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里米亚鞑靼人

增加 9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克里米亚鞑靼人 ''' (克里米亚鞑靼语:Къырымтартарлар 或 qırımtatarlar,土耳其语:Kırım Tatarlar 或 Kırım, Kırımlı, 俄语:крымские татары,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i татари, кримці)或称“克里米亚人”(Къырым qırım, Къырымлы qırımlı),是原定居于 [[ 克里米亚半岛 ]] 的突厥语民族,他们的 [[ 历史 ]] 最早可以追溯至斯基泰人、 [[ 希腊人 ]] 、哥德人、东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与切尔克斯人时期。后来,威尼斯人及热那亚人与突厥特别是匈人、阿瓦尔人、保加尔人、可萨人、佩切涅格人及钦察人混血,形成克里米亚鞑靼人。他们是最早宣传泛突厥主义的民族。与伏尔加鞑靼人不同,他们受到乌古斯人影响比较大,在金帐汗国时代已经被伊斯兰化。虽然克里米亚鞑靼人被称为鞑靼人,但其 [[ 语言 ]] 实际上与伏尔加鞑靼人的语言相差较远。
==分布地区==
他们分布在克里米亚半岛、 [[ 土耳其 ]] 、罗马尼亚、 [[ 保加里亚 ]] 、波兰、 [[ 立陶宛 ]] 、白俄罗斯与北美、巴西及西欧,也有分布在北欧(芬兰)。
==历史==
他们以前是 [[ 奥斯曼帝国 ]] 贩奴活动的中间人,诺盖人捕奴后交给他们,送到奥斯曼帝国(直到18世纪初,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某些时期几乎每年到俄罗斯和 [[ 乌克兰 ]] 进行频繁的毁灭性袭击,称为草原 [[ 民族 ]] 收成,有些研究人员估计,15 至18 至[[18 世纪 ]] 合共超过300万斯拉夫人出口土耳其)。他们有自己的汗国(以克里米亚为中心,以北的草原至北高加索,他们好战,土耳其人有事也找他们帮忙),先是土耳其人的臣民,他们的汗是拔都的兄弟秃花帖木儿的后人,家族名是格来。克里米亚鞑靼人主要生计就是靠袭击别国。
18世纪被 [[俄国| 俄罗斯帝国 ]] 吞并,他们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被指与纳粹德国勾结,被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集体流放中亚和西伯利亚。虽然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开始允许被流放的少数民族返乡,但由于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导致苏联政府迟迟不允许克里米亚鞑靼人返乡,直到1990年,时任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才允许克里米亚鞑靼人返回故乡,但地方已被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填补(他们曾经过二次流亡,第一次是克里米亚汗国亡国流亡土耳其,第二次是 [[ 斯大林 ]] 硬送他们到 [[ 乌兹别克 ]] [[ 哈萨克斯坦 ]] )。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时,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发起声援基辅政府的示威游行,并且拒绝参加克里米亚举行的归属公投。克里米亚宣布入俄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巴赫奇萨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要求建立克里米亚鞑靼族民族区域自治的 [[ 政治 ]] [[ 法律 ]] 程序,不久,立陶宛发起 [[ 联合国安理会 ]] 非正式会议讨论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人权问题,但遭到俄罗斯的抵制。俄罗斯总统 [[ 普京 ]] 在接见俄罗斯联邦 [[ 鞑靼斯坦共和国 ]] 总统鲁斯塔姆·明尼哈诺夫时声称他将派人研究为克里米亚鞑靼人恢复名誉的问题。2016年,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最高代表机关“克里米亚鞑靼人民族议会”被俄罗斯禁止。
==视频==
247,7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