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9
次編輯
變更
扬州剪纸
,無編輯摘要
'''<big>扬州剪纸</big>'''
扬州剪纸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扬州剪纸,江苏省扬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扬州剪纸是江苏省扬州市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2006年5月20日,扬州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 [1-2]
中文名称扬州剪纸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非遗级别国家级申报地区江苏省扬州市遗产类别传统美术遗产编号Ⅶ-16
目录
1 历史渊源
2 文化特征
▪ 表现手法
▪ 造型特点
▪ 构图特点
3 制作工序
4 题材作品
5 传承保护
▪ 传承价值
▪ 传承人物
▪ 保护措施
6 社会影响
历史渊源编辑
扬州剪纸(图二)
扬州剪纸(图二)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北朝古墓中,发现南北朝时期(420年-586年)的《对马》《对猴》等剪纸,这种剪纸是用古麻纸剪成。由此推断,剪纸的出现大约在1600多年前。
唐代,扬州剪纸报春已成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那时的剪纸还和民俗相联系,此时的扬州民间剪纸的人所剪纸马及纸钱等,就是用于祭奠的。
唐宋时期,扬州已大量生产质量很高的贡纸。有了雄厚的物质条件,便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扬州剪纸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当时的民众多讲究穿戴,居室之内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至于结婚做寿、年节喜庆,所用绣品花样则更多。这些绣品都要用剪纸为底样。由此,扬州剪纸便与扬州刺绣结合,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
民国期间虽遭内乱与日寇入侵,但由于扬州剪纸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扬州剪纸仍经久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扬州剪纸被党和政府视为瑰宝,给予了扶持和保护,剪纸艺人也获得了新生。
1965年扬州成立了民间工艺社,后于1973年改名为扬州工艺厂,张永寿等一批扬州剪纸艺人集聚于此,专业从事剪纸创作,并积极安排师徒传承。
2007年,中国(扬州)剪纸博物馆成立。 [3]
文化特征编辑
表现手法
扬州剪纸从刺绣花样发展到现在的艺术型剪纸,其表现手法和中国面白描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依靠线本身的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而扬州剪纸整幅作品就是由线条组成,可以说是用剪刀代替毛笔,剪出流畅的线条。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寿先生的代表作《百菊图》中的“罗汉须”,线条弯转流畅,卷曲自如,每片花瓣就是一根弯转流畅的线条,线线连接,上密下疏,卷曲的线条苍劲有力,整个花头饱满整体。如果除去工具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说,扬州剪纸就是我们剪出来的中国白描。 [4]
造型特点
扬州剪纸作品一般素色为主,使得作品清新素雅。摒弃掉多余的颜色,除了清秀流畅的线条就是逼真写实的造型。扬州剪纸的线条流畅,注重细节描写,对于形态有着严格要求。如张永寿在创作《百菊图》时,就经常对着菊花,边观察边剪,其造型不仅传形,更在传神。 [4]
构图特点
扬州剪纸的构图精巧雅致,作者构思巧妙,方寸之间现乾坤。花鸟鱼虫在写实的同时为了满足画面的需要适当变形夸张,满足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象是变化的,整体是统-的; 对称的构图中又有均衡;阳剪的线条和阴剪留下的面形成对比,整体中点线面又有调和;流畅变化的线条又使整体作品中充满了跳跃的节奏和韵律感,整个画面极具装饰感。 [4]
制作工序编辑
材料工具
扬州剪纸(图三)
扬州剪纸(图三)
扬州剪纸所用的纸张是白色的安徽手工宣纸,要求质地平整、厚度正好、韧性强又不含其他杂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剪纸的辅助工具,比如木板、锥子、骨笔等。
具体工序
扬州剪纸工艺制作的过程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剪纸,使其有着南方剪纸独特的工艺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先设计画稿,接着在宣纸上描出画稿的印痕,用自制的骨笔,或者用没油的圆珠笔代替。描好画稿后,将4张白宣纸衬在木板上,用锥子在需要剪掉的地方用力订,宣纸上留下麻点,自然粘在一起。接下来先剪大样,然后细剪,用剪刀将画稿中图案以外的多余部分按照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图案后外框的办法依次剪掉,要求线条饱满、流畅生动。剪完之后用蓝、黑色或红色衬底。粘贴时先将作品平放在衬底上,用毛笔在作品的背后刷糨糊,由里向外慢慢粘住,然后压平。 [4]
题材作品编辑
扬州剪纸的题材有花鸟虫草、动物风景、传统图案,此外还有专门用于祭奠的纸钱、纸马等。扬州剪纸的代表作品有《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琼花》《鸟语花香》《五十云鹤挂屏》等。 [2] [5-6]
传承保护编辑
传承价值
扬州剪纸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中国历史上古老文化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艺术发展史的见证和民间艺术形态的活化石。 [1] [7]
扬州剪纸的历史渊源、传承队伍、内容形式、剪工技艺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中国民俗学、社会学、民艺学以及研究中国民间剪纸史等人文社会科学,均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关于他的剪纸鉴赏价值、收藏价值亦显得十分珍贵和难得。扬州剪纸因其“审曲面势、各随所宜、巧法造化、技以载道、文质彬彬”的审美趣味,从古走到今,并在绚烂的华夏民间艺术篇章中卓而不凡、璀璨生辉。带着这样历史沉淀形成独具美学风格的扬州剪纸在新的时代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8]
传承人物
张秀芳,女,汉族,1943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5]
保护措施
2007年,在扬州成立了中国剪纸博物馆,标志着剪纸这种最具中国特色和景具广泛性的民间艺术有了栖身之地。 [9]
2012年,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剪纸,在扬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和工艺美术集团的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剪纸博物馆联系相关群体和个人,统筹编制了《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剪纸中长期(2013年-2022 年)保护规划》。 [10]
2018年6月,以扬州民间剪纸艺术家研究为主题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 [11]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扬州剪纸博物馆有限公司获得“扬州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2]
社会影响编辑
重要展览
2007年6月8日至1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所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专题展期间向人们展出了扬州剪纸等艺术作品。 [13]
2011年1月20日至1月25日,“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货大楼、朝阳大悦城和国瑞城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举行,活动期间向人们展出了扬州剪纸等艺术作品。 [14]
2019年5月4日,首届扬州运博会在扬州举办,运博会上向人们展出了扬州剪纸等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