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天剑二型

增加 8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天剑二型 ''' (Sky Sword II或Tien Chien II) [[ 空对空导弹 ]] [[ 主动雷达导引 ]] [[ 中程导弹 ]] ,由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在美国协助下为 [[ 经国号战机 ]] (F-CK-1)所研发生产的装备。
1999年此导弹进入空军服役,为经国号战机主力防空武器。天剑二型最大速度为4马赫、空射有效射程60公里,采中途惯性导引,终端主动雷达导引。这也是中华民国第一次生产雷达导引空对空导弹。
==研发历史==
1983年经国号战机设计计划展开的时候,搭配的空对空系统方面在天剑计划(原先称为天翔计划)下同步进行,计划负责人是杨景槱 [[ 博士 ]]
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次参与空对空导弹的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而且同时进行短程与中程导弹的计划,难度相当的高。但是在此次研发直接跳到当时最先进的主动雷达导引型态,有关这方面的 [[ 技术 ]] 细节几乎没有任何经过官方证实的资料。目前外界推测整个研发计划透过 [[ 美国 ]] 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援,但都还有待日后的证实。
目前普遍认为主动寻标 [[ 雷达 ]] 的技术是由美国提供早先竞标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计划失败的 [[ 摩托罗拉公司 ]] 方案,并协助转移相关技术和零组件。也因为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说明这一段研发历史,因此早期有不少资料或文章由开发时间点推测天剑二型是半主动雷达导引。
在研发过程当中,美国的AIM-7麻雀导弹也成为经国号战机挂载的导弹需求之一,所以天剑二型的气动力外型设计上也以麻雀导弹为基准,这也是早期国外 [[ 媒体 ]] 或者是出版品多半认为天剑二型导弹是半主动雷达导引。虽然到了研发后期,麻雀导弹已经不再是必备的系统,整个外型规划并未因此变动。为了降低轻型战斗机携带中程空对空导弹后对空气动力构型出现干扰问题,F-CK-1战机在机腹中线设计了半埋式挂架将两枚导弹纵列挂载,这也是目 前F前[[F-CK-1战机 ]] 的标准挂载型态。
虽然日后展出的模型当中曾经展示在 [[ 机翼 ]] 内侧的挂架上各携带一枚天剑二型导弹,然而在基本型的F-CK-1战机上,只是计划而并未付诸实现。但在改良型的F-CK-1战机上,将进一步研发具有滑轨发射能力的 [[ 天剑二型导弹 ]] ,借此增加F-CK-1战机可以挂载的中程空对空导弹数量,此项功能也可供反辐射型的天剑二型导弹使用。
如前所述,因为技术细节未曾公开,研发计划如何进行与是否顺畅外界从未真正知晓;而第一架装备雷达的F-CK-1原型机10002因试飞损失也影响到了天剑二型测试进度,所以在1994年第一批F-CK-1先导量产型拨交服役时,天剑二型并未一同成军。导弹的全系统测试验证要到1996年才获空军核定通过,并进入量产阶段。当时 [[ 中华民国 ]] 是继 [[ 美国 ]] [[ 苏联 ]] [[ 法国 ]] 之后,全世界第四个装备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主动导弹能力的国家。
不过,除了表定的生产外,不能不提的一点是天剑二型测试末期的 [[ 时间 ]] 点正好是第三次 [[ 台湾海峡 ]] 危机,在F-104战机出勤率几乎被消耗殆尽、F-5E/F难以对解放军采购的SU-27造成战力威胁的当下,中科院曾在军方以紧急战备需求的名义下生产少量的预量产型剑二导弹搭配先导量产型经国号战机进行战备。这批导弹的出厂时间点便早于1996年正式量产。
111,9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