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召共和

增加 20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周召共和3.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x0.ifengimg.com/res/2020/62FAC747E0317827CD7BF021BF9304FED814DCE8_size681_w947_h550.png 原图链接][https://history.ifeng.com/c/7wlRd5C6O0h 来自 凤凰网历史 的图片]]]
''' 周召共和 ''' 又作共和行政、共和时期,是指 [[ 西周 ]][[ 国人暴动 ]] 后,因 [[ 周厉王 ]] 逃离 [[ 镐京 ]] ,无法直接行使王政,由诸候 [[ 周定公 ]] [[ 召穆公 ]] 共同执政的一段时期,另一说是共伯和夺权执政的时期。该段时期从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起至周宣王登位,约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间。从周召共和开始,中国历史出现明确的纪年。
==共伯和说==
主条目: === 共伯和===
关于“共和”时期的解释历来有两种:150。根据《古本竹书纪年》,“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又载“共伯和干王位”。前841年(一说前842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 [[ 山西 ]][[ 霍州市 ]] ),太子静藏于召公家,共伯和摄行王事,称为“共和”。 [[ 郦道元 ]] [[ 苏辙 ]] [[ 罗泌 ]] [[ 顾炎武 ]] [[ 梁玉绳 ]] 等从此说,此为是事的传世的最早文献记载,并且有《左传》等其他的传世文献佐证,故近现代学者多从此说。2011年底,《 [[ 清华简·系年 ]] 》释读结果出版,共和在清华简中就是共伯和。
此外,《 [[ 左传 ]] ·昭公二十六年》、《鲁连子》等篇有共伯和称王、“行天子事十四年”的记载。
=== 周定公、召穆公说===
另一种解释根据《 [[ 史记 ]] ·周本纪》所载,西周国人暴动、群起反抗,将周厉王放遂后。周定公、召穆公两位诸候共同行政十四年,所以又称“周召共和”,但不确切:841 前841 。后世 [[ 学问家 ]] 如韦昭、 [[ 杜预 ]] [[ 司马光 ]] 等从此说。
==纪年开始与纪年上溯的尝试==
共和元年(农历庚申年、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 [[ 纪年 ]] 的开始。直到前828年周厉王死后,还政于其子周宣王前后14年的这段时期,史称“ [[ 共和行政 ]] ”。按照中国传统纪年,自共和时期开始,中国的 [[ 中原 ]] 历史出现连续不断的纪年体系。
共伯和即卫国君主卫武公。周厉王时期,卫武公入朝任职。《 [[ 汉书 ]] ·地理志·河内郡》孟康注释,“共伯,入为三公者也”,而从彝铭记载分析,共伯和应先任“师”职,后任“三公者”之职。《 [[ 元年师兑簋 ]] 》铭文有“师和父司左右走马”, [[ 专家 ]] 认为此“师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后的《师晨鼎》、《师俞簋》、《谏簋》和《微史簋》所记载的“司马共”,当为升职 [[ 司马 ]] 后的共伯和。
根据彝铭分析升职时间应在周厉王三年至五年期间。《师𣫏簋》(𣫏,器名,音义皆不详) [[ 铭文 ]] 载,“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谓“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无法与厉王纪年正月丁亥日对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纪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则正恰初吉,一些学者据此判定簋铭“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10—13。
[[夏朝| ]][[ 朝|商]][[ 朝|周]] 断代工程虽没有解决共和问题,但将其作为周厉王之后的独立纪年。2003年,西周 [[ 青铜 ]] 逨盘在 [[ 陕西 ]][[ 眉县 ]][[ 杨家村 ]] 出土,其铭文显示周厉王之后就是 [[ 周宣王 ]] ,共和时期不独立纪年,再度引发共和的争论。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37,4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