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岛战争

增加 7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马岛战争 ''' ,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 [[ 英国 ]] [[ 阿根廷 ]] 为争夺英国海外领土 [[ 福克兰群岛 ]] (英语)/ [[ 马尔维纳斯群岛 ]] (略早由法国 [[ 探险家 ]] 命名,现 [[ 西班牙语 ]] 仍在使用)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期发生了严重的 [[ 经济危机 ]] 和大规模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英属福克兰群岛采取军事行动,转移视线以解决国内的政治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军队率先登陆南乔治亚岛,并且升起阿根廷国旗。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福岛发动进攻。随后,英国派出海空军对马岛和周边海域的阿根廷军发动反击,登陆并且收复福岛。阿根廷在一系列的 [[ 军事行动 ]] 失败后,于同年6月14日与英国签订停战协议。英国通过本次战争重新控制了英属福克兰群岛,但是阿根廷从未放弃对英属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诉求。
阿根廷在本次局部战争中失败,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倒台。在英国,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爱国主义 [[ 情绪 ]] ,加强了 [[ 撒切尔夫人 ]] 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大选。这场战争在英国-阿根廷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且成为不少书籍、 [[ 电影 ]] 和歌曲的题材。
==背景==
阿根廷自1930年中期以来,国内不满英国的声浪日益高涨,认为阿根廷已经实际成为英国的经济 [[ 殖民地 ]] 。在民意的支持下,阿根廷在1964年向 [[ 联合国 ]] 申诉,要求界定福克兰-马维纳斯群岛的主权。1965年,联合国召开的大会上,决议群岛问题应由英国和阿根廷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阿根廷之所以敢用强硬态度向英国挑战群岛问题,是因为两国经济问题的改变。英国虽然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后成为战胜国之一,但庞大的战时借款也让英国财政喘不过气,加上过去统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的经济从1940年代末就持续低迷。阿根廷过去有4成的产品外销到英国,到了1970年代已经锐减到3%,经济上也不必太依赖英国。如此一来,英国在阿根廷的眼中已变得不足为惧。
另一方面,阿根廷因在1950年代靠着外销谷物和畜牧产品得以富裕,人民的生活跃升到先进国家水准。但阿根廷国内的 [[ 政治 ]] 动荡,政府与左派的游击队展开对立日益激烈,引发长达20年的政治混乱,阿根廷国内的 [[ 通货膨胀 ]] 与失业率也向上飙升,到了197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速下降。
1976年,阿根廷成立军政府,但 [[ 经济 ]] 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民众的不满情绪并开始转向军政府。
11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