref>佚名著,《汴梁水災紀略》</ref>。林則徐日夜趕工,令得積勞成疾,染上[[脾泄]]之疾,亦把趕工完成大埧工程。王鼎向清廷要求復用林則徐,但得來的回覆是要林則徐儘快赴戍伊犁<ref>[[鄒弢]]著,《三借廬筆談》</ref>。[[八月廿六]](1841年10月10日),林則徐得知兩江總督[[裕謙]]與英戰爭中殉國,他對自己全無作為而嘆息。 林則徐於道光二十二年二月離開祥符,三月初抵[[洛阳市|洛陽]],在姻親[[葉申薌]]稍息,此時,他又得知不幸的消息。王鼎回京覆命,向道光帝力荐林則徐,另一位軍機大臣穆彰阿百般阻礙。道光帝終不納[[王鼎]]之議,王鼎氣極,回家[[自殺|自縊]],向道光帝[[屍諫]]<ref>佚名著,《陝西省郷賢事略·清王鼎傳》</ref>。王鼎為己而亡,林則徐悲慟難抑,至[[西安市|西安]]時大病一場,滯留西安兩個多月。 === 伊犁生活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right; margin-left:0; margin-right:1em; font-size:85%; background:#c6dbf7; color:black; width:20em; max-width:40%;" cellspacing="1"| style="text-align: lef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外雜詠》<br /><br />沙礫當途不太平,勞薪頑鐵日交爭。<br />車箱簸似箕中粟,愁聽隆隆亂石聲。</div>|} [[七月初六]](1842年8月11日),林則徐再啟程。《[[大清律例]]》規定[[翰林|詞臣]]不能出關,於是被迫和妻子、長子、兒媳、女兒分開,唯帶二子、三子同行。在與家人告別時,林則徐賦詩兩首,其一即燴炙人口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幾天後,他從西安走到蘭州,在《致姚椿、王柏心》的私人信件中,他清醒而客觀地分析了敵勝我敗的原因:「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既遠調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軍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歷戎行之人,而皆覿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見面而接仗者,未之前聞,故所謀往往相左。徐嘗謂剿夷有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指南宋名將岳飛、韓世忠)束手,奈何,奈何!」。但他似乎不想再捲入時局,隨後寫下:「兩先生非親軍旅者,徐之覙縷此事,亦正為局外人,乃不妨言之,幸勿以示他人,禱切,禱切。」 经过长途跋涉,[[十一月初九]](1842年12月10日),終到伊犁[[惠遠]]城。沿途皆被各地官紳,社會名流留步交流,走走停停。出關後,途中盡是沙漠,大車也換成宜於沙漠旅行的[[長輈]],時亦策馬而行,從西安到伊犁,行程花費近四個多月。 林則徐一到伊犁,早先來到的鄧廷楨出來迎接,[[伊犁將軍]][[布彥泰]]及參贊大臣[[慶昌]]皆派兵丁迎接,第二天更派人送來米麵、豬羊、雞鴨等等食物,作為流放的罪臣,得到此禮遇實在前所未有。林則徐就在城南鼓樓前東邊的寬巷中定居下來。布彥泰和慶昌自此常常請教林則徐,更常討論有關邊防問題<ref name="林則徐集·日記">《林則徐集·日記》</ref>。此外,道光帝給了林則徐賴以謀生的[[土地]],使他藉收租維持生計<ref name="林則徐直系後代隱居南京 為祖先明志後不吸煙"/>。 因為林則徐是流放罪臣,往往信件都要被檢查,家書常常被退回,布彥泰破例將只准高官才能閱讀的《[[京報]]》給他借閱,了解政治局勢。布彥泰還委以[[執糧餉處事]]的實務交給林則徐辦理。[[十二月十九]](1843年1月19日),林則徐和鄧廷楨舉辦了紀念宋代[[文豪]][[蘇東坡]][[生日]]的聚會,來臨的主客竟有將軍布彥泰、參贊慶昌、五名領隊、一名總戎、三名謫臣(包括鄧廷楨、[[慶辰]])場面熱鬧<ref name="林則徐集·日記"/>。 === 對俄羅斯帝國的警覺 ===早在廣東時,林則徐閱過外國報紙,對[[俄罗斯帝国|俄羅斯帝國]]已有一番認識,亦閱聞《澳門新聞紙》報導的俄國和英國對[[阿富汗]]殖民地之爭奪(史稱[[大博弈]])。此外,林則徐在《四洲志》中記截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至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領土擴張<ref>[[王錫祺]]著,《小方壺齋與地從鈔再補編》</ref>: {{quote|「攻取[[波兰|波蘭國]]十部落,又擊敗佛蘭西(即[[法蘭西]])國王十三萬之衆,其興勃然,遂為[[欧罗巴|歐羅巴]]最雄大國。…………開疆拓地,閱十二年(即1831年),即增兵至六十八萬六千,倍於其舊。然其強非因兵卒之衆,全因馬上之矯捷。…………復增兵前往庵雅臘河(即[[额尔古纳河|額爾古納河]])以及麥加湖(即[[贝加尔湖|貝加爾湖]]),遠近之地,無不征服。由彼徑抵[[黑龙江|黑龍江]],適遇滿洲兵至,與之交鋒,[[俄罗斯|俄羅斯]]敗歸山後,故瀕江地仍屬滿洲,後即以此為協(即[[中俄尼布楚條約]])。俄羅斯至此固守邊疆,…………幅員遼闊,不啻倍蓗。」}} 儘管當時俄國政府入侵中國的步伐還是處於初步階段,但林則徐認為俄國比英國更為危險,後來[[左宗棠]]問他對西方入侵的看法,他說出<ref name="悲劇英雄·林則徐"/>:「此(英國)易與耳,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之語。他潛心了解新疆歷史,向新疆官員提醒保持邊塞安全,撰就《俄羅斯國紀要一卷》。 === 屯墾廢地 ===[[阿齊烏蘇]]是位於惠遠城外的一片荒地,清廷下旨令布彥泰開墾西陲<ref name="書林文忠公逸事">《書林文忠公逸事》黃冕著</ref>,林則徐主動接下這工作,並組織當地民衆解決水利,認為可鞏固邊防,軍餉和糧秣就不成問題<ref name="林則徐治水"/>。 布彥泰把新疆最重要的龍口新渠(又稱大皇渠,即今[[人民渠]])交給林則徐去辦,他以花費四個月時間,親自帶領民工挑沙挖石,興建垻堤,終建成一條長六里,寬三丈的大水渠。阿齊烏蘇因大水渠得以開墾,這次成功事例,令新疆湧現開墾的風潮。而龍口新渠自林則徐建成開始,足足運行123年,直至1967年[[喀什河]]彎道式新渠建成而棄用<ref name="林則徐治水"/>。 布彥泰向道光帝覆命時大力讚揚林則徐,對他應棄瑕錄用<ref>《布彥泰片三》《史學旬刊》第37期</ref>: {{quote|「查林則徐到戍已及兩年,深知愧奮…………每於接見時,留心察看,見其賦性聰明而不浮,學問淵博而不泥,誠實明爽,歷練老成,洵能施諸行事,非徒托空言以炫目前者比,久經聖明洞鍳。…………平生所見之人,實無出其右者。…………然以有用之才置之廢閑之地,殊為可惜。如蒙天恩,棄瑕錄用,俾得及時報效,林則徐必倍深項感,再造生成,竭力圖報,實可收得人之效。」}} 然而,布彥泰的提議被清廷否決。 浙江名士[[唐鍾福]]和[[金安清]]二人發動淮、揚一帶林則徐的同官舊屬為其損資以作[[贖鍰]],不多久就集結白銀至萬両,林則徐得知此事,即在伊犁致函金安清,婉拒贖鍰之議,贖鍰之事唯有中止<ref>林則徐著,《致金眉生函》</ref>。 === 漫游南疆開荒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清廷命林則徐會同[[葉赫那拉·全慶|全慶]]往[[阿克苏市|阿克蘇]]、[[烏什]]、[[和田|和闐]]、[[庫車]]周邊勘荒。林則徐勘探喀什噶爾荒地、[[库尔勒市|庫爾勒]]、[[葉爾羌]]的[[霍爾罕]]荒地、[[伊拉里克]]荒地、哈密[[塔爾納沁]]官荒<ref>佚名著,《清宣宗實錄》</ref>。 南疆勘荒是一件艱苦之事,林則徐南下烏魯木齊,[[胃病]]復發,有[[綏來縣]]休息後再起程,後遇到被戍新疆後剛剛復職的舊屬[[黃冕]]。他與林則徐一同隨行辦理墾務,黃冕在日記中記錄了林則徐南疆勘荒的各種情況、[[地理学|地理]]、[[氣候]]、風土民情、屯政、朋僚書信交往等等。黄冕的日记是林則徐南疆勘荒的唯一有系統記載<ref>林則徐著,《雲左山房詩鈔》</ref>。 其间,林則徐在[[吐鲁番|吐魯番]]發現了當地的民間水利設施[[卡井]]。這種卡井能引水橫流,由南至北,漸引漸高,水從地下穿穴而行,林則徐覺得非常有意思,用六日時間伙同黃冕硏究卡井之運作<ref name="林則徐集·日記"/>。其後林則徐和黃冕把卡井改造,命名為[[坎兒井|坎井]],將之推廣,只要地形許可,就開鑿坎井,坎井數量星羅棋布,把吐魯番、伊拉里克等大片荒野變成沃土。林則徐又從廣東、福建引進數以萬計的[[樹苗]](多為[[榕亞屬|榕樹]]、[[柳樹]]),綠化[[沙漠]]。此外,林則徐以吐魯番出產[[棉花]]為特點,教當地民衆制[[纺车|紡車]][[織布]],使他深受新疆人民感戴,稱坎井為「林公井」、渠為「林公渠」、紡車為「-{林公}-車」、[[植林]]為「林公林」<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ref name="林則徐治水"/>。 他的南疆之行踏遍[[清水河]]、[[戈壁|戈壁沙漠]],行程約三萬餘里,勘地六十八萬九千七百八十[[畝]],謫臣、武將未去過的地方他都走過。