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华核

增加 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人物生平 ==
 
'''唇亡齿寒'''
 
华覈是吴郡武进县(今江苏丹徒)人。他起初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因有文才学问入宫任秘府郎,迁为中书丞。
蜀汉被曹魏吞并后,华覈到宫门送上表章说:“近来听说敌寇的兵马像蚂蚁一样聚结攻打蜀汉国境,蜀汉境地势艰险,我以为应当没有忧虑。等到听说[[陆抗]]的表章来到,成都没有守住,君臣流亡,国家覆灭。从前卫国被翟人攻灭,齐桓公使卫国恢复,现在道路遥远,不能援救复兴,丧失了依附我们的土地,抛弃了奉献贡品的国家,臣以草芥般卑微的身份,私下心怀不安。陛下圣明仁爱,恩泽抚慰远方,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产生哀伤悲痛。臣无法抑制忧伤惆怅的心情,谨此叩拜呈上表章以告知。”
 
'''劝谏孙皓'''
 
[[孙皓]]即位,华覈封为徐陵亭侯。
宝鼎二年(267年),孙皓重新营建新的宫殿,规模宏大,装饰珠玉,费用很高。这时正是盛夏动工,农业和守卫同时废弃。
臣察看了《月令》,夏末的月份,不能兴建土木工程,不能聚会诸侯,不能兴师动众,举行大活动必有大灾祸。如今虽然诸侯没有聚会,但是诸侯的军队前来和诸侯聚会没有区别。六月戊己。土德正旺,已是不能冒犯,加上又是农忙月份,季节不能错过。从前鲁隐公夏季在中丘修城,《春秋》记载了此事,留给后人作为警戒。如今修筑宫殿是建立千秋万代的宏伟基业,却冒犯了天地大禁忌,沿袭《春秋》记载的错误做法,荒废恭敬地教授百姓耕作的最重要的事务,臣以愚昧的管见,私下感到不安。另外恐怕召集流散的百姓,有的人会不来,讨伐他们就要荒废劳役发动战事,不讨伐他们,这种情况就会日益滋蔓。如果全部来到,众多的人聚集起来,很少有不发生疾病的。而且人心安定就想到友善,人心劳苦就会怨恨反叛。长江南岸的精兵,是北方敌国难以对付的,他们想用十名士兵来对付我们东吴一个人。
天下没有安定,兵力是非常值得忧虑珍惜的。如果这座宫殿建成,死亡叛逃五千人,那么北方敌军人数就等于又增加了五万人,如果死亡叛逃的人数到了一万人,那么敌军人数等于成倍增加到十万人,生病的人有死亡的损失,叛逃的人传播不好的言论,这正是强大的敌人最感到高兴的事情。如今将要在中原较量,来定出强弱,正在这个时刻,敌方力量增强而我方力量减损,加上劳累困乏,这是英雄智士感到深深忧虑的。臣听说前代君王治理国家没有三年的储备,就说国家称不上是国家,安宁的时代还要像这样戒备,何况敌人很强大而我们却忽视农业忘记储备。如今虽然进行了一些种植,却被大水淹没,那些残存的还必须要锄草、收获,但是地方官员害怕耽误修建宫室微调的期限,东部各郡的人,都亲自进入山林,尽力砍伐木材,荒废了农事和政务,官民的妻子瘦弱孩子幼小,开垦种植又很微薄,如果遇到水旱灾害就永远没有收获。州郡中现有的米,应留待发生紧急情况时动用,但冗余的吃闲饭的人,还仰赖官府供给。如果全国上下空缺匮乏,粮食运送不能供应,而北方敌人侵犯边境,即使周公、召公再生,张良、陈平复出,也不能为陛下谋划,这是很明显的。臣听说君主英明臣于就忠诚,君主圣贤臣子就正直,因此殷勤进言,冒昧地触犯陛下的威严,恳请予以怜爱省察。” [4]
 
'''上奏推辞'''
 书表呈报上去,孙皓不采纳。华覈后来升任东观令,兼任右国史,他上奏疏推辞,[[孙皓]]答复说:“收到奏表,认为东观是儒林学者集中的官府,经常研习校阅文献经典,排解疑难,汉代时都是著名的学士杰出的儒者才能担任这职务,就请求另外选用优秀贤能的人。听说了此事,认为您研习精通典籍,博览群书见识很多,可以说是热爱礼乐笃好诗书的人。应当发挥文才,运用才学,推广赞颂时政,超越[[扬雄]]、[[班固]]、[[张衡]]、[[蔡邕]]这些人,奇怪您却谦退,一味自我菲薄,您应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超过前代贤才,不要再多说了。” [5]  
'''前后陈述'''
 
当时仓库没有储备,社会风气日益奢华,华覈上奏疏说: “现时敌寇遍布各处,征战讨伐不能停止,平时没有多年的储备,出战没有应敌的积蓄,这是统治国家的人应当深深忧虑的.财物粮食的生产,都来自百姓,抓紧时节致力农耕,是国家最急迫的事情。但是京城的众官员,掌管的职责各有不同,各自向下微调,不考虑百姓人力,总是要最近的期限;地方官员害怕罪责,日夜催逼百姓,放弃农田事务,赶赴约定日期,按时送到京城,有时积压并不使用,白白使百姓耗费劳力耽误农时。到了秋收月份,又责令百姓按规定缴纳赋税,剥夺了他们播种的农时,却索取他们当年的赋税,如果有人拖欠,就没收财产,所以家家户户贫困,衣食不足。应当暂停各种劳役,专心从事农桑。古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会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纺织,就有人要受冻,因此先代君王治理国家,只是致力发展农业。战争爆发以来,已将近百年,农民荒废了农田的事务,妇女停止了纺织的工作。由此推知,吃着粗食而长年饥饿,穿着单衣踏着冰霜受冻的人,自然不少!臣听说君主要求百姓的有两条,百姓期望君主的有三条。这两条是说要求人民为自己劳作,要求他们为自己献身。这三条是说对饥饿的人能让他们有饭吃,劳累的人能让他们休息,有功的人能让他们得到奖赏。百姓做到了君主要求的两件事而君主却失掉了百姓的三条希望,那么怨恨的心情就会产生而功业就不能建立。如今仓库储备不充实,百姓劳役繁杂,
三国志12的华覈
== 历史评价 ==
 
[[孙晧]]:“卿研精坟典,博览多闻,可谓悦礼乐敦诗书者也。当飞翰骋藻,光赞时事,以越杨、班、张、蔡之畴。” [8]
[[陈寿]]:①“覈前后陈便宜,及贡荐良能,解释罪过,书百馀上,皆有补益。”②“华覈文赋之才,有过于韦曜,而典诰不及也。予观覈数献良规,期于自尽,庶几忠臣矣。然处无妄之世而有名位,强死其理,得免为幸耳。” [8]
== 个人作品 ==
 
《吴书》(与韦昭、薛莹等合撰)
《车赋》 [9]
== 史书记载 ==
 《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8]
== 文学形象 ==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华覈登场于第120回。华覈劝阻孙皓为蜀国复仇的计划,委婉地提出应该专心发展内政。[[孙皓]]大怒,命令武士将华覈赶出宫去。华覈出朝以后,感叹说:“可惜锦绣江山,不久属于他人矣!”于是就隐居起来。 [10-11]
== 参考资料 ==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