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燃烧瓶
,無編輯摘要
==名称和历史==
燃烧瓶的外文原名“莫洛托夫鸡尾酒”<ref>[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5/11/content_20015370.htm 战争中以讹传讹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威力大],中国网,2010-05-11</ref>(Molotov Cocktail),得名自[[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爆发[[苏芬战争]],[[芬兰]]士兵无论是参战人数或是装备水平皆处于下风。在[[冬季]]游击战期间,面对红军的坦克,由于芬兰军反坦克炮数量极度不足,因此大量使用发明于西班牙内战的武器燃烧瓶。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装[[汽油]]、[[磷]]、铝、[[机油]]等助燃剂的燃烧瓶,对苏军阵地与车辆造成极大损害。
由于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用燃烧弹轰炸芬兰的城市和平民目标,滥杀无辜平民,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辩词漏洞百出,甚至宣称苏联飞机没有向芬兰人民扔下炸弹,而是去贫民区为贫苦的芬兰人民空投面包。这一可笑的谎言被当时在轰炸现场的外国使团和[[新闻]]记者所揭露,芬兰军民便将苏联投下燃烧弹谑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由于此燃烧瓶多以[[酒瓶]]为容器,随后并将他们准备的这种小型的燃烧弹称为“回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用来回敬苏联投下的“面包篮” <ref>[https://www.sohu.com/a/278571503_793025 燃烧瓶能否炸坦克?芬兰自制“鸡尾酒炸弹”,炸毁80辆坦克] ,搜狐,2018-11-29</ref> 。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燃烧瓶应对苏联坦克大军,以手或掷[[石器]]投掷。
而被称作“鸡尾酒”的原因是[[汽油弹]]内能够混合不同物料以应对不同状况,与鸡尾酒混合各式酒品的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