因南疆勘荒完全成功,道光帝於[[九月廿八]](1845年10月28日),升布彥泰為[[陕甘总督|陝甘總督]]、全慶為[[內閣學士]]兼[[礼部侍郎|禮部侍郎]],功勞最大的林則徐,以四、五品京堂候補,正式結束遺戍生涯<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 晚年 ==林則徐自哈密入京,但途中清廷又命他以三品頂戴任署理陝甘總督,直到布彥泰到任。當時,適遇上以[[黑錯寺]]為首[[藏族|藏人]]勢力反抗清廷統治事件,事為[[黑錯寺事件]]。林則徐下令用西式武器鎮壓藏民<ref>林則徐著,《林則徐致姜玉溪函》</ref>,其後又命[[達洪阿]]統兵進剿黑錯寺,焚燬[[寺庙|寺院]]、剷平村莊、捕殺藏民(亦有說法認為事件起因是「農奴主黑錯寺匪幫殘酷壓迫青海藏族佃戶」,清廷干預),手段滅絕殘酷,此後,清廷在[[陇西县|隴西]]、[[青海省|青海]]地區的統治得以加強。道光二十六年[[六月二十]](1846年8月15日),鄧廷楨因任[[陝西巡撫]]任內逝世,林則徐接任陝西巡撫一職<ref>林則徐著,《甘肅會辦事務完竣前赴陝西巡撫新任日期摺》·《林則徐集·奏稿》</ref>。 [[七月初九]](1846年8月30日),林則徐抵西安,正值災荒,災民飢餓無援,[[中国食人史|人吃人]]事件常常發生<ref>[[李元春]]著,《上護院楊至堂大人言救荒書》</ref>,他採取[[平糶]]<ref>林則徐著,《酌籌平糶量撫極貧片》·《林則徐集·奏稿》</ref>、[[當牛]]<ref>[[李元度]]著,《國朝先政事略·林文忠公事略》</ref>、[[緩徵]]<ref>林則徐著,《神木府谷葭州受災三州縣來春仍需接濟摺》·《林則徐集·奏稿》</ref>等措施賑災撫民。 其中,[[陕西省|陝西]]在嘉慶時期已有[[刀客]]為患,在災荒之中災民紛紛加入,變本加厲,活躍於[[渭南市|渭南]]、[[富平县|富平]]、[[大荔县|大荔]]、[[蒲城县|蒲城]]一帶。林則徐督剿刀客,加以嚴惩<ref>林則徐著,《請將渭南縣知縣余炳燾量加鼓勵片》·《林則徐集·奏稿》</ref>。 十一月初,林則徐舊病復發,脾泄、[[疝|疝氣]],全無起色,[[咳嗽]]得夜不能寐,於是請假三個月休養<ref>林則徐著,《患病未痊請開缺調治摺》·《林則徐集·奏稿》</ref>。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時任陝西巡撫的林則徐在寫給他的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中,再度提出1833年的意見,認為內地可以種植鴉片:「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煙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舍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他所擔心的,是消費者是否能接受土貨:「第恐此種食煙之人未必回心向內耳!」 [[六月十五]](7月26日),林則徐任[[雲貴總督]],他一上任就提出“只分良莠,不问汉回”,將反抗清廷統治的[[回族|回民]]首領處死<ref>林則徐著,《雲州等處漢回各犯審明定拟摺》·《林則徐集·奏稿》</ref>。當時漢回衝突熾烈,漢回互鬥常有發生,如[[保山事件]],前任雲貴總督[[賀長齡]]置之不理,林則徐上任後鎮壓漢族豪強,處死屠殺主凶,化解漢回衝突。此次事件中,林則徐提拔了[[張亮基]]及[[胡林翼]],兩人後來成為晚清名臣。 正當林則徐處理棘手的漢回衝突,夫人鄭淑卿因[[疾病|病]]於[[昆明市|昆明]]逝世,悲慟之下又大病一場。清廷認為他處理漢回衝突有功,加封[[东宫三师|太子太保]]、賞戴[[花翎]]<ref name="林則徐年譜"/>。 然而,林則徐已無力再任官職,儘管多人勸阻,還是決定[[退休]],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廿六]](1849年10月12日),正式卸任,返回原籍<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 退休 ==九月,林則徐在家人陪侍下,携夫人[[棺材|靈柩]]返閩。[[十一月廿一]](1850年1月3日),林則徐路過[[长沙市|長沙]],時為舉人的左宗棠亦去迎見。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而陶澍之子則娶[[左宗棠]]之女為妻,故胡林翼曾向林則徐提及左宗棠之事,故此林則徐多加留意他幾分。左宗棠曾想成為林則徐的幕僚,而林則徐亦歡迎,但最後未能成事<ref>佚名著,《林則徐書禮》</ref>。林則徐設宴款待[[左宗棠]],當夜与左宗棠相談甚歡。林則徐把新疆之事及俄國隱憂告之左宗棠,並把自己蒐集的資料交給他,希望他闖一番大事業。這次夜話深深影響了左宗棠對新疆事務的態度,當他與[[李鴻章]]爭論對抗俄國或日本一事,左宗棠首先遠征新疆,收復新疆建省<ref>左宗棠著,《林文忠公政書·序》</ref>。 林則徐退休之後,欲與北京任京官的長子同住,因買不起京中住宅,最終回到福州住在父親購置的舊屋中<ref>许集美 福建日报,[http://www.fjww.com/news1.asp?id=79&pd=72 繼承優秀文化 弘揚林公精神],福建省文物局,2005-7-3</ref>。其故居雲左山房,又稱七十二峰樓<ref>海峡都市报,[http://www.fjww.com/news1.asp?ID=89&PD=65 林则徐故居修缮停工],福建省文物局,2005-7-6</ref>,他把新疆帶回的七車[[图书|書]]冊,皆藏在裡面,從此,過住平淡的生活。 此外,他亦注重晚輩的[[教育]],每月約幾次集族中晚輩在家中授課,教其[[寫作]],定期資助。這時候的福州在《南京條約》之中是為[[商埠|通商口岸]],英國人在城外定居,但有次英國人租下福州城內的[[神光寺]]、[[積翠寺]]居住,引起當地人不滿,而地方官因懼洋人而不聞不問,只得找林則徐出面<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但閩浙總督[[劉韵珂]]和[[福建巡抚|福建巡撫]][[徐繼畬]]不單止不協助,還百般阻止。林則徐於是找朝中所有福建籍官員一同向福建當局施壓,最終將英國人迫回城外,林則徐又防英國人以炮艦威脅,建[[炮台]]防範<ref>[[歐陽英]]等編,《閩侯縣志》</ref>。 == 逝世 ===== 与世长辞 ===[[咸丰帝|咸豐帝]]繼位,因[[洪秀全]]等組織的[[拜上帝會]]正在準備起事,咸豐帝下旨求賢以對付[[太平天国|太平天國]],大學士[[潘世恩]]、[[通政使]][[羅惇衍]]、兩名尚書[[孫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則徐。咸豐帝一直想重用林則徐,借用過去的威望去平起事。大學士穆彰阿、耆英等人仍想阻撓,咸豐帝忍無可忍,將穆彰阿革職,永不錄用,耆英亦被降職<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疝氣不時發作,結果他要躺在特製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市|潮州]]時,開始嚴重[[腹瀉|下痢]],到了[[普宁市|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後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於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後,與世長辭,享壽66歲。 林則徐逝世消息一傳開,震驚全國,每天皆有數千人往行館跪拜,左宗棠從黃冕得知林則徐逝世,放聲痛哭。 為表彰林則徐,清廷予以殊榮,頒旨悼恤林則徐及親屬,晉封林則徐為[[东宫三师|太子太傅]],赦免任內所有處分,並對他三名兒子授予官職。咸豐元年四月,咸豐帝賜祭葬,派員致祭,頒發《御祭文》和《御賜碑文》,賜[[谥号|諡號]]「文忠」,表彰功业。 林則徐安葬在福州市郊的金狮山,與父親林賓日、母親陳帙、弟弟林霈霖、弟婦林李氏、夫人鄭淑卿同葬。林則徐墓至今仍保存良好,世界各地的後人每年皆聚集一起,祭治憑吊,至今不絕。而各地皆興建林則徐[[祠]],至今可見<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 非自然死亡說 ===林則徐逝世之時,只有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在他們的公開表示及記截中皆證明林則徐臨終時:「以指向天,呼『星斗南』三字,無一語及私<ref name="林文忠公傳"/>。」這三字引起人們對林則徐死因種種推測,以林則徐為非自然死亡的說法有兩種,分別為「[[巴豆]]瀉」和「[[新豆欄]]」。 * 巴豆瀉 林則徐所呼的「星斗南」,有人疑為[[福州話]]的「巴豆瀉」,此一說法出自[[張幼珊]]的《果庵隨筆》<ref>張幼珊著,《果庵隨筆》</ref>: {{quote|「禁煙事起,廣州之十三行食夷利者,恨林則徐刺骨,…………後公再起督師粵西,彼輩惧其重來,將大不利,則又預以重金賄廚人某,謀施毒。公次[[潮阳区|潮陽]](應為普寧),廚人進糜,而以巴豆湯投之。巴豆能泄瀉,因病泄不已,委頓而卒。或勸其公子窮究其事。清例,凡毒死者,須開棺驗視。家人忍而不請。其時疆吏雖微有所聞,亦不欲多事。」}} 這說法示意林則徐被落巴豆,肚瀉不止而亡。 * 新豆欄若以[[福州話]]比較,「新豆欄」([[平話字]]:Sĭng-dâu-làng)比「巴豆瀉」更貼近「星斗南」([[平話字]]:Sĭng-táu-nàng)之讀音。 