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武之

增加 5,387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杨武之</big>''',
== 章节标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杨武之”,很少有人知道,但半个多世纪以前,真是“天下无人不识君”。他在清华大学担任算学系教授和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陈省身、华罗庚等均出自他门下。他还有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儿子叫做杨振宁。</p ><p style=text-indent:2em;>华罗庚曾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乃杨师也。”,这个杨师就是杨武之,他的儿子就是如今在中国毁誉参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p ><p style=text-indent:2em;>杨武之是凤阳人,出生在合肥,留学之前在安庆工作,杨振宁是的名字中的“宁”就是安庆的别称。</p ><p style=text-indent:2em;>如今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知,但是在学术界,或者在清华园,依然是雷霆贯耳,他是第一个将现代数学带进中国,并建立学科,培养出华罗庚、陈省身这样的数学家。</p ><p style=text-indent:2em;>被学生痛打,萌生“科学救国”的想法。</p ><p style=text-indent:2em;>和儿子杨振宁比起来,杨武之的人生算是坎坷,父母早亡,在叔父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修完了高等师范的学业回到家乡安徽省立二中任教。</p ><p style=text-indent:2em;>年少气盛的杨武之,曾经全凭毅力完成学业,自然希望能给贫苦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学校里施行严格的纪律,对一批纨绔子弟严加管束。</p >学校规定,夜晚10时,关闭校门,使一批在外寻欢作乐而迟归的学生,不得其门而入。由此,一些不思上进的学生,对舍监杨武之大为不满。</p ><p style=text-indent:2em;>一天晚上,进不去校门的学生寻衅闹事,砸破了杨武之的窗户,还将杨武之捂住,准备痛打一番。结果学校保卫闻讯而来,杨武之才得以脱身。</p ><p style=text-indent:2em;>闹事之后,这些闹事的学生个个家庭势力雄厚,家长自然袒护学生,企图不了了之。甚至有的家长告诉他:“在安庆这个地方,还轮不到你杨武之说的算,一句话就让你干不了。”</p ><p style=text-indent:2em;>杨武之遂愤而辞职。这一事件对他刺激颇深,觉得一介书生,难以和腐败的政府及土豪劣绅相周旋,民主科学的思想才是中国的救命稻草。</p ><p style=text-indent:2em;>杨武之因此萌生“科学救国”的意念,希望以出国留学,振兴中华科学,发扬中华文明来改变中国的黑暗现实。在安庆教书期间,积极准备参加留学考试。</p ><p style=text-indent:2em;>和父亲比起来,杨振宁读书的时候,父亲已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少年时代埋头在学习之中,不知道祖国的苦难,留学的想法不过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不回国的想法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秋,杨武之学成归国。一年后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住进清华园西院19号。</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9年秋,杨武之主导清华理科研究所算学部成立,将现代数学带进了中国的课堂,开展科学研究并培养研究生。</p ><p style=text-indent:2em;>他自己则主要研究“近世代数及数论”,为大学生讲授代数,为研究生讲述群论,影响了大批后学者,华罗庚、陈省身便是其中的学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数论研究,是我国数论研究启蒙者、推动者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先驱者。</p >== 学成归国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春,杨武之顺利地通过安徽省的公费出国留学考试。随即离别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只身赴美国留学。他先到美国西部的斯坦福大学读了三个学季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然后于1924年秋天转往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已臻美国第一流水平,杨武之师从名家L.E.迪克森(Dickson),研究代数学和数论。1926年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两年之后,又以《华林问 的各种推广》,使杨武之成为中国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p ><p style== text-indent:2em;>1928年秋,杨武之学成归国,先在厦门大学任教一年,次年即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此后,杨武之一直在清华大学(包括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直到解放。1950年之后,留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数学教授。 杨武之于1948年底,搭机从北平返回南京,转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清华大学没有续聘杨武之,他遂留在上海,任同济大学数学系教授。5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50年代,他还在复旦大学讲过几门课,以后因患糖尿病,休养在家。</p ><p style=text-indent:2em;> 1957年,杨武之的长子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杨武之十分兴奋。他曾于1957、1960和1964年三度去日 瓦小住,与杨振宁欢聚,也会见了在海外的故友和学生,如陈省身等。这几次聚会,使杨振宁对新中国多了一些了解,直接影响他于1971年夏决定回大陆探亲,杨振宁遂成为最早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外知名学者之一。</p >
1,0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