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6
次編輯
變更
广东从熙公祠
,無編輯摘要
[[File:从熙公祠2.jpg|缩略图|[http://www.naic.org.cn/html/2017/gjwh_1206/34196.html 从熙公祠]]]'''从熙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于光绪九年(1884),历时十四年。<ref>[https://www.dituq.com/28924 /潮州从熙公祠]</ref>
== 简介 ==
祠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仑,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间诸穿、插构件都饰以玲戏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显示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来。潮人俊彦陈旭年(1827—1902年)又名毓宜,清代海阳县上莆都(今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早年丧父,小时家境贫寒。
贫穷和屈辱使年仅17岁的陈旭年决意出洋谋生。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身无分文的陈旭年冒险躲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起初,他和众多潮籍乡亲在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山垦荒,饱尝人间 [[ 艰辛 ]] ,后改以贩布为业。之后柔佛苏丹出现经济危机,而他因发现新锡矿受到嘉奖。
陈旭年致富后结识柔佛贵族阿布加(华侨称他为天猛公,据传其母是潮州人)并与他结拜为兄弟。这个会讲潮州话的贵族于1862年继任柔佛苏丹。1864年,他把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陈旭年39岁时,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陈旭年的家乡俗称砂陇,因此他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个港口被人称为老砂陇港。1868年起,陈旭年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授予“资政”头衔。至今柔佛新山有条“陈旭年街”,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劳绩。
随着事业的发达,他逐步把事业重心南移至大规模开发中的新加坡。清穆宗同治七年门(1870年),陈旭年折资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词”,陈旭年从柔佛移居新加坡时,从潮州请去工匠并运去原材料,按从熙公词的现格和式样,在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间建成被该国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的“资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印发了邮票。这不仅是陈旭年家族 [[ 光荣 ]] ,也使华人 [[ 引以自豪 ]] 。该建筑物现为救世军公益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
陈旭年晚年告老回乡,颐养天年,75岁卒于故里。
交通:可沿潮汕公路至彩塘镇金砂村路口直接进入金砂村,大约2公里。到村口后,可请当地人带路。
路线导航:从潮汕公路彩金路进入,后沿市场方向直入。自驾车的朋友最好避开村民上市买菜的时间(上午8-10时),否则难于通过村道。<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41/congxigong.html 潮州市潮安区从熙公祠旅游指南] </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