新豆欄,又名新豆闌,是廣州一處外國人聚居之[[街道]]。以新豆欄說為林則徐遺言之主張有非常多的版本,亦流傳最廣。一說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時疝氣發作,十三行中唯一的華商[[伍秉鉴|伍浩官]]非常關切,建議他找西醫醫治,並推荐新豆欄的西醫伯駕。林則徐不想在禁煙時刻來找「英夷」治病,這樣不免瓜田李下。於是林則徐寫信給伯駕,希望授以藥方,伯駕則回送[[解剖圖]],表示只有親自绑扎[[疝氣帶]]才能治癒。林則徐唯有扮裝平民,給伯駕醫治。 所以林則徐死前,認為伯駕故意假裝醫治,使他因疝氣而死,故留下「新豆欄」之語。但這說法有幾處重大錯誤,其一,伍浩官作為十三行的煙商,照道理林則徐根本不會與之結交,根據文獻中的記截,林則徐只曾向伍浩官催交鴉片,否則將他斬立決;其二,如前文所述,伯駕為美國傳教士及眼科醫生,亦是林則徐的外國譯員之一,作為眼科醫生,斷無懂醫治疝氣之理,加上他是站在林則徐一方,無理由加害林則徐;其三,林則徐本身對西學並不排斥,並加以研究,而且他的外國譯員多是醫生,亦不可能對西式治療如此抗拒。從以上種種的因由分析,「新豆欄」之說不成立。 另外版本的說法在[[张之洞|張之洞]]之侄[[張祖繼]]的詩集中《拜林則徐小像》,詩及自注,表示張之洞對林則徐死因的懷疑<ref>張祖繼著,《拜林則徐小像》</ref>: {{quote|「『為謝金人罷李綱,英姿想見讋重洋,傷心新豆闌猶在,竟死奸民一寸香。』自注:『新豆闌』廣東要地,公臨歿連呼之,人訛為星斗南。孝達公(即張之洞)蒞此,始悟其語,恐世不知,告予記之。此亦可備史料者。」}} 林則徐出自禁煙的需要,聘用十三行的廚師[[鄭發]],因此有人認為,林則徐暗示自己為十三行的鄭發施計謀害,大呼「新豆欄」而氣絕,這一說法比較多人相信<ref name="林則徐傳"/>。 === 自然死亡說 ===根據文獻中的記截,林則徐經遣戍伊犁後,身體日差,在陝西巡撫任上大受[[風寒]],咳嗽失音,脾泄疝氣之症又一時並作,行動艱難<ref>林則徐著,《致陳子茂書》</ref>,加上髮妻身故,因而力疾心瘁。適時[[咸丰帝|咸豐帝]]又令林則徐遠行數省對付太平天國,這可不是患重病的六十六歲老人應付得來的。 目前唯一留下診治林則徐疾患的資料,是一名叫[[黃華珍]]的醫生在林則徐逝世前數日寫的(原件在[[普寧縣文物館]]),由他的曾孫[[黃介生]]自1982年11月12日提供,其中表示<ref name="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quote|「林則徐因懮鬰過度,途中又感風寒,其時雖有侍從醫生為之調治,但服藥無效,病勢日見危重。途經[[揭阳市|揭陽]]縣,揭陽縣令見其病情危重,為卸其任,藉言揭陽無名醫,請大人即速駕臨普寧,因普寧有良好名醫可謂大人調治。林則徐聽其言,即速赴普寧。…………敝祖華珍公診治結果,認為大人之病,是身體虛弱,外感風寒所致,兼之誤服方藥,引致風寒入裡,今病情危急,唯有盡量設法挽救而已。當即立下脈論、症論、方論,詳細書明呈上,完畢之後退辭而歸。越日,縣令又親請敝祖華珍公覆診。敝祖診其脈象轉變,斷言:『大人一定無服昨天所開的方藥,現已無法挽救!』辭別而歸。越數日,林則徐便病逝於『四老爺』衙。」}} 當中無顯示林則徐為中毒身亡,以林則徐為自然死亡論者,認為「星斗南」有其他解法。 林則徐在遣戍伊犁時,常在工地中觀察[[天文現象|天象]]<ref>林則徐著,《致蘇鰲石書》</ref>。作為傳統士大夫,有星相學素養並非罕見;再加上他要躺在特製的臥轎,由[[福建省|福建]]、[[广东省|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广东省|廣東]],有相當多時間觀察天象。 [[曾寅光]]的《林文忠公遺事》解釋<ref>曾寅光著,《林文忠公遺事》</ref>: {{quote|「(林則徐)易簣時,呼『星斗南』者三。或問余:『此何謂?』余曰:『太西稱[[地球]]五大洲,以吾華為[[亚洲|亞西亞洲]],[[佛经|佛經]]稱四大部洲,以吾華為南瞻洲,吾華居星斗之南,故北辰常在北。海疆事起,後進咸就公請方略,公曰:『英易與耳,終為中國患者,其鄂羅斯乎!』時鄂人不交中國越數十年,聞者惑焉。公蓋以發逆患在一時,洋務患在後世,西洋國衆而聯漁靡常,北洋地大而在毗連吾邊裔。舉吾華數萬里百十年事,蓋無日不往來於胸中,故公之存若歿,實關治辭安危之數。」}} 此說林則徐語中之「星斗南」,實乃以隠諭警告要後人提防俄羅斯帝國。 {{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 全国| 名称 = 林则徐墓| 编号 = 3-2| 分类 =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 = 1826年| 所在 = [[福建省]][[福州市]]| 坐标 = {{Coord|26.125036|N|119.285288|E|display=inline}}| 登录 = 1986年}} === 墓葬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ref>{{cite book | last = 赵社民主编 | first =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 | title = 中华名人墓葬 | publisher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date = 2000-9 | location = | pages = 340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780123281 }}</ref>。墓用三合土筑造,为四层台结构。墓地离市区4公里。 == 學術思想 == === 诗歌 ===林則徐稱自己「先政後文」,然而,他不只是傑出的政治人物,而且才氣橫溢,文筆敏鋭,博覽經史。其詩作有很高的藝術成就<ref name="林則徐論考"/>。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right; margin-left:0; margin-right:1em; font-size:85%; background:#c6dbf7; color:black; width:13em; max-width:40%;" cellspacing="1"| style="text-align: lef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br /><br />玉粟收余,<br />金絲種後,<br />蕃航別有蠻煙。<br />雙管橫陳,<br />何人對擁無眠?<br />不知呼吸成滋味,<br />愛挑燈,<br />夜永如年。<br />最堪憐,<br />是一丸泥,<br />損萬緡錢。<br /><br />春雷欻破零丁穴,<br />笑蜃樓氣盡,<br />無復灰燃。<br />沙角台高,<br />亂帆收向天邊。<br />浮槎漫許陪霓節,<br />看溦波,<br />似鏡長圓,<br />更應傳,<br />絕島重洋,<br />取次回舷。</div>|} 林則徐小時候在父親林賓日薫陶下愛好[[文学|文學]],八、九歲時已能對對聯,有次林則徐的老師要考他文采,故要求林則徐以「山」和「海」兩字為首,作七言對聯,林則徐立即對答:「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足可見他的才思。 其後,林則徐參加[[院試]],一萬多名考生中最後只淘汰剩下林則徐和一名老童生二人,考官決定以對聯分出高下。他出上聯「童子何知」,林則徐馬上對出「大人利見」,而老童生想了好一會,才嘆息道:「老夫耄矣」。就這樣,林則徐以十三之齡取得[[案首]],十四歲成秀才<ref name="林則徐——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林則徐少年時鍾愛[[白居易]]的詩作,故此有心摹仿白居易的風格,詩詞內容大多是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抨擊貪官污吏,此時期的主要作品有:《病馬行》、《驛馬行》、《答陳恭甫前輩壽祺》<ref name="林則徐論考"/>。 到任欽差大臣禁煙的時候,詩作主要描述禁煙運動,對入侵者的抨擊,及戰爭中的情境,當中詩作《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中,最能代表林則徐當時的心境<ref name="林則徐論考"/>。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left; margin-left:0; margin-right:1em; font-size:85%; background:#c6dbf7; color:black; width:20em; max-width:40%;" cellspacing="1"| style="text-align: lef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br /><br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br />時實難以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br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br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台。