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89
次編輯
變更
孟軻
,调整句子次序
'''孟子''' (生于[[周烈王]]四年 (前372年-- ),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前289年 )<ref>《[[孟子世家谱]]》</ref> ),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子展'''等不同的字号 。《[[孟子世家谱]]》记载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 。 孟子之弟子[[万章]]与其余弟子著有《[[孟子 (书)|孟子]]》一书。 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尊称<ref>[[赵岐]]在《孟子注》书前的总序《孟子题辞》中赞扬“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士大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励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这是“亚圣”一词最早的出现。</ref>,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生平经历 ==
===家世===
孟子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孟庆父]]的后代,孟庆父之子[[孟穆伯|孟孙敖]]另立一族,为[[孟孙氏]],或称[[孟孙氏|仲孙氏、孟氏]]。[[鲁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了[[孟孙氏]]的[[食邑]][[郕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就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于是孟子自此成了[[邹国]]人。相传其父名为'''激''',字公宜;其母亲的姓氏也有'''仉氏'''与'''李氏'''之说。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抒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 亚圣 ===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为师。<ref>《[[史记]]》</ref>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 (书)|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 (书)|孟子]]》与《[[论语]]》、《[[大学 (经传)|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