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次編輯
變更
万源小檗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万源小檗</big> ''' |- | File:+948674687568748756849899999.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万源小檗</big> '''
|-
|
[[File:+948674687568748756849899999.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af54dc61a10cabe5.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85323&sid=6598976 来自 搜搜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万源小檗'''
为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以及路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万源小檗
'''拉丁学名''':Berberis metapolyantha Ahrend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毛茛目(Ranunculales)
'''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
'''属''':小檗属(Berberis)
'''分布区域''':[[四川]]、[[云南]]。
'''形态特征'''
半常绿灌木,高1-2米。枝被短柔毛,具槽;茎刺三分叉或单生,长1-1.5厘米,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2.7厘米,宽}-12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背面苍白色,干后棕褐色,两面网脉显著,叶缘通常全缘,稀具1-3刺齿;近无柄。圆锥花序具10-14朵花,长3-5厘米;花梗长3-5毫米,被短柔毛;苞片长2-3毫米,先端渐尖;花黄色,直径约6毫米;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3.5毫米,宽约2.8毫米,先端圆形,缺裂,基部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5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短突尖;胚珠3-4枚。
浆果长圆状球形,长约6.5毫米,直径约6毫米,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
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以及路边。
'''分布范围'''
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本种提示'''
本种模式为栽培品,种子采自川西,Forrest 27773号,Ahrendt于1942年根据栽培于Kew园的标本材料发表新种。作者未见标本,系根据原始描写转述。但原作者在1961年的专著中,对其花序和花结构的描述与其原始描写有较大的出入。
=='''参考文献'''==
<ref>[https://www.wiki8.com/xiaobishu_112170/similar.html 小檗属”],医学百科, </ref>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万源小檗</big> '''
|-
|
[[File:+948674687568748756849899999.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af54dc61a10cabe5.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85323&sid=6598976 来自 搜搜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万源小檗'''
为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以及路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万源小檗
'''拉丁学名''':Berberis metapolyantha Ahrend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毛茛目(Ranunculales)
'''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
'''属''':小檗属(Berberis)
'''分布区域''':[[四川]]、[[云南]]。
'''形态特征'''
半常绿灌木,高1-2米。枝被短柔毛,具槽;茎刺三分叉或单生,长1-1.5厘米,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2.7厘米,宽}-12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背面苍白色,干后棕褐色,两面网脉显著,叶缘通常全缘,稀具1-3刺齿;近无柄。圆锥花序具10-14朵花,长3-5厘米;花梗长3-5毫米,被短柔毛;苞片长2-3毫米,先端渐尖;花黄色,直径约6毫米;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长约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3.5毫米,宽约2.8毫米,先端圆形,缺裂,基部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5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短突尖;胚珠3-4枚。
浆果长圆状球形,长约6.5毫米,直径约6毫米,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
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以及路边。
'''分布范围'''
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本种提示'''
本种模式为栽培品,种子采自川西,Forrest 27773号,Ahrendt于1942年根据栽培于Kew园的标本材料发表新种。作者未见标本,系根据原始描写转述。但原作者在1961年的专著中,对其花序和花结构的描述与其原始描写有较大的出入。
=='''参考文献'''==
<ref>[https://www.wiki8.com/xiaobishu_112170/similar.html 小檗属”],医学百科,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