<br /><br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br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br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br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div>|} 另外主要描述對英戰爭之作品,有七言長詩《中秋嶰筠尚書招余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作於1839年10月4日,不過是九龍之戰後一個月,穿鼻之戰、官涌之戰爆發前夕。描寫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三人往沙角炮台望樓飲酒眺月,籌商備戰事宜<ref name="林則徐論考"/>。 最後他因鴉片戰爭而遣戍新疆,卻因病滯留西安,於1842年8月11日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告慰家人,此詩是歷來林則徐詩作中最出名的一首<ref name="林則徐論考"/>。 除了政治抒情詩,林則徐的山水詩亦別具特色,其作有《辰龍岡》、《曉發》、《秋雪》、《老鷹崖》、《金鏤曲·春暮和嶰筠綏定城看花》。時人評為有唐、宋之風,蘊籍風流。不過亦有人評,林則徐之詩只求穏切,對仗工整,詩作流於纖巧以至呆滯而缺乏創新<ref name="林則徐論考"/>。 林則徐一生中的詩作數量極豐,但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他曾自編《試帖詩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詩草》、《黑頭公集》、《閩中小題礪鍔集》、《雲左山房詩鈔》等詩集。《試帖詩稿》在浙冮發現,僅為殘本;《使滇吟草》現存[[福州市文管會]];《閩中小題礪鍔集》於2005年在福建[[泉州市|泉州]]發現,為唯一流傳之本;流傳最廣是《雲左山房詩鈔》,其餘皆以散失<ref>林福龍,[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bc/big5/20050831/fjbd102054.html 泉州發現林則徐文稿專集],东南早报,2005-08-31</ref>。 === 書法 ===林則徐除喜愛作詩之外,亦善[[书法|書法]],他從[[唐朝]]書法入手,因為嘉道年間盛行「[[館閣體]]」,科舉選拔皆重視[[楷书|楷書]],而唐朝楷書發展最為成熟。林則徐為學習書法基本功,學[[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献之|王獻之]]之書法,直接臨摹他們的書法作品,他談及自己的學習書法表示<ref>林則徐著,《跋沈毅齋墨跡》</ref>: {{quote|「或謂學唐書者,專從事於間架分布之間,魏晉風流去之彌遠,能真而不能草,宜碑板而不宜翰禮。此言誠然。然初學臨摹,輒舍唐人矩范,而踖等於鐘、張、羲、獻,是猶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臥必矣。」}} 林則徐認為要達到楷書最高藝術境界,要苦學苦練、剛柔相濟,並表示<ref name="致敦遠堂書"/>: {{quote|「此亦惟於腕下作功夫,無他謬巧也。蓋筆提得起,有操縱向背,有起伏頓挫,則體直而無不挺,神現而無不秀。秀則不滯,挺則不俗,而墨氣之鮮潤即隨之矣。凡一橫一竪,除欹側以取勢外,無不貴乎注筆者,轉處、鈎處亦然,先注後轉,則力足而不剽。…………尊書非不修飾,而筆性近滯。愚意有剛柔相濟之道,取《皇甫碑》、《靈飛經》二種帖,每日早晚更端臨寫,則骨幹風神可以兩得,不必寫於別紙,縱極不善書之人,而用心學帖,寫過白摺千本,則未有不改觀者。」}} [[File:Penmanship of Lin Zexu 16.jpg|thumb|150px|雪堂養浩凝清氣]] [[欧阳询|歐陽詢]]書的《[[皇甫誕碑]]》楷法剛勁險絕,而[[鐘紹京]]書的《靈飛經》則柔潤嫵媚,林則徐努力臨摹,而臨《[[皇甫誕]]碑》功力極深。1980年,福州出土林則徐臨摹的《皇甫誕碑》,又是證明<ref name="林則徐論考"/>。 林則徐又指出<ref name="致敦遠堂書"/>:「學書非閉門造車之事。」指出書法並非只靠簡單模仿,亦要不時觀摩學習旁人的手法和作品。他常與當時的書法名家[[郭尚先]]、梁章鉅交流,甚至經常與妻子鄭淑卿討論書法之道,視交流為精進書法的必要環節。郭尚先亦把唐代書法家[[敬客]][[塔]]銘《王居士碑塔銘》初拓本送林則徐,林則徐將之臨摹得迫真地步。此外他周遊各處,參詳[[米芾]]、蘇軾、[[岳飞|岳飛]]、[[趙孟頫]]、[[鄧文原]]之書法。 對於[[楷书|楷書]],林則徐最推崇[[文徵明]]和[[董其昌]],所以林則徐晚年的楷書作品中,帶有兩者的風格。至於[[草书|草書]],唯獨推崇[[元朝]]的[[鮮于樞]],對[[明朝]]的[[龍蛇體]]持否定態度,形容「墮入惡道,當為噴飯」,而他自己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亦頗多<ref name="林則徐論考"/>。 此外,林則徐暨學書法又學作[[绘画|畫]],他藏有米芾的真跡,自《[[蜀素帖]]》看出書中皆有畫的道理,認為書法和繪畫相通,即「畫從書入,書以畫入」,非書法精熟者不能識書晝。繪有《夢菜圖》、《杏花紅雨圖》、《報閏圖》,亦評畫,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則不多<ref name="林則徐論考"/><ref>楊國楨著,《林則徐繪畫》</ref>。 === 篆刻 ===[[File:Signet of Lin Zexu.jpg|left|thumb|140px|林少穆珍藏印印面]] 林則徐亦作篆刻,以詩詞、書法融入[[印章]]之中,如早年還是小京官時,他自刻「讀書東觀,視草西台」之印;外仕時則刻「管領江淮河漢」之印;專收集珍藏的有「林少穆珍藏印」;而表達革職後之心境,則有「今是中原一布衣」、「禮過夜焚香」兩印;遣戍新疆,漫游南疆開荒時,乃作「身行萬里半天下」;而表達晚年之心境,有「江上數峰青」一印,出自唐朝詩人[[錢起]]的五言詩《省試湘靈鼓瑟》,可知他生活景況<ref name="林則徐論考"/>。 林則徐的家鄉福州,壽山石市場異常繁榮,家鄉亦出了諸如[[黄任]]的壽山石愛好者,想當然,林則徐亦尤愛以[[寿山石|壽山石]]作印,少數則以[[田黄石]]製作。當他被遣戍新疆之時,寫詩給鄧廷楨:「中原果得銷金革,兩叟何妨老戍邊。」鄧廷楨則回詩:「浮生寵辱君能忘,世事咸酸我亦諳。」林則徐有所感觸,用壽山石刻成「寵辱皆忘」的閒章,隨身携帶<ref>[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topic/geography/C16012/20060628/103937.shtml 中國壽山石],央视国际,2006年06月28日</ref>。林則徐最後以此印「歷官十四省,統兵四十萬」來總結過去的官職。 他的篆刻作品非常多產,被人評為志懷高遠,工於駢儷,楷書用筆遒勁,風格典雅<ref>[http://www.co888.com/dangdai/new/001.htm 近現代名家簡介]{{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中国篆刻家网站</ref>。其篆刻作品在近年被[[拍卖|拍賣]],據估價,值八至十萬[[人民币|人民幣]]以上<ref>盧紅新,[http://www.ccrnews.com.cn/tbscms/module_wb/readnews.asp?articleid=14057 廈門國拍夏拍8·18開槌]{{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中国文物信息网</ref>。 === 佛學 ===福建巡撫張師誠,號蘭渚,是一位虔誠的[[淨土宗]][[佛教|佛教徒]]。當林則徐任張師誠的幕僚時,張師誠不僅將政治學問傳授給林則徐,還包括了其[[佛教]]思想。林則徐受其影響,一生篤信佛教[[淨土宗]]。林則徐曾用蠅頭小楷書寫《[[阿彌陀經]]》等五種經咒,終生隨身攜帶,其經本只有四寸多長,三寸多寬。當[[上海佛学书局|上海佛學書局]]欲再版林則徐的經文抄本時,唯有放大[[复印机|影印]],才能明察其中的文字。 林則徐的青年時期,受佛教思想熏陶,無論政務繁冗,還是坐[[轿|轎]]中,仍堅持背頌佛經,並深信力行,說過:「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足見虔誠。亦是此佛教利人為善的助人思想,為林則徐日後不顧威脅利誘,堅定不移地禁煙的動力來源之一。 林則徐的曾孫[[林大任]],於1933年6月在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林文忠公手書經咒日課》一書作跋語,說: {{quote|「先文忠公早歲以文字受知於張蘭渚中承,遂佐其幕府。嘗以急促之時,治繁重之務,振筆累千言,精神貫注,略無疏懈,張公嘆為奇才。文忠公寫經之歲,即張公秉節吾閩之時。當時香火因緣,其詳不可得聞矣。喪亂之後,僅存此冊,然亦足見其栖心淨土,行持無間,迥異尋常者矣。」