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第二次中东战争
,無編輯摘要
==侵略==
10月29日,以色列不宣而战,几个小时后英法出于运河航运[[安全]]发表了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向后撤退10公里),以色列表面接受停火却继续入侵,两天后占领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但纳塞尔总统拒绝英法的停火提议,从而为英法两国入侵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并推翻纳塞尔政权提供了借口。10月31日,英法两国调动了100多艘舰艇,200余架[[飞机]]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上起飞,对埃及进行轰炸并摧毁 [[ 埃及 ]] 的 [[ 空军 ]] 力量。两国调动的飞机数量多得要临时启用一个已经没有保养的[[机场]]。
11月5日,英军第三空降营的1,000多名伞兵在[[塞得港]]登陆,第42和第40皇家海军陆战队的2.2万名战士则占领了海滩,从而占领了运河部分地区,塞得港遭到巨大损害。在西奈的埃及主力军队不得不后撤保卫运河。 英法的主要目的是夺下运河,但是遭到了埃及军队和城市居民的强烈抵抗,并在街头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米特拉山口战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由沙龙上校指挥的 [[ 以色列 ]] 第202伞兵旅,在西奈半岛中部米特拉山口空降,同时,该旅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进军运河<ref>[http://mini.eastday.com/a/180829003808054.html 以色列伞兵突袭米特拉山口,野马战斗机低空变身“电话线收割机” ],东方头条,2018-8-29 </ref>。
===阿布奥格拉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