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弹道导弹

增加 4,19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导弹,通常无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导弹,通常无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发射很高,进入高层大气或太空,进行亚轨道飞行。

==结构特性==

与弹道导弹相对的概念是巡航导弹,后者可以控制自身的飞行轨道。

中远程弹道导弹通常被用于投掷核弹头,因为它们可携带的有效载荷很难保证常规武器有效摧毁目标,而弹头落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热往往也会使生化武器失效。

许多先进的弹道导弹由多级火箭推进,它们的轨道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

弹道导弹的射程和用途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弹道导弹根据射程的不同进行分类。

美国的分类方式:

*洲际弹道导弹(ICBM): 射程在5500km以上
*远程弹道导弹(IRBM): 射程在3000km至5500km之间
*中程弹道导弹(MRBM): 射程在1000km至3000km之间
*短程弹道导弹(SRBM): 射程在1000km以下。
另外还有以发射模式和作战用途区分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多属洲际弹道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TBM,多属中短程弹道导弹)。

==历史==

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纳粹德国研制的V2火箭,它也是第一种投入实际使用的弹道导弹。在二战末期,德国曾用V-2攻击英国的城市。

1962年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卡斯特罗企图提供苏联导弹基地以攻击美国,但苏联的导弹运输船和护航舰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苏联舰队一度与前来迎击的美军舰队在古巴海域对峙;最后苏联运输船长为防触发全面核战,不惜抗命将导弹运输船调头,同时美苏领导人透过美苏热线,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

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同时,美军也在西德和土耳其部署了弹道导弹对准了东欧、高加索等地的苏联据点,企图与苏联相互威胁。

1969年中苏之间发生珍宝岛战役,之后中苏双方曾将大量的弹道导弹摆到边界上相互威胁。
1980年代发生了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使用了弹道导弹,企图攻击各自的首都德黑兰和巴格达;而两伊战争为世界上首次使用配备生化弹头的弹道导弹的一场战争,伊拉克方面在飞毛腿导弹上配备了沙林毒气造成伊朗军队惨重伤亡。

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伊拉克广泛使用了飞毛腿导弹,企图攻击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伊拉克周边的美国盟邦和前线据点,而美军、沙军和以军则以爱国者导弹迎击。

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解放军假借在福建沿海演习的名义对台湾基隆和高雄外海发射了M族导弹,牵动美中台三边敏感神经,美国遂派遣第七舰队从日本南下介入两岸紧张局势,企图缓和两岸领导人江泽民和李登辉间的对立态势。此后,解放军针对台湾的各型弹道导弹数量遽增,并在21世纪初拥有千余枚导弹,当作“以武促统”的筹码,尤其在2004年大陆制定针对台湾陈水扁政府的《反分裂国家法》后达到高峰。

2000年代的朝核问题,北朝鲜不顾国际制裁径自开发弹道导弹并实施地下核爆;而北朝鲜在2012年为了庆祝金日成百岁冥诞“太阳节”,试射了由“大浦洞”和“芦洞”弹道导弹为设计基础的火箭却发射失败。在此同时,韩国的因应之道亦以自制弹道导弹与北朝鲜抗衡,以胜利女神导弹为基础开发了玄武三型弹道导弹。北朝鲜方面在2012年底正式宣布成功发射长程火箭,并载运卫星光明星3号升空。

2000年代印巴双方不约而同地发展了核子武器和弹道导弹,其中印度的烈火五型弹道导弹射程达五千公里,理论上具有攻击中国全境的能力,但政治意义的成分居多。

2010年代伊朗和以色列的意识形态冲突加剧,双方宣称要“相互保证毁灭”;而以色列的耶利哥导弹和伊朗的流星导弹都有攻击对方领土的能力,加剧了中东紧张情势。
2,8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