}}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right; margin-left:0; margin-right:1em; font-size:85%; background:#c6dbf7; color:black; width:20em; max-width:40%;" cellspacing="1"| style="text-align: lef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棲詩草》<br /><br />為助營齋誦法華,潮音散作曼陀花。<br />何期合十參禪後,更擅吟墵手八叉。</div>|} 林則徐另一名曾孫[[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前院長[[林翔]],藏有林則徐的佛學著作《淨土資糧》,《淨土資糧》分作五大章節《[[阿彌陀經|彌陀]]》、《[[金剛經|金剛]]》、《[[心經]]》、《[[大悲咒|大悲]]》、《[[往生咒|往生]]》,其字恭楷,一筆不茍。直到遣戍新疆,林則徐仍潛修淨土宗佛學<ref>釋昌臻,[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25/525_07.html 林則徐學佛]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2001837/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25/525_07.html |date=2007-10-12 }},香港佛教聯合會</ref>。 林則徐後來任[[雲貴總督]],亦與當地佛教人士交往,例如和昆明[[華亭寺]][[方丈]][[岩棲]]有交流,當髪妻鄭淑卿逝世,岩棲為鄭淑卿頌經[[超渡|超度]]。現今華亭寺有塊[[大理岩|大理石]]刻,刻有林則徐贈與岩棲之詩《岩棲詩草》。 == 評價 ==[[File:2013-08 HK MoH 37.JPG|thumb|200px|林則徐(官服)人像]]==== 正面评价 ====[[中華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都對林則徐禁煙和抗英一事,給與正面評值,並視為民族英雄,將其事績列入教科書之中。 中華民國將林則徐開始銷煙的日子6月3日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國際禁毒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包括[[毛泽东|毛澤東]]等領袖皆對林則徐的變革開拓、抗英衛國加以讚喻,毛澤東曾語<ref>陈明义,[http://www.fjncc.org/showinfo.asp?infoid=7939 學習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品格——在纪念林则徐诞辰2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福建省禁毒网,2005年8月29日</ref>:「我們的民主革命,是革前三張皮的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毛泽东更从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词中取字为女儿命名。正因如此,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則徐的遺物,墓所並未受大規模的破壞,得以保存。 由於林則徐在禁煙的成就,臺灣反菸團體[[董氏基金會]]於1993年委由漫畫家[[朱德庸]]設計一個「拒菸偶像」漫畫角色,以爭取年青人認同。名稱則稱之'''徐則林'''。 [[蒋廷黻]]:“林则徐被罢黜,是林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ref name=" 林则徐为何没日本人渡边华山看得更远">{{cite web |url=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0-06/11/content_4667945_10.htm|title=《林则徐为何没日本人渡边华山看得更远》|accessdate=2010-06-11 |work=|publisher=深圳新闻网|language=zh-hans}}</ref> ==== 负面评价 ====作家王龍在《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书中表示:1839年9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实际也是当时通行的一种荒谬见解,认为[[洋人]]的[[戎裝]]使得腿不能弯曲,故只长于海战,一登岸就无可作为。1840年8月,林则徐听到[[定海]]沦陷后,曾献策悬赏激励军民杀敌,林则徐鼓动说,英国人膝盖不能弯,“一仆不能复起”,可任人宰割。对洋人的坚船利炮,林则徐也有着奇怪的幻想:“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份奏稿中他写道:“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而在一份拟交[[英国]][[女王]]的文书中,他又再次强调:“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林则徐说“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却把“China”记为“柴诺”。<ref name="《天朝向左,世界向右》">{{cite book |language =zh-hans|author=王龙|title=《天朝向左,世界向右》|year=|publisher=华文出版社|location=|pages=|isbn=9787507527445}}</ref> 蒋廷黻先生认为是林则徐知道了不说,知道了不做,对此提出道德上的指控。而茅海建教授指出可能是林则徐的进步思想被今人夸大了。<ref name="天朝的崩溃"/> == 軼事 == ===林公井===據說吐魯番[[七克台鎮]]60多道[[坎儿井]]為林則徐帶民眾開挖。 === 八寶鴨 ===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時,眼見鴉片害人,便下令江蘇全面禁煙。他發現有人不理會禁令,繼續吸食鴉片,便微服出巡,換上富商的服飾。他留意到一艘遊船有一縷縷的輕煙飄起來,十分古怪,便召船家駛向遊船。 林則徐為了試探船家,假裝不耐煩地說:「船家,前艙那東西很香,我何時才可過過癮呢?」船家便捧出鴉片煙,讓林則徐使用。林則徐臉色當堂一沉,指着桌面的一道沒骨菜問是什麼,船家回答那是[[苏州市|蘇州]]船菜「出骨[[八寶鴨]]」,林則徐便回應:「哼!你連「骨」(「骨」與「國」讀音相似)也賣了!有像你這樣的人,國家怎可富強起來?」船家才認出眼前的富商就是下令江蘇全面禁煙的林則徐,此事傳遍蘇州,也有人將這件事編成[[歌謠]],而那道八寶鴨,亦因為林則徐而聲名大揚,成為蘇州名菜<ref>[http://www.chinalane.org/peop018/storytree/00003444.html 林則徐微服查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206193904/http://www.chinalane.org/peop018/storytree/00003444.html |date=2006-12-06 }}</ref>。 === 王老吉 ==={{see also|王老吉}}[[王澤邦]],乳名阿吉,年老時被人稱為「[[王老吉]]」,以行醫為業。他在廣州十三行開設藥鋪,從[[白云山|白雲山]]找來的[[草藥]]製成[[涼茶]],平價賣給大眾。 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初到廣東,因禁煙時操勞過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傷風|感冒]]等症。他的隨從聽聞十三行的王老吉有解暑治感良方,為林則徐求藥,林則徐服下一包草藥之後,諸如症狀皆痊癒。林則徐登門答謝王老吉,又問王老吉以何種藥治病,當他得知王老吉都不過以平價草藥來醫治,林則徐有感而發,提議王老吉將藥方製成涼茶,讓人們隨到隨飲,防病保健。 之後,王老吉如林則徐所言,賣起涼茶來。林則徐為鼓勵王老吉,特地送來雕有「王老吉」三金字的大銅[[葫芦|葫蘆]]壺。自此王老吉的涼茶風行[[珠江三角洲]]一帶,直至現在<ref>[http://www.wlj.com.cn/2005/WljFamily/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627 林則徐與廣東涼茶]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06194134/http://www.wlj.com.cn/2005/WljFamily/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627 |date=2007-10-06 }}</ref>。 === 蠟像 ===如前文所述,同治至光緒年間(大約1860年代末),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製作蠟像,成為少數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當中多名時人,出版家[[王韜]]、清朝駐英國大使[[郭嵩焘|郭嵩燾]]及使節團成員[[劉錫鴻]]、[[劉孚翊]]、[[黎庶昌]]、[[張斯栒]]、清朝外交使節[[志剛]]與其隨行的翻譯[[張德彝]]見過和留下文獻,記載此事<ref>[http://sinabooks.sina.com.hk/anecdote/contents/20060713/20060713-012_1.html 愛恨交加 英國人為何給林則徐塑蠟象]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4194313/http://sinabooks.sina.com.hk/anecdote/contents/20060713/20060713-012_1.html |date=2008-05-04 }}</ref>。 當時在歐洲漫游生活的王韜,在著作中記下了在[[杜莎夫人蠟像館]]見到了「林則徐夫婦」的情景: {{quote|「甫入門,即見有華人男女各一,侍立門側,若司閽然。男則衣冠翎頂,女則盛服朝裙。余驚詢何人,以林文忠公對。蓋禁煙啟畔,雖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紀其始。」}} 以王韜認為,皆因林則徐挑起了鴉片戰爭,便得英國有機會[[五口通商]],英國人為紀念此事,故立其像。 幾年後,清朝駐英國大使使節團成員劉錫鴻也參觀杜莎夫人蠟像館,他的記載是: {{quote|「入門右首,則林文忠公像也…………文忠前有小案,攤書一卷,為禁鴉片煙條約。上華文,下洋文。夫文忠辦禁煙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圖息肩也,可謂知所敬。」}} 劉錫鴻則認為,英國人是敬重林則徐這位對手「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圖息肩」,故立其像,以表敬意。 1868年,清朝外交使節志剛與其隨行的翻譯張德彝都見過「林則徐夫婦」蠟像,並各自記錄見聞,但兩者並沒有記載英國人立林則徐像之原因<ref>{{cite web|author=江东子弟 |url=http://www.tianya.cn/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13&idArticle=530060 |title=西方人眼中的林則徐 |publisher=Tianya.cn |date= |accessdate=2017-07-23}}</ref><ref>{{cite web|url=http://www.chinanews.com/hb/news/2008/11-05/1438397.shtml |title=司徒一凡,《早年英国人心目中的林则徐》,香港文滙報 |publisher=Chinanews.com |date= |accessdate=2017-07-23}}</ref>。 === [[膜蛤文化]] ===由于[[江泽民]]在2009年视察国机二院(现[[中國聯合工程公司|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时以及1990年于[[广东省|广东]][[虎门镇|虎门]](林则徐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虎门销烟]])时都公开说/写过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也成为了膜蛤文化中的一个知名[[模因]],于中文社交网络上流传,但由于审核制度,一般流传的形式均是以同音字或某单字(常用为苟、狗等同音形似字)暗示,以躲避审查。 == 家族 ===== 子女 ===林則徐和鄭淑卿一共生育八名子女,分別為長子[[林汝舟]]、次子[[林秋柏]]、長女[[林塵譚]]、次女[[林金鸞]]、三女[[林普晴]]、三子[[林聰彝]]、四子[[林拱樞]]、四女[[鄭林氏]](史書沒記下名號,因林則徐四女嫁於鄭葆中,故稱鄭林氏)。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鸞相繼夭折,故林則徐應有三子三女。 林則徐家教甚嚴,教子有其獨特方法,除要他們「敬師勤讀」,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必須懂莊稼之事,督促他們「黎明即起,勤學稼牆」,當官之後決不得在[[奉祿]]之外,妄取民間或下屬的一分一毫,為人稱頌<ref>{{cite web|url=http://www.ci123.com/article.php/966 |title=林則徐教子成才 |publisher=Ci123.com |date= |accessdate=2017-07-23}}</ref>。當林則徐三子分家,三子不過各分得六千串錢<ref name="燕山鄉脞錄"/>,有人認為林則徐太苛刻,於是林則徐寫了一副對聯,足見其思想:{{quote|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br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之「十無益」格言:<br>1.存心不善,風水無益。2.父母不孝,奉神無益。3.兄弟不和,交友無益。4.行止不端,讀書無益。5.作事乖張,聰明無益。<br>6.心高氣傲,博學無益。7.為富不仁,積聚無益。8.劫取人財,佈施無益。9.不惜元氣,服藥無益。10.淫逸驕奢,仕途無益。<br><br>* 長子[[林汝舟]](1814年-1861年),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成為進士,但他一生只是翰林,修史不言政。而林則徐的長孫[[林洄淑]]亦表示不做官不參政,自此長房後人多讀書少從政。中華民國時代,林則徐曾孫前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林翔]],把長房堂侄林百川帶往[[南京市|南京]]居住,由於長房後人人丁單薄,至今福州已沒有林汝舟的後裔,只有林鴻漢等数人居于南京。 * 長女林塵譚,1837年嫁與[[劉齊銜]](1815年-1877年)。當兩人成婚之時,林則徐正值意氣風發,而孤兒出身的劉齊銜僅是一介窮書生,非常清貧。但林則徐認為劉齊銜勤勉好學,終成大器,於是決定讓長女林塵譚嫁往劉家。果然,四年後,劉齊銜與哥哥[[劉齊衢]]一同高中進士,其後成為[[户部|戶部]]主事、[[陝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河南巡撫。後來他以自己俸祿從商,成為一方巨富<ref>[http://fjtx.fjsen.com/200507/fxfj.htm 海峽通訊]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16190433/http://fjtx.fjsen.com/200507/fxfj.htm |date=2006-10-16 }}</ref>。 * 三女林普晴(1821年-1873年),以林則徐之子女當中最為出名。林則徐厭倦官場而罷官之時,林普晴正值出生在林家乘回家鄉之小舟上。林普晴18歲時,哥哥林汝舟向父親提議將林普晴嫁於[[沈葆楨]](1820年-1879年),儘管當時沈葆楨只是無名的小官員,林則徐還是答應婚事。結婚之後,夫妻感情甚篤,接著沈葆楨中進士,入翰林院,任[[九江市|九江]]知府。後太平天國起事,直攻[[上饒]],沈葆楨改任[[廣信]]知府,在其他州府籌募兵餉,獨留林普晴於上饒。其後太平軍重重圍困沒主將守護的上饒之際,林普晴挺身指揮部隊,守護城池,親寫血書求援,解了上饒之困。時人評她為女中豪傑,有乃父之風。林普晴亦寫詩,其《全閩詩話補編》納有林普晴的詩作。林普晴逝世後,沈葆楨寫了一首輓聯:「為名臣女,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錦撒夫人分偉績  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邊圖皓魄,雲裳仙子証前身」<ref>[http://www.ctafw.cn/swz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110 林普晴血書求援]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181514/http://www.ctafw.cn/swz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110 |date=2007-09-28 }}</ref><ref>福州晚報電子版:[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wb/000117/10_3.html 生生世世許同心,一刻體諒十萬金——沈葆桢给妻子林普晴的诗]</ref>。後代之一為前中華民國駐英代表、駐美代表[[沈呂巡]]。 * 三子林聰彝,舉人,林則徐逝世前一直陪伴左右。