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急就章

增加 6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急就章5.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1/be6f9f7e1f6b4b15ae3b53f3bac3bb8e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67272637_37387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急就章 ''' 》原名《急就篇》,是 [[ 西汉 ]] 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 [[ 儿童 ]] 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 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 [[ 千字文 ]] 》《 [[ 百家姓 ]] 》《 [[ 三字经 ]] 》所代替。
==简介==
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复字,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非他蒙学诸书可及。《急就章》相传为皇象所书。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 [[ 三国 ]] 吴时广陵江都(今 [[ 江苏 ]] 扬州)人。官至待中,青州刺史。其书师法杜度,精篆,隶,最工章草,笔势沉着痛快,自然纵横,有“实而不朴,文而不华”之评。
==史料记载==
△《急就章》·四卷(通行本)
汉史游撰。《 [[ 汉书 ]] ·艺文志注》,称游为元帝时黄门令,盖宦官也。其始末则不可考矣。是书《汉志》但作《急就》一篇,而《小学类》末之《叙录》则称史游作《急就篇》,故晋夏侯湛抵疑称“乡曲之徒,一介之士,曾讽《急就》,通甲子”,《 [[ 北齐书 ]] 》称李铉“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或有“篇”字,或无“篇”字,初无一定。《隋志》作《急就章》一卷,《魏书·崔浩传》亦称人多托写《急就章》。是改“篇”为“章”在魏以後。然考张怀?《书断》曰:“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云(案此盖引王?《文字志》之语):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然则所谓“章草”者,正因游作是书,以所变草法书之。後人以其出於《急就章》,遂名“章草”耳。今本每节之首俱有“章第几”字,知《急就章》乃其本名,或称《急就篇》,或但称《急就》,乃偶然异文也。其书自始至终,无一复字。文词雅奥,亦非蒙求诸书所可及。《 [[ 玉台新咏 ]] 》载梁萧子显《乌栖曲》,有“{君巾}边杂佩琥珀龙”句,冯氏校本改“龙”为“红”。今检此书,有“系臂琅?虎魄龙”句,乃知子显实用此语,冯氏不知而误改之。则遗文琐事,亦颇赖以有徵,不仅为童蒙识字之用矣。旧有曹寿、崔浩、刘芳、颜之推《注》,今皆不传,惟颜师古《注》一卷存。 [[ 王应麟 ]] 又补注之,厘为四卷。师古本比皇象碑多六十三字,而少“齐国”、“山阳”两章,止三十二章。应麟《艺文志考证》,标“真定常山至高邑”句,以为此二章起於东汉,最为精确。其注亦考证典核,足补师古之阙。别有黄庭坚本、李焘本、朱子越中本,字句小有异同。应麟所注,多从颜本,盖以其考证精深,较他家为可据焉。
==考证==
===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
急就章,起源于西汉元帝史游以草书作《急就章》,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是儿童启蒙读物。这种书体在 [[ 书法 ]]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史传“章草出于《急就章》”。历代书家争相传摹,唐代宋代有了正书释文,明代始刻于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书法家 ]] 高二适开始搜集《急就章》的各种注本、考异、考校本,汉隶残简、碑帖以及古代字书等,对这不到两千字的文章逐字逐句进行考证,矫正历代所传诸本的失误。历时十多年,于一九六九年写成长篇书法学术专著—《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二零零九年五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根据高二适原稿手书影印出版。该书保留了原来的字体大小,并以传统古线装,内页面为手工 [[ 宣纸 ]]
==视频==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