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04
次編輯
變更
A7M烈风
,無編輯摘要
'''A7M烈风 ''' 是A6M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新型高性能 [[ 战斗机 ]] ,本机的特点是为对抗美国海军的新型格鲁曼F6F地狱猫和沃特F4U海盗式舰载战斗机而设计出来。但是因为选用的 [[ 发动机 ]] (尤其是海军指定选用中岛飞机的引擎和要求难以达成的飞行性能)有争议,阻碍研制和生产时间。如果本机尽早研制和生产,太平洋战争的战局会更加激烈。
==设计特点==
A7M烈风的机体要比A6M零战要大得多,原计划空重是三千公斤,最大重量是四千公斤。机头有点像J2M雷电战斗机而机身其余部分则像放大了的零战。A7M有一对大 [[ 机翼 ]] ,面积为30㎡。原先的设想中,为了让烈风能在较低的合成风速下于航舰起降,必须具备优良的失速性能,因此希望将翼载压在130kg/㎡程度。然而因为原设计强度不足,不断进行补强和追加装备品后增重,又因增重损及航程而在机翼内设置整体式燃料箱,重量失控下使得A7M1实机的翼载就已达到142kg/㎡, A7M2翼载更增加到了153kg/㎡。机翼从原先1/10模型时翼根到翼梢同一上反角的形式,在实机上被改成分为水平层流翼和上反角两度的普通翼,还装上了原本在紫电改上与空战襟翼相结合的母子式双重襟翼。日本海军在A7M的设计上仍未放弃将回旋格斗列为首要,且作为舰载战斗机也确实需要压低翼载,尽管当时日本 [[ 航空母舰 ]] 已所剩无几。至于到A7M3-J烈风改时重量进一步暴增,空重就已逼近四千公斤,无外载的最大重量是六千公斤,演变成重型 [[ 拦截机 ]] 。
在十七试舰战(A7M1)原型机机翼内设置整体式燃料箱,总容量910升,最后在A7M2改为机身驾驶舱之间后部700升自封燃料箱和机翼内的普通防弹燃料箱(各容量105升)。但肇因于A7M2出力更强的MK9A引擎消费燃料量也比誉发动机更大,必须在左右主翼底部加装400升或在机腹加装600升外挂燃料箱挂架,才能保持足够的航程。最终在烈风三速方案(A7M3) [[ 燃料 ]] 容量由910升加至1,250升才终于解决航程问题。
动力装置方面,A7M1安装NK9K誉二二型引擎。原本计划安装NK9K-S誉二四型 [[ 引擎 ]] ,实际上,燃料喷射装置未完成,加上可靠性低,所以A7M1飞行性能相比当初的试算性能 有着不小的差距。
A7M2安装MK9A引擎,从理论上来说可算是当时三菱重工最优秀的航空引擎。根据三菱重工名古屋引擎研究的佐佐木一夫所言,该发动机目标是1. [[ 马力 ]] 重量比世界最佳。2. 以该马力级数而言正投影面积最小。3. 世界最高的可靠性。4. 目标2200马力。5. 挑战高空性能世界第一。然而搭载MK9系列发动机的机种直至战争结束为止都未达到可堪实战的阶段。MK9系列发动机也未在战争中达到量产供应,即因日本战败而系列告终。当时海军和陆军预订选用MK9引擎的机种有:十七试局战“闪电”(J4M)、震电战斗机(J7M)、Ki-74和Ki-83高空高速战斗机。除此之外,紫电改五三型(N1K5-J)、彩云舰上 [[ 侦察机 ]] (C6N4)、流星舰上攻击机(B7N3)和陆军四式战斗机也有改装MK9引擎计划。不过,实际装机试用的机种只有烈风改、Ki-74和Ki-83而已。
从账面性能看,MK9的性能比NK9誉更好。但MK9系列引擎直到日本战败为止都没有准备到能大量生产的程度,除烈风以外,震电战斗机在第二次试飞完成时引擎机件故障,结果在等待三菱重工相关 [[ 技术 ]] 者来现场改善的途中即迎来终战。陆军的新型远距离双发战斗机Ki-83也因为 [[ 涡轮增压 ]] 故障部分频发,而始终苦于引擎状况不良的窘境。当时的海军技术官员表示,即使MK9系列引擎进入量产,恐怕也跟誉的下场一样将遭遇品质低下的问题。参与烈风开发的小福田少校亦表示“虽然说好是要接手誉位置的后继动力源,但其可靠性要用于实战仍旧不充分”。由于这些纪录,近年对该引擎的可靠性评价普遍偏向否定态度。
A7M1的火力是 [[ 机翼 ]] 两挺13.2毫米口径三式重机枪和两门 [[ 九九式机炮 ]] 。A7M2预定是机翼四门九九式机炮,可加装2枚250kg炸弹或1枚500kg炸弹用于对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