做官後在福州宫巷購買明代古屋為自己家宅,是明清時期最大的豪宅,繁衍了很多子孫,林則徐後代,大約三分之二皆是二房子孫<ref>龍虎網新聞中心:[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2004/njnews/shehui/userobject1ai507253.html 林則徐第六代孫民間禁毒 林鴻漢出席禁毒晚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429061727/http://www.longhoo.net/gb/longhoo/news2004/njnews/shehui/userobject1ai507253.html |date=2008-04-29 }},2006年6月7日</ref><ref name="在世界各地的林則徐後裔">[http://www.fujianren.cn/?action_viewnews_itemid_33.html 在世界各地的林則徐後裔]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170101/http://www.fujianren.cn/?action_viewnews_itemid_33.html |date=2007-09-29 }}</ref>。 * 四子林拱樞,做官後仍居住在林則徐做官後買的房子裡,官場上比較活躍,曾任[[江南道御史]],[[汾州]]知府,[[刑部]]浙江司的主稿,曾提出[[臺灣建省]]的提議<ref>[http://www.folkdoc.idv.tw/classic/p02/ba/ba10/06.htm 《臺灣通史卷六》]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221749/http://www.folkdoc.idv.tw/classic/p02/ba/ba10/06.htm |date=2007-09-28 }}</ref>。亦跟隨過[[翁同龢]],處理過[[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還他們的清白<ref>[http://tjtv.big5.enorth.com.cn/system/2006/08/01/001372404.shtml 新版《楊乃武與小白菜》]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426102256/http://tjtv.big5.enorth.com.cn/system/2006/08/01/001372404.shtml |date=2008-04-26 }}</ref>。 * 四女鄭林氏,史書沒載其名,因此史家常常誤會她是林則徐已殤之次女林金鸞。鄭林氏的婚事是自己作主的,鄭林氏和[[鄭葆中]]結婚,林則徐事後才知道,亦唯有接受婚事<ref name="林則徐論考"/>。 {{familytree/start | style=font-size: 80%;}}{{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lbr |y| cz | | | | | | | | | | |lbr=林賓日|cz=陳帙}}{{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v|-|-|-|+|-|-|-|-|-|-|-|.| | | |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8re | | lmh | | lzx |y| zsq | | lpl |y| lls |8re=八名女兒|lmh=林鳴鶴|lzx=林則徐|zsq=鄭淑卿|lpl=林霈霖|lls=林李氏|}}{{familytree | |,|-|-|-|v|-|-|-|v|-|-|-|v|-|-|-|v|-|-|-|v|-|-|-|+|-|-|-|.| | | |!| | | |}}{{familytree | lrz | | lqb | | lqt | | ljr | | lpq | | lcy | | lgs | | zls | | lly | | |lrz=林汝舟|lqb=林秋柏|lqt=林塵譚|ljr=林金鸞|lpq=林普晴|lcy=林聰彝|lgs=林拱樞|zls=鄭林氏|lly=林龍言}}{{familytree/end}} === 後人 ===林則徐其子女受林則徐從政思想的影響,後代不少人在中國近現代或世界的政治舞臺上偶露崢嶸。林則徐曾孫[[林炳章]]在晚清曾任福建高等學堂監督,民初時則被推舉為去毒總社長,1916年4月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林則徐另一名曾孫[[林翔]],在[[孫中山]]護法運動中應招任廣東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還任過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長;林則徐玄孫[[凌青]],原名林墨卿,曾任中國常駐[[联合国|聯合國]]代表,1985年6月12日,正是凌青将涉及[[香港主權移交]]的《中英联合声明》遞交給聯合國,1997年香港回归时凌青曾题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林則徐外重孫女[[劉蕙儀]],是美國[[達拉斯]]郡刑事[[法庭]]第七庭[[法官]],為北[[得克萨斯州|德薩斯州]]地區唯一一名華裔法官<ref>星島環球網:[http://www.singtaonet.com:82/global/america/t20051024_25274.html 林則徐後人成德州地區首位華裔法官]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011925/http://www.singtaonet.com:82/global/america/t20051024_25274.html |date=2007-09-27 }},2005年10月24日</ref>。前中華民國駐英代表、駐美代表,後官至[[中華民國外交部]]政務次長[[沈呂巡]]為其三女林普晴與其夫婿沈葆楨子嗣的後裔。沈呂巡駐英期間,對於毒品非常之反感(這點或許是其祖先林則徐的遺傳),回台就任外交部政務次長期間,曾多次向中華民國駐外代表、使節以行政命令三令五申禁止吸毒。 == 纪念设施 ==
福州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墓、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即林则徐纪念馆)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出生地、林则徐故居、林则徐西湖读书处、升山摩崖题刻以及林则徐星石雕像等。
* [[ 文忠公祠]],在福州市乌石山下澳门路两端,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3000平方米,现重修一新。 则徐出生地纪念馆 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位于福州市 鼓楼区 中山路,1997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26日, 福州 市政府在馆内开辟了“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 ,曾失火。林则徐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灶北路,是林则徐逝世前在家乡的住处,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墓位于金狮山麓,墓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陵墓面对五凤山,故墓屏写有“五凤来翔”四字。*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蓮峰廟]]內。* 林則徐基金會於1997年在[[纽约]][[曼哈頓華埠]][[且林广场]]立有林则徐铜像<ref>[http://www.lzxjjh.org.cn/news.asp?id=89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628085657/http://www.lzxjjh.org.cn/news.asp?id=89 |date=2013-06-28 }},林則徐基金會</ref>,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以及英文的“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中国[[人民币]]5元面额的林則徐銀幣,重22克,共发行30000枚。* 1985年,[[国家邮政局|中国人民邮政]]发行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二种。面额人民币8分邮票,编号J.115(2-1)。面额人民币80分邮票,编号J.115(2-2)。* 2010年,[[林則徐紀念園]],落成于廣州市珠江江畔的[[海印橋]]北岸。<center><gallery>>File:Silver coin of Lin Zexu.jpg|林則徐銀幣File:Fuzhou Linzexu.jpg|福州林文忠公祠File:The sculpture of Linzexu.JPG|[[深圳中山公园]]塑像File:Ling Caik-su.jpg|紐約[[曼哈頓華埠]][[且林广场]]林則徐像</gallery></center> == 国际影响 ==林则徐禁烟、销烟受到了马克思的称赞。