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陸秀夫

增加 3,37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Officeholder| name = 陸秀夫 (1237 | image = | imagesize = | office = 南宋宰相<br/>(左丞相兼樞密院使)| term_start = 1278年5月10日| term_end = 1279年3月19日| predecessor2 = [[陳宜中]]| successor2 = 無(南宋滅亡)| sex = 男| birth_date = 1237 年11月8日 -1279 | birth_place = 南宋楚州鹽城|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279|3|19|1237|1|12|df=y}}| death_place = 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 '''陆秀夫'''({{bd|1237年11月8日||1279 年3月19日 |catIdx=L}} [1[表字|字]] ,字 ''' 实''' [[ 楚州 ]]盐 長建里 (今 [[ ]][[盐 城市 ]][[ 建湖 县]] )人, [[宋朝| ]] [[ 政治家 ]] ,與 [[ 文天祥 ]] [[ 張世傑 ]] 並稱為「宋末三傑」。 ==生平==[[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和[[陈宜中]]、[[张世杰]]以及[[楊淑妃 (宋度宗)|杨妃]]等人带着[[宋度宗]]的两个儿子——7岁的益王[[赵昰]]和4岁的广王[[赵昺]]。同年益王赵昰在[[福州]]做皇帝,定[[年号]]“[[景炎]]”,是为[[宋端宗]]。 端宗任命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得年10岁,陆秀夫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异母弟——七岁的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 (南宋)|祥兴]]”,端宗生母[[楊淑妃 (宋度宗)|杨太后]][[垂帘听政]]。赵昺即位后,封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辅政。 祥兴二年(1279年),元朝[[张弘範]]大军大举进攻[[厓山]]的赵昺流亡朝廷,[[崖山海戰]]中,宋军全军覆灭。赵昺闻知被吓得大哭大闹。陆秀夫不愿做元军俘虏,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接著勸説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接着将赵昺的[[玉玺]]栓在赵昺身上,接着背起年仅八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後宮諸臣,從死者眾。”“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自此,南宋王朝覆灭。 陆秀夫的后人辗转迁徙到[[广州]]的[[从化]]定居,地点叫[[钱岗村]]。 ==紀念==陆秀夫死后,与[[张世杰]]、[[文天祥]]齐名,称为“宋末三傑”。陆秀夫投海后尸体漂近海边,被人捞起,葬于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清朝遭官员毁墓后,陆秀夫的后裔子孙在台山三合镇联安与开平东山镇交界的马山重修衣冠冢[[陆秀夫墓]]。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有纪念陸秀夫负幼帝跳海悲剧的陸秀夫紀念館,而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深圳市)|南山區]][[小南山]]上[[宋少帝陵]]前有陸秀夫肴少帝殉海塑像。 陆秀夫的家乡盐城建有[[陆秀夫祠|陆公祠]]。在端宗撤离福州后,朝廷驻跸的福州濂浦(今福州市林浦乡)村民将皇宫改为供奉南宋功臣的庙宇。为躲避元朝追查,将正殿称作“泰山宫”,内供赵匡胤、赵昰、赵昺塑像;侧殿称作“大王殿”,供奉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塑像。每年正月举行“出宫行乡”,将他们抬出宫外,家家设宴祭拜,延续至今。台灣[[新北市]][[雙溪區]]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傑的「[[雙溪三忠廟|三忠廟]]」。興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是雙溪區民的信仰中心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