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伙友骑兵

增加 12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伙友骑兵 ''' (古希腊语:ἑταῖροι;hetairoi),又译伙伴骑兵或马其顿禁卫骑兵,伙友骑兵是马其顿军队中的精锐骑兵,源于 [[ 马其顿王国 ]] 的国王骑兵卫队,在腓力二世的扩充改良下,成为马其顿军最重要的突击主力,在当时古代西方世界可说是最精锐的骑兵,它也被认为是第一个能够发起有效冲锋的 [[ 骑兵 ]] 。而马其顿国王的近身护卫官也从伙友骑兵中精选。
==词源==
这个 [[ 军事 ]] 上的单位名称来自hetairoi这个希腊词汇,即伙友。在马其顿这是指国王的伴侍,这些成员来源可能是马其顿贵族或是拥有希腊血统的人,他们与国王有深厚交情并深受信任。马其顿伙友节(Hetairideia)就是来彰显国王和伙友之间的神圣关系,并一同庆祝。著名的 [[ 雅典 ]][[ 悲剧 ]][[ 作家 ]] 欧里庇得斯就是马其顿国王阿奇拉一世的一个伙友。在马其顿 [[ 贵族 ]] 中,皇家好友(Philoi)或国王伙友(basilikoi hetairoi)即是国王任命的终身头衔。
==军事单位==
=== 装备===
伙友骑兵骑着马其顿最好的良 [[ ]] ,并使用最好的 [[ 武器 ]] 作战。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时代,每一个伙友骑兵手执著绪斯同骑枪,身穿青铜或铁制的护胸甲、护肩,头戴波奥蒂亚式头盔,但是他们没有携带盾牌。在近身战斗或是骑枪折断时,他们会使用科庇斯弯刀(kopis)作战。在座骑上,当时尚未发明出真正的马鞍,他们会在骑乘处安放大块的皮毯坐垫,且很可能在马的前胸或是头部有部分 [[ 铠甲 ]] 保护,免受长枪、投射武器直接伤害。
=== 组织===
伙友骑兵最初是国王的卫队,成员主要是国王的伙友,他们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前四世纪中左右的泰奥彭波斯说“当时伙友骑兵不超过800人”,还描述伙友骑兵他们“部分来自 [[ 马其顿 ]] ,部分来自色萨利,剩下的来自 [[ 希腊 ]] 各地”。
到了 [[ 腓力二世 ]] 时,他把伙友骑兵大规模扩充,并让一些负担得起马匹和武器的上层阶级公民纳入。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初期,伙友骑兵共有8个骑兵中队(ilai),分别由马其顿八个小邦的贵族和上层阶级子弟担任,一个正常满编的骑兵中队有210人,但通常实际差别很大,主要在100人则300人之间,其中有一个中队是皇家中队,负责保卫国王 [[ 安全 ]] ,其人数是其他中队的两倍,约400人,由国王亲自领导。全部的伙友骑兵总共约2000人。在前338年,远征初期, [[ 亚历山大 ]] 被认为差不多拥有2600人的伙友骑兵.。
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初期,伙友骑兵很有可能由一位将领管辖,但在亚历山大远征期间爆发菲罗塔斯事件之后,亚历山大便把伙友骑兵的管辖权分给两位将领,据阿利安描述,亚历山大“不想让一个人统辖这么多骑兵,就算是他最亲密的伙友也是一样”,虽然在战斗时,伙伴骑兵通常直接受亚历山大指挥。另外,在远征期间,于苏萨进行兵源增补时,亚历山大让每两个骑兵中队成立一个骑兵营.。每个骑兵中队以他们成员来自的小邦名称来称呼,或是以统帅他们的 [[ 指挥官 ]] 名字来称呼。随着东征进入 [[ 印度 ]] ,东方骑兵 [[ 角色 ]] 越来越重。因此亚历山大把他的骑兵进行重组,伙友骑兵的这些骑兵中队也大大扩编,其中每个伙友骑兵中队多附加新进的东方骑兵队,合编成新的骑兵团(hipparchy)。但异邦人进入荣誉的伙友骑兵服役,引起马其顿人的相当不满. ,马其顿人就曾因亚历山大厚待东方 [[ 民族 ]] 一事而与亚历山大抗议。
=== 战术和运用===
伙友骑兵大概是 [[ 历史 ]] 上第一支真正的冲击骑兵(shock cavalry),他们能够对步兵大队发起强力冲锋,甚至在古代文献中也经常提到他们向步兵攻击。对于同时期的骑兵而言,有些骑兵尽管比伙友骑兵拥有更重的铠甲,但他们大部分多用标枪或 [[ 弓箭 ]] 作战,来避免近身格斗。伙友骑兵在战场上可以组成密集队形,还有矩形、楔形、菱形等依各种状况而定,如冲锋时用 [[ 楔形 ]] 以撕开敌军阵列,追击时用矩形以求宽大正面, [[ 菱形 ]] 阵型效法色萨利骑兵,其阵型可迅速改变攻击方向。
在战术上,伙友骑兵是锤砧战术中关键的一环,通常锤打的角色由伙友骑兵担当,而步兵所组成 [[ 马其顿方阵 ]] 为砧板。在战场上,马其顿密集方阵不是突破部队,它的功能主要是吸住敌人压住阵脚,然后与骑兵前后夹击,形同锤砧,将夹在中间的敌军粉碎。通常,亚历山大会把全军以斜行阵列前进,并让伙友骑兵布署于马其顿军的右翼,部队的左边是保卫步兵方阵侧翼的持盾卫队。通常亚历山大会率领伙友骑兵作战,并亲自带着皇家中队发起冲锋,带着伙友骑兵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战机。
248,8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