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541
次編輯
變更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無編輯摘要
[[File:大正十一式轻机枪.jpeg|有框|右|<big>大正十一式轻机枪</big>[http://n.sinaimg.cn/sinacn/w640h480/20171228/7265-fypyuve1591420.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5834426515_15bc24893001005lbe.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设计==
在 [[ 日俄战争 ]] ,日军以惨重的代价理解机关枪对步兵的威胁,尤以在攻击前进与冲锋时制造的杀伤圈足以封锁当时所有 [[ 步兵 ]] 战术; [[ 日本 ]] 很快地便引进自制机枪,虽然日军希望有一种机枪可以伴随步兵前进支援火力,但1910年代以前的机枪体积仍无法单人携行。从1908年起,日军便长期投入开发手持机枪,主要枪机结构则效仿霍奇克斯机关枪设计;1908年时尝试让 [[ 三八式重机枪 ]] 小型化、1915-1916试图将三年式重机枪轻量化,成品称轻量型机枪(重11千克)、1918年,日本开发出等同三年式重机枪的原型轻机枪、1919年以前年的研究成果继续精进轻量化成8千克的枪械、1920年, [[ 设计 ]] 使用旋转弹舱的甲号轻机枪、1921年,十一年式的原型乙号轻机枪诞生,经过南部麒次郎继续改良后,成品于1922年通过验收开始量产。
大正 [[ 十一年式轻机枪 ]] 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 [[ 三八式步枪 ]] 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子弹以及标准5发弹匣,使用双脚架,与其它日本步兵手持枪械相同可插上刺刀作为近战锐器运用。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为独特的特征是使用弹斗供弹原理,在1920年代各国机枪主流进弹设计不外乎弹匣、弹带、弹链、保弹板等单独供弹方式,十一年式机枪为了和步枪共用供弹后勤规格设计了称为“压弹机”(装填架)的弹斗。在栓动式枪机步枪时代,步枪弹舱是利用桥夹固定子弹;十一年式的开放式弹斗可以容纳6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5发装桥夹(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匣打完后桥夹自压弹机底部排除,叠在上面弹匣会因 [[ 重力 ]] 下降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匣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因为使用弹斗设计,步兵只要携带一种规格的 [[ 子弹 ]] 就可以在两种枪械上互通,日军当时设计的着眼点主要在此,类似的架构在 [[ 意大 利Fiat 利]]Fiat –Revelli Modello [[M1914机枪|1914机枪 ]] 上已首先使用。
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造成抛壳不畅(在 [[ 东南亚 ]] 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抛壳更不畅,甚至涂润滑油也无济于事)。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匣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中的每分钟500发。在实战中亦存在枪管过热(枪管固定,不能更换)、人机工程恶劣、对气象 [[ 环境 ]] 变化敏感、结构复杂易出故障,枪托歪使得射击时会偏向等缺点。它的最大优点是精度高,90米上射出的30发子弹的八成都集中在30毫米边长的范围内。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