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切斯科·葛貝替

增加 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弗朗切斯科·葛貝替(Francesco Gobetti, 1675-1723)於1675年1月4日生於烏迪內(Udine),1723年7月10日卒於威尼斯(Venice)。
葛貝替最早有標籤的樂器,可追溯至1710年。他擁有過人的氣勢,其樂器品質幾乎和馬泰奧.葛弗瑞勒、多梅尼柯·蒙塔耶納(Domenica Montagnana, 1686-1750)一樣優秀。他樂器的樣式,強烈反映出受到德國傳統史戴納(Jacob Stainer, ca. 1617-ca. 1683)的靈感激發,並特別專精於小提琴的製作,其作品塗漆厚重、F孔特別漂亮,無論在視覺或聽覺上都達到極致,至今仍廣受歡迎,成為模仿的範本,但似乎沒有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作品。
 
==製鞋与小提琴制作两不误==
他的家族在1690年代遷移至威尼斯,與製鞋業相關。1702年結婚時,他稱自己為製鞋師父,但很快地即開始製作小提琴,成為[[馬泰奧·葛弗瑞勒]](Maetteo Goffriller, 1659-1742)眾多學徒中的一位,之後又成為他的養子。1710年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樂器,但由於健康因素,被迫在1717終止。由於葛貝替活躍的時間不長,所以製作的琴的數量不多,但他可說是威尼斯學派中相當偉大的製琴師。
葛貝替最早有標籤的樂器,可追溯至1710年。他擁有過人的氣勢,其樂器品質幾乎和馬泰奧.葛弗瑞勒、多梅尼柯·蒙塔耶納(Domenica Montagnana, 1686-1750)一樣優秀。他樂器的樣式,強烈反映出受到德國傳統史戴納(Jacob Stainer, ca. 1617-ca. 1683)的靈感激發,並特別專精於小提琴的製作,其作品塗漆厚重、F孔特別漂亮,無論在視覺或聽覺上都達到極致,至今仍廣受歡迎,成為模仿的範本,但似乎沒有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作品。
葛貝替並不屬於製琴協會的成員。他的樂器透過威尼斯魯特琴與吉他的販售商楔拉斯(M. Sellas)販售。最後,他的工作坊由[[卡洛·托諾利]](Carlo Tononi, 1675-1730)接管。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