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我们为何而战
,创建页面,内容为“《我们为何而战》的这套纪录片,是美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的。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
《我们为何而战》的这套纪录片,是美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作的。开始时的目的在于让美军知道美国为何参战,到后来,索性向美国民众公开,以争取举国上下支持联邦政府打胜这场战争 。
《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年)、《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年)、《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年)、《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年)、《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年)、《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年)、《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1945年)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Japan1945年)。
==影片信息==
好莱坞电影大师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国实现自己梦想的成功者。20世纪初,他从意大利到美国,一部《一夜风流》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二战时期,他息影从戎,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的敌方影片制作出了7集大型系列纪录电影《我们为何而战》。影片中,他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被赋予国家意义,用以为“美国精神”大唱颂歌。《我们为何而战》表达了他对民主制的一种牧歌式的自信。直到越战开始,这种至高无上的“山巅之国”信仰才逐渐被打落尘埃。
珍珠港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忽然坐在美国国防部参谋长马歇尔元帅的办公室里,此时的卡普拉已经换上崭新的军装,摇身变成了一名少校。元帅向他说明召见他的用意:美国军队中平民与职业军人之间的人数比例即将达到五十比一的程度。德军和日军都坚信,这样的美国青年要进行现代战争未免过于软弱。然而马歇尔却认为,如果向这些年轻人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穿上军装,他们就可能像猛虎一样地投入战斗。马歇尔元帅说:“所以,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订一项计划,要摄制一部我国历史上首创的系列片,以便用纪录片的形式提供有事实根据的知识,并借此向我们的陆军士兵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我们为之战斗的主义是什么。”问题是卡普拉没有制作纪录片的经验,他对马歇尔直言:“马歇尔元帅,我向您说,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搞过一部纪录片。实际上,我也没有在制作这种影片的人身旁呆过。”元帅点拨他说:“卡普拉先生,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当过参谋长呀!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呀!直到一年以前还没有看见过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挥着军舰呀!”卡普拉恍然大悟:“对不起,阁下,我就去制作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的大规模的纪录片。”
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据以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 ;1942年)、《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 ;1942年)、《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 ;1943年)、《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 ;1943年)、《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 ;1943年)、《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 ;1944年)、《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 ;1945)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Japan ;1945年)。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
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被授予纽约影评奖的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虽然该系列 最初是专门为士兵拍摄的,但很快就在影院向大众公映了。而且美国的盟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当时的苏联政府也请求美国提供该系列电影的胶片 。
《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年)、《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1942年)、《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年)、《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年)、《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年)、《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年)、《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1945年)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Japan1945年)。
==影片信息==
好莱坞电影大师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国实现自己梦想的成功者。20世纪初,他从意大利到美国,一部《一夜风流》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梦想之颠。二战时期,他息影从戎,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一部能够激励美国青年参军的大型纪录影片。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的敌方影片制作出了7集大型系列纪录电影《我们为何而战》。影片中,他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被赋予国家意义,用以为“美国精神”大唱颂歌。《我们为何而战》表达了他对民主制的一种牧歌式的自信。直到越战开始,这种至高无上的“山巅之国”信仰才逐渐被打落尘埃。
珍珠港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忽然坐在美国国防部参谋长马歇尔元帅的办公室里,此时的卡普拉已经换上崭新的军装,摇身变成了一名少校。元帅向他说明召见他的用意:美国军队中平民与职业军人之间的人数比例即将达到五十比一的程度。德军和日军都坚信,这样的美国青年要进行现代战争未免过于软弱。然而马歇尔却认为,如果向这些年轻人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穿上军装,他们就可能像猛虎一样地投入战斗。马歇尔元帅说:“所以,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订一项计划,要摄制一部我国历史上首创的系列片,以便用纪录片的形式提供有事实根据的知识,并借此向我们的陆军士兵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我们为之战斗的主义是什么。”问题是卡普拉没有制作纪录片的经验,他对马歇尔直言:“马歇尔元帅,我向您说,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搞过一部纪录片。实际上,我也没有在制作这种影片的人身旁呆过。”元帅点拨他说:“卡普拉先生,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当过参谋长呀!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呀!直到一年以前还没有看见过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挥着军舰呀!”卡普拉恍然大悟:“对不起,阁下,我就去制作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的大规模的纪录片。”
经过一番努力,卡普拉搜集到了大量来源各异的影片,据以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八部影片:《战争前奏曲》(Prelude to War ;1942年)、《纳粹的进攻》(Nazis Strike ;1942年)、《瓜分与侵略》(Divide and Conquer ;1943年)、《英国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 ;1943年)、《俄国战役》(The Battle of Russia ;1943年)、《中国战役》(The Battle of China ;1944年)、《战争迫近美国》(War Comes to America ;1945)和《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Know Your Enemy:Japan ;1945年)。这些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
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被授予纽约影评奖的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虽然该系列 最初是专门为士兵拍摄的,但很快就在影院向大众公映了。而且美国的盟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当时的苏联政府也请求美国提供该系列电影的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