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木心

增加 19 位元組, 5 年前
狱中笔记
==狱中笔记==
<p style=text-indent:2em;> ’’’ 历史的荒诞’’’</p >
<p style=text-indent:2em;>木心先生评论"狱中笔记"与图画的并置展出:"札记与图画并置,不是我的主意,而我非常感谢这样的提议和筹办展览的诸位贤达,使这个巡回展延伸为对某种文化的委婉而冷峻的省思,事件的象征性已非个人所能负荷,我只好垂手静立在旁,看这部手稿的第一重意义徐徐褪落,……"。
<p style=text-indent:2em;>但对于札记意义的解读,他又说:"某一事物具有象征性时原应是其意义的开放,却很容易只落得一个疲倦的概念。我不会让札记用以作任何一种形态的抗衡,而愿它以朴素原型获得存在的位置,独立自守于无以名之的观念中。……</p >
<p style=text-indent:2em;>艺术就在于直观,而且只在于直观。"罗森先生评论展出:"若将狱中笔记与绘画并置,就是对'十年灾难'的一种既有高度个性又有概括意义的回应,这也许是二战以后到'文革'之间,最有戏剧性的事件。"</p >
<p style=text-indent:2em;>木心先生的回应:"罗森先生的这段话指涉深广,概括力极强,而在'高度个性'和'概括意义'那两点上,我确曾亲身经验过这样荒诞的'戏剧性',如今痛定思痛,事件的悲惨,实乃人性之所万难承受,人性不要有此种担当,没有此种担当才是人性的自然生态,但'文革'到来,只能奋起搏斗,在大难中把自己的生命衔在自己的牙齿之间,凡道义的事率先见证决不退却,这样,生命连接着生命,永不断绝--对于人,生命和文化是同义的,……反之,如果生命与文化歧义,生命便将相互残害,又将自暴自弃,所以毁灭文化即是毁灭生命。……相对于'死亡'而言,'生殉'可不是一种力争,宁是一种智斗,避过杀机以保全身心,像大战之后瓦砾场上的星星点点蒲公英,文化艺术的植物性战略终于胜出。</p >
 
==师尊木心==
<p style=text-indent:2em;>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胡兰成……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p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