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坞壁

增加 15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坞壁 ''' ,又称坞堡,是一种民间防卫性 [[ 建筑 ]] ,五胡 [[ 十六国 ]] [[ 南北朝 ]] 时,为抵御胡人入侵带来的战乱,北方 [[ 汉族 ]] 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经济自足的 [[ 军事 ]] 屏障。
==成因==
坞壁在起源非常早,但自 [[ 永嘉之乱 ]] (五胡乱华)以来,才大量建造。当时胡族统治者往往将其武力所到地域的各族居民,迁往其 [[ 政治 ]] 中心地带,以便控制和役使。无法逃离的北方汉人为了抵御这种遣民 [[ 政策 ]] 和避戎狄寇盗之难,便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
==特点==
这种屯聚堡坞要想能够长时间坚持,最理想应该建立在既有险阻又可以耕种、有水泉灌溉之地。所以这些屯聚堡坞都建立在山顶平原及有溪涧水源之处。坞以 [[ 宗族 ]] 乡党为单位,坞主为乡里豪帅。但坞并非坞主所有,坞主只是起了一个督护作用,并附有战争和耕种的指挥职责。
坞壁有自己的内部规则,并有相应的基层 [[ 权力 ]] 组织,使之能将四方汇聚的流民统一起来,整齐号令,成为 [[ 团结一致 ]] 、且战且耕的坚强组织。
坞壁与城不同,城讲究 [[ 商业 ]][[ 交通 ]] 。坞壁讲究自给自保,以 [[ 农业 ]] 为主。城比较大,坞比较小。
==对社会的影响==
当时北方城市因为战乱而荒芜,唯依靠堡坞务农以自给,所以堡坞在北方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农业占据 [[ 经济 ]] 生产的主要地位。南方则相反,商业与 [[ 城市 ]] 比较发达。因为堡坞是宗族乡党为单位,所以北朝重同姓,重宗法,大大加强了乡村豪族的地位,中央政府也要任用大批强宗大族以巩固政权,构成了南北朝时代 [[ 门阀政治 ]] 的基础。
==衰败与转变===
早在 [[ 北魏 ]][[ 孝文帝 ]] 时,中央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使三长隶属于郡县,纳入国家体制,逐步削弱了他们的独立性和政治势力。同时,通过推行 [[ 均田制 ]] [[ 轻徭薄赋 ]] ,用经济手段把豪族的依附 [[ 人口 ]] 变为国家的 [[ 编户 ]] 齐民。到 [[ 朝|隋]][[ 朝|唐]] 时期,这种 [[ 军事 ]] 屏障被完全转化成村落。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110,9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