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相衬显微技术

增加 24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相衬显微技术.jpeg|有框|右|<big>相衬显微技术</big>[http://www.yr1718.com.cn/imageshengwu/BIAS-2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yr1718.com.cn/BIAS-200.htm 来自 上海研润光机科技有限公司 的图片]]]
'''相衬显微技术'''是一种光学显微技术,[[光线]]在穿过透明的样品时会产生微小的相位差,而这个相位差可以被转换为图象中的幅度或对比度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利用相位差来成像 <ref>[https://www.sohu.com/a/249546040_660942 学习 || 各种显微镜的镜检方法 ],搜狐,2018-08-23 </ref>
光线在穿过非真空[[介质]]时,会与介质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幅度和相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介质的性质相关。幅度的变化通常是由于介质对[[光]]的吸收,变化程度与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相关,而介质的厚度、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光线相位的改变。人的[[眼睛]]仅能测量到达[[视网膜]]的光线的能量强度,而很难观察到相位的改变,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检测相位的改变。然而相位的变化通常也会携带相当多的信息,但是在对光线进行测量的时候这部分信息就全部丢弃了。为了使相位变化的信息可以被观察到,就需要将穿过样品的光线与参考光源相结合,相干的结果可以显示出样品的相位结构。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许多对象如原生动物、[[细菌]]、精子的尾等等细胞结构在染色以前都是透明的。染色是一个非常困难和耗时的过程,而且有时还会对[[标本]]产生伤害。然而,观察对象的密度和成分不同经常会使光线在穿过它们的时候产生不同的相移,因此他们有时候也被称为相位物体。使用相衬技术可以使这些结构显示出来,同时允许对活体标本进行研究。
相衬技术是显微技术中的一个重大进步,它的发明人[[泽尔尼克]]因此荣获195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ref>[http://www.fx361.com/page/2020/0520/6672411.shtml 秒拍万亿张“看不见的东西”],参考网,2020-05-20</ref> 。目前,在大多数高级光学显微镜中都使用了相衬技术或提供可选的相衬套件,而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为透明标本如活体细胞和小的[[器官]]组织提供对比度图像。
==视频==
248,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