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风纳沙

增加 1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台风纳沙.jpeg|有框|右|<big>台风纳沙</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30/f393f5547b424a6e9df99fafd7e6454e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0860664_57898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台风纳沙 ''' (英语:Typhoon Nesat,国际编号:17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112017,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 :Gorio,台湾译名:尼莎),是第9个被命名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纳沙”一名乃由 [[ 柬埔寨 ]] 所提供,意指捕鱼,此名称第3次使用,前两次分别为2005 年及2011年,纳沙活跃于七月底,在菲律宾东方海面形成后,成为当年首个登陆 [[ 台湾 ]] 的热带气旋,之后经台湾海峡进入 [[ 中国大陆 ]] 华南地区并减弱消散。
==发展过程==
=== 初期缓速发展===
发展于 [[ 菲律宾 ]] 东南方海域,在7月21日时有气象 [[ 专家 ]] 认为这个 [[ 热带扰动 ]] 有发展空间,并在28至30日接近台湾,当时正与另一个热带扰动合并,到了7月23日,台湾中央气象局指出菲律宾东方海面的热带扰动有发展成轻度台风的趋势,该系统最快于24日至25日生成第9号台风,在7月25日上午有三个中期预报出现了不同分歧,其中 [[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 认为该扰动将会向北再转向东北并入奥鹿的系统,期间强度最大仅会达到 [[ 热带风暴 ]] 级别;美国全球预报模式认为该扰动会与南海形成的热带扰动在台湾附近产生双台风效应;而台湾中央气象局的中期预报认为该扰动会发展成中度台风,但在台湾东方近海时会与奥鹿产生双台风效应;由于进入所处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弱,加上高达摄氏30度的海水的海域,使得系统开始增强,同日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4小时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接着两小时后日本气象厅发布烈风警告,隔日上午11时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 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上午11时36分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 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在44分钟后也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纳沙,此时中央气象局的预报模式认为纳沙会影响台湾,香港天文台也在不久后升格。三小时后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此时各国的路径预报有相当大的差异,由于引导气流微弱,使得纳沙缓慢向北移动。
=== 增强并直逼台湾===
同日晚上,多数气象部门都将纳沙的预估路径向西调整,其中 [[ 日本气象厅 ]] 也把原本往北与奥鹿合并的路径大幅向西调整,同时 [[中央气象局| 台湾中央气象局 ]] 预估纳沙在转向后会增强至中度台风,由于纳沙的结构渐趋完整,中心附近对流也开始爆发,建立往赤道方向流出的通道,不久后组织成中心密集云团,代表纳沙开始增强,日本气象厅于27日上午9时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不久后 [[ 香港天文台 ]] 跟随,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上午11时37分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由于高压势力未如预期的减弱,各国的预报都估计纳沙将转向西北并加速移动,并登陆台湾,但差别在于其登陆的位置,台湾中央气象局认为将在台东登陆,而日本气象厅则认为会在花东交界处登陆,韩国气象厅预测会从宜兰登陆,由于附近的环境有利于纳沙的发展,日本气象厅在28日下午3时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随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香港天文台都在下午5时将纳沙升格为台风,而中央气象局直到晚上8时半才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由于北边高气压势力渐弱,使得纳沙的路径偏北,台湾中央气象局及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都将路径往北修正至 [[花莲县| 花莲 ]] 登陆此时纳沙出现不规则移动,由于纳沙所处环境仍然有利于发展,并打开一道粗糙的 [[ 风眼 ]] ,使得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一度预估纳沙会增强至强台风,但暴风圈已经接触台湾陆地使得纳沙减缓增强的速度,使得增强速度不如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期,由于与 [[ 热带风暴海棠 ]] 发生双台风效应,加上高气压势力退缩,使得纳沙在29日下午一度往北移动,在下午5时强度达到颠峰后,于晚上7时10分从宜兰县苏澳镇登陆台湾本岛。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277,7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