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VII级潜艇

增加 2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VII级潜艇.jpeg|有框|右|<big>VII级潜艇</big>[http://p7.itc.cn/images01/20200530/3d9d7623195f4702808c989921d7e10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98739745_12070665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VII级潜艇'''([[德语]]:Klasse VII或称Typ V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最广泛使用的[[潜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潜艇通称[[U艇]]),贯穿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艘击沉敌船的U-30与最后一艘被击沉的U-320皆属于此类型。VII级潜艇的设计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志帝国海军]]使用的UB III级潜艇,战后由于《[[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不得拥有潜艇,军方转而资助本国造船公司在荷兰建立的空壳公司—船舶建设工程局,秘密研究新式潜艇,并以他国造船厂建造试验。在军方为[[芬兰]]的维特希伦级(Vetehinen)与西班牙的E-1级潜艇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提供了未来VII级潜艇的部分设计理念。这些设计除了衍生出VII级潜艇外,还有产生了I级潜艇,然而后者因为[[政治]]上的考量与技术问题而停止生产。尔后I级潜艇的设计更结合到VII级与IX级潜艇上。VII级潜艇也是历史上生产量最多的潜艇,共建造了709艘 <ref>[https://www.sohu.com/a/232393164_817468 德国VII型U艇 ],搜狐,2018-05-21 </ref> ,还拥有许多种型号。
==最初的需求==
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凡尔赛条约》限制成一支岸防海军且多数舰只老旧不堪,潜艇更被禁止制造与研究 <ref>[https://www.sohu.com/a/328313029_120141581 “凡尔赛条约”以这些规定惩罚了德国 ],搜狐,2019-07-21 </ref> 。德国民间造船企业因为其禁令而百废待兴,于是共同建立了船舶建设工程局,与[[日本]]、[[阿根廷]]、[[西班牙]]和[[芬兰]]等国合作接订单,在设计外国客户的潜艇数据成为尔后的宝贵资料,军方也为了跟上国际造船技术,投注资金于该公司,之后成为德国海军官方的秘密研究组织,立下往后重建潜艇舰队的基础,在此期间将新型潜艇冠以“MTV”的字样于前,MVBVII型潜艇,就是后来的VII级潜艇。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大肆鼓吹重建武装力量;就政治上的考量,英国认为如果德国已经私下制造了潜艇,要限制其发展就必须以公开的方式来控制其总吨位,于是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让德国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德军潜艇总算能在台面上进行,并开始执行旨在大幅提升潜艇部队实力的造舰计划。条约签订完仅一个月,卡尔·邓尼兹上校被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指派为一支潜艇舰队的司令,此人对往后德国潜艇设计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1935年时德国共有3种潜艇[[舰级]]:I级、II级和VII级。邓尼兹认为,潜艇因为只有在极特殊的场合中才会与潜艇作战,因此无须考量假想敌同类型的舰艇性能,因而无须在乎他国潜艇之大小,也认为潜艇一旦超过一定的体积将会有损其特殊作战的效能、下潜机动性与[[时间]]也将不利于作战。
249,6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