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ref>[http://www.ylzzx.gov.cn/societ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7 全国政协举行纪念林则徐诞辰220周年座谈会]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30002447/http://www.ylzzx.gov.cn/societ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7 |date=2007-09-30 }}</ref>。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為“国际禁烟日”(5月31日则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聯合國大會|大會]]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ref>福建之窗:[http://www.66163.com/Fujian_w/dskb/20050829/fz170895.html 林则徐后裔在榕城寻访先祖遗蹟],2005年8月29日</ref> [[國際天文聯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台]]1996年6月7日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7145)命名为“[[林則徐星]]”<ref>[http://www.easytour.com.cn/app/SceneModules/903.html 林则徐出生地]{{dead link}}</ref>。 == 相关文艺作品 ==* 电影《[[林则徐 (电影)|林则徐]]》:著名演员[[赵丹]]主演,[[郑君里]]导演。* 电影《[[鸦片战争 (电影)|鸦片战争]]》:[[鲍国安]]饰林则徐,[[谢晋]]导演。* 评书《百年风云》:另一方面,林則徐注意瞭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制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澳門新聞紙》等,成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林則徐又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臺,搜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通過種種努力,林則徐逐漸擺脫對西方的無知,故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6集电视连续剧《[[鸦片战争演义]]》:[[许还山]]饰林则徐,[[黄军]]导演。* 18集电视连续剧《[[林则徐 (电视剧)|林则徐]]》:[[徐正运]]饰林则徐。<ref>[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FJYS199602005&dbname=CJFD1996 福建省开拍大型电视剧《林则徐》]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708085308/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FJYS199602005&dbname=CJFD1996 |date=2012-07-08 }}</ref>* 故事片《鸦片战争1959》({{lang-en|''THE OPIUM WAR''}}):[[香港]]出品。此影片直到1985年才被[[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解禁。* 日本电影《鸦片战争》({{lang-ja|阿片戦争}}):1943年摄制,第二代[[市川猿之助]]饰林则徐。导演[[牧野雅弘]]。*[[中華民國]][[反菸大使]]中的唯一漫畫人物「'''[[徐則林]]」'''即是[[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推崇林則徐的禁菸手段,特請知名漫畫家[[老庸]]創繪。外型為穿著T恤、小龐克頭、牛仔褲,穿著夾克、戴墨鏡。至今許多公共場合亦可見到文宣甚至是人形立牌,目的是呼籲大眾別抽菸
== 参考 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献 =={{Reflist|2}}藻山北路(今称文北路),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林则徐逝世前在家乡的住处,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書目==*張馨保著, 林则 梅芬譯:《 纪念馆( 欽差與鴉片戰爭》( 文忠公祠)位于 福州 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占地3000平方米。原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后,该祠屡被占作他用。1982年, 福建 省、福州市 人民 出版社,1989) 政府拨款修复,辟为林则徐纪念馆,对外开放。林则徐纪念馆为古典木构建筑,略呈长方形,坐西朝东。馆内主要部分有甬道、仪门、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办公楼等。展览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等表现了林则徐爱国忧民的一生。特别是虎门销烟模型,采用现代的声光电手法,形象地再现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的壮举 *王卫平:〈[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70806 林则徐 基金会于1997年在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以及英文 荒政思想与实践]〉 “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 外部链接 =={{commons+cat|Lin Zexu}}* [http://www.gklbw.com 林则徐 祠堂]([[福 纪念园2010年落成于广 話|福州话]]解说)* [http://www.china7cai.com/ 林則徐紀念网]市珠江江畔的海印桥北岸。
{{-}}纪念银币{{start box}}1991年,金银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第8组发行。林则徐银币是纪念金银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第8组中的一枚。银币“林则徐”背面主图上的林则徐,手持“千里眼”,银须傲挺,双目怒睁,一脸威武,有不可侵犯的凛然大气。{{s-off}}{{s-before|[[鄧廷楨]]}}{{s-title|[[兩廣總督]]|任職期間:1840年1月21日-1840年10月3日}}{{s-after|[[怡良]](署理)}}{{end box}}林则徐银币面额:5元 ;重量:22克; 成色:90%; 发行量:30000枚。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殿試金榜}}{{清朝对外贸易}}纪念邮票{{Authority control}}{{Portal bar| 1985年8月30日, 中国|英国|广东|軍事| 人民邮 治|历史|人物}}{{DEFAULTSORT:Lin林}}[[Category: 发行 林则徐 家族| ]][[Category:嘉慶九 诞生200周 甲子科福建鄉試舉人]][[Category:清朝庶吉士]][[Category:清朝翰林院編修]][[Category:清朝監察御史]][[Category:清朝杭嘉湖道]][[Category:清朝淮海道]][[Category:清朝江蘇鹽運使]][[Category:清朝江蘇按察使]][[Category:清朝陝西按察使]][[Category:清朝陝西布政使]][[Category:清朝湖北布政使]][[Category:清朝河南布政使]][[Category:清朝東河總督]][[Category:清朝江蘇巡撫]][[Category:清朝兩江總督]][[Category:清朝湖廣總督]][[Category:清朝陝西巡撫]][[Category:清朝兩廣總督]][[Category:清朝陝甘總督]][[Category:清朝雲貴總督]][[Category:清朝太子三師]][[Category:清朝书法家]][[Category:清朝诗人]][[Category:中国思想家]][[Category:第一次鴉片戰爭 纪念邮票二种。面额 物]][[Category:福州 民币8分邮票,编号J.115(2-1)。面额 ]][[Category:林姓|Z則徐]][[Category:諡文忠]][[Category:清朝对外贸易]][[Category:葬于福州]]民币80分邮票,编号J.115(2-2)。
25,2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