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35
次編輯
變更
荔枝干
,無編輯摘要
== 形态特征 ==
荔枝产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 [[ 亚洲 ]] 东南部也有栽培, [[ 非洲 ]] 、 [[ 美洲 ]] 和 [[ 大洋洲 ]] 都有引种的记录。为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荔枝是我国南部有悠久栽培历史的著名果树,一般公认其原产地在我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据报道近年来在 [[ 海南 ]] 和 [[ 云南 ]] 人迹罕至的热带性森林中先后找到了野生荔枝,为上述结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植物学史 ==
我国历代涉及荔枝的文献很多,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上林赋》、《异物志》和晋代的《南方草木状》等。历代记述荔枝的专文或专书也不少,据目前所知约有10余种,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一书中转录的就有6种。蔡襄《荔枝谱》和吴应逵《岭南荔枝谱》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较全面的荔枝专著,详细记述了荔枝的历史资料、产地、品种、种植、虫害、物侯、加工和食用等各个方面。蔡著侧重于福建的材料,吴著则本于 [[ 广东 ]] 的经验和名品,故各有其特色。这些文献为荔枝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 加工流程 ==
=== 初焙 ===
将果实倒入焙灶上进行第一次烘焙。焙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竹编斜面烘干床;另一种是隧道式烘干房。生产条件好的,可两种设施交叉结合进行,实践证明,两种设施结合进行制出的干果品质更佳。目前,焙烤荔枝干一般用无烟煤或煤球作燃料,其热能高,烤干时间短,成本低,而且煤中含有硫成份,相当于在烤制过程中同时进行轻度熏硫处理, [[ 二氧化硫 ]] 具有漂白、抗菌、抗氧化作用,可使干果外观颜色较灰白,整果色泽比较一致,但是成品果肉品质比用传统用的木炭作燃料略差些,用木炭作燃料烤制出的荔枝干,果壳色较深,果肉色较金黄。如用斜面焙灶烤制荔枝 , 每炉鲜果一般在500-600kg左右,不宜过多,焙烤时可用麻袋片盖果保温。初焙温度可高些,通常控制温度在65-70℃为好(以果壳烫手为度),每2-3h翻果一次,经24-26h停火,冷却后装袋堆放2d左右。初焙后果实含水量一般在34%左右。<ref>[https://www.nyzy.com/lizhigan/122.html 荔枝干烘烤方法 农业之友]</ref>
=== 回软 ===
# 主治颈淋巴结核:取干荔枝果50克、海藻15克、黄酒适量、水煮食之、每天1剂、疗程不限。
# 主治淋巴结核及疔毒: ① 取荔枝数个、捣烂似泥、外敷患处、每日1次。 ② 或 取荔枝干5—7枚、海带15克、加黄酒适量、水煎服。
# 主治呃逆:取荔枝500克、连壳烧灰、研末、温开水调服。
# 主治气虚胃寒:取5枚荔枝肉、煮酒1小杯、数服后有效。
# 主治脾虚泄泻: ① 取干荔枝肉15克、大枣3—5个、水煎常服。 ② 或 取干荔枝肉15克、扁豆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 主治老人五更泻:取荔枝干5枚、合春米一把、或酌加淮山、莲子、煮粥吃。
# 主治妇女贫血、虚弱:取荔枝干果、大枣各7枚,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