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32
次編輯
變更
西夏文
,無編輯摘要
==历史==
西夏文字的创立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相传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国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费时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又称蕃书或蕃文,目前总计共于6000余字。其结构多仿 [[ 汉字 ]] ,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用点、横、竖、撇、拐、钩等组字,多斜笔,无竖钩。独体字较少,由2个字甚至3、4个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数。其中又大多属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 [[ 会意字 ]] 和 [[ 形声字 ]] ,一些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组成,类似拼音字;象形字和 [[ 指事字 ]] 极少。其书体有楷、行、草、篆,分别用于 [[ 雕刻 ]] 、手写和金石。
西夏文字创制后即尊为西夏国字,下令推行,用于书写各种文书诰牒,应用范围甚广。西夏国灭亡后,西夏文仍在继续使用。到了元代时(公元1227年)另称河西字,且其文化并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明初时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经卷,到了 [[ 明朝 ]] 中叶,还有人以西夏文刻于经幢。此时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500多年。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 [[ 法律 ]] 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1932年中国学者 [[ 罗福成 ]] 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1962年发现于 [[ 河北 ]] 保定韩庄村、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胜幢被认为是现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献。
2010年起, [[ 宁夏国 家 税 务 局 |宁夏国税局]] 的机打发票左上角都印有内容为西夏文“宁夏国税”字样的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