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团泊洼的秋天

增加 10,80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25f9b50ca779825be2082add 《团泊洼的秋天》] '''《团泊洼的秋天》'''…”
[[File:《团泊洼的秋天》.jpg|缩略图|[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25f9b50ca779825be2082add 《团泊洼的秋天》]]]
'''《团泊洼的秋天》'''是现代作家郭小川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前六节写团泊洼的秋天的[[平和]]、[[安详]],这是对[[团泊洼]]的秋天的自然状貌的表象[[写实]]。第七节和第二十一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诗节。接下来十三节写团泊洼的秋天在世界或中国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里的喧嚣。最后两节是全诗的“诗眼”——平静的是秋天团泊洼的外表,而喧嚣的是秋天团泊洼的内部。这首诗不假雕琢,情词壮烈,气挟风雷电闪,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团泊洼的秋天》被选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制)·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自学辅导材料(八)·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辅导》 等课本中。<ref>王青山,刘六英主编.语文(五年制)·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06:225</ref>

==作品原文==
团泊洼的秋天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低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酷暑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

是的,团泊洼的呼喊之声,也和别处一样洪大;
请听听人们的胸口吧,其中也和闹市一样嘈杂。

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响哗哗!

这里的《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掩盖在尘埃之下;
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这里照样有最真挚的回答。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战士的心头放射光华;
反对修正主义的浪潮,正惊退了贼头贼脑的鱼虾。

解放军兵营门口的跑道上,随时都有马蹄踏踏;
五·七干校的校室里,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

在明朗的阳光下,随时都有对修正主义的口诛笔伐;
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能听到同志式温存的夜话。

……至于战士的心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期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双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从心中掏出的一句句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时时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在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
它也许不符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 <ref>[http://www.yianci.com/shige/881.html 郭小川诗选__易安诗词网]</ref>

==诗歌特点==
①充溢着强bai烈,真挚的革命du激情。郭小川对党zhi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dao诗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

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

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407711.html 郭小川诗歌的主要特点_百度知道]</ref>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郭小川同志在毛主席1975年7月25日关于电影《创业》的重要批示鼓舞下用诗的形式给一位同志写的一封信。是为表达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洼文化部五·七干校广大文艺战士的振奋心情以及对“四人帮”干扰和破坏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罪恶行径的强烈愤恨而作。

==文学赏析==
郭小川是诗人,又是战士。《团泊洼的秋天》就是他以诗人真挚炽热的革命激情表现出战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在受迫害、被审查的境遇中曾说过“我是个战士,不能没有自己的声音”。这首诗即表达了他“自已的声音”。这声音是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愤怒的声音;是抒发战士情怀的激越的声音,是预见胜利的欣喜的声音。这首壮美的诗歌,这种高昂的声音。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静动对比,先写静后写动,先借景抒情后直抒胸臆。诗的开头用一大段描写“静静的团泊洼”。这里说它“静”,是指自然秋色很和谐、美好,表面上看不出斗争纷乱。为此,诗人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和比拟,如“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高粱好似一队队‘红领巾’”,“向日葵摇头微笑着”,“矮小而年高的垂柳”,密集而细心的芦苇,团泊洼“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犹如少女一般羞差答答”。借这些动人的秋色,抒发出热爱生活的感情。

接着诗人自问又自答道:“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化!”于是急转直下,进人了对“动”——斗争的描写。这里人们的胸口“和闹市一样嘈杂”有军民对敌人的高度警惕进而诗人直接站出来进行“自白”和抗争了。这以后的章节唯有运用直抒胸,才能表现出“战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能把壮阔的胸怀抒发得如此淋滴尽致才能留下世代相传的人生格言,才能把由静到动的笔势推向激愤的高潮。这样先静后动,以静显动,表面是静,暗里是动恰当地反映了当时斗争的态势,获得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艺术效果。

这诗运用的是“那些明朗的、富丽的、有表现力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使人感到非常新鲜、朴素而又华丽”(郭小川:《谈诗》)。开头一段写得多么朴素,把团泊洼的秋色真实地展现在读者而前;可又多么华丽,把分散的自然美中成为生机执勃、色彩鲜艳的艺术美。后面的一段从“战士自有战土的性格”直到“战土的明眼”抒情是质朴而壮阔,这里有群众的口语,有古代语言,但经过诗人的提炼运用,都变得非常新鲜,非常形象,非常有力。全诗语汇的丰富,词采的精美,描写景物的生动,抒发情感的酣畅,使人叹为观止。

这首诗闪耀着郭小川生命的熊熊火焰,迸发着郭小川诗笔的熠熠光辉,可以说明他那雄放绮丽的艺术风格已经老成。当然,这首诗的个别提法不尽妥当,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但这是时代使然,恐怕不能苛求于诗人。

==名家点评==
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健《郭小川贺敬之诗歌欣赏》:“《团泊洼的秋天》将作为我们时代的一曲景美、情真、志奇的正气歌而传之后世。”
文学评论家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这是诗人的歌中之歌——它们形成了诗人全部诗歌当中的最强音。”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尚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此诗是郭小川在向汉赋学习的基础上,感物咏志、借景抒情,‘集短为长’而创制的‘长廊句’写成。它被文学史家称为‘新赋体’。”

复旦大学教授许道明、复旦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所长朱文华《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形象化手法,把写景抒情与言志糅合一气,感团泊洼秋天之“物”,咏革命战士之“志”。粗细有致、动静各别的笔触,增强了抒情主人公感情的委婉和深沉。铺排和对仗句式所玉成全诗的音韵铿锵,本是作者的强项,这里也得到了颇好的表现。
==后世影响==
《团泊洼的秋天》被选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制)·下》课本中。
《团泊洼的秋天》被选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自学辅导材料(八)·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辅导》课本中。
==作者简介==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人。是中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著有《团泊洼的秋天》、《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鹏程万里》、《昆仑行》等。<ref>黄绍清.新诗歌卷: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03月:236</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waters
26,1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