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松山空袭

增加 1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松山空袭 ''' 发生于中国 [[ 抗日战争 ]] 期间,为 [[ 中华民国 ]] 首度对台湾轰炸的事件,也是日本所面临到的第一次领土被轰炸事件。空袭时间自1938年2月23日早上11点5分开始至当日下午3点42分,行动内容即是对日属台湾松山飞行场实施的空中攻击,选在这天发动攻击是因为这天是 [[ 苏联红军节 ]] 。由苏联航空志愿队以中华民国空军名义执行,并且在苏联飞机上,都漆上代表中华民国空军的青天白日徽,但由于战后 [[ 中华民国 ]] [[ 苏联 ]] 因冷战而决裂,这个历史事件与苏联航空志愿队一同被大多数 [[ 史料 ]] 所忽略、淡忘。苏联志愿航空队指挥官雷恰戈夫少校策划了这次攻击行动,并由轰炸大队长费多尔·波雷宁 [[ 上尉 ]] 负责执行轰炸任务。
==缘由==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打下 [[ 南京 ]] [[ 国民政府 ]] 迁都 [[ 武汉 ]] 。1938年2月初,驻守武汉的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发现一个重要的情报,日本海军航空队在台湾的 [[台北松山机场| 松山机场 ]] 附近建立极大的军事基地,可以源源不断补充物资帮助日军拿下武汉,并且正在组装从 [[ 意大利 ]] 得到的菲亚特BR.20 [[ 轰炸机 ]] ,空军司令部将此情报分享给苏联志愿航空队,并希望双方能合作、共同派飞机奇袭松山。
2月22日,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指挥官雷恰戈夫少校和政治委员列托夫抵达 [[ 汉口 ]] 。他们指示当时的轰炸机大队长费多尔·波雷宁上尉率领部队空袭松山,并预定与驻 [[ 南昌 ]] 的12架中国轰炸机部队一起行动,返航时在 [[ 福州 ]] 降落加油,再回武汉。
==作战经过==
原本预定由两队同时进行行动,一队是驻在 [[ 南昌机场 ]] 的12架SB轰炸机,由中苏混合编队;另一队为驻在汉口机场的28架SB轰炸机,均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南昌出发的机队由于领航员计算错误、偏离航线不得不返航,其中一架轰炸机在返航时误降落到湖中而造成机组员罹难,任务由汉口的28架编队单独进行。由于距离超越了护航战斗机的航程,此次轰炸行动并无战斗机护航,且飞行员必须在5500米高空低温缺 [[ ]] [[ 环境 ]] 飞行以节省燃料。高度飞行的战术同时也避开了日军的警戒,日本的战机来不及起飞,轰炸行动几乎没受到阻碍,在顺利完成投弹后,编队返航先降落在福州机场补充 [[ 油料 ]] 后,才回到汉口。
==作战结果==
根据中苏估计,此次行动共投弹280枚,炸毁敌机40余架、兵营10座、机库3座,击沉击伤船只多艘,松山机场完全陷入瘫痪。但是日本海军提报给内阁的损失则是损失轻微,仅有少数居民遭波及。
根据俄罗斯出版的 [[ 历史 ]] 传记─“日俄战争1904|1945”,此战役当时在国际社会造成很大反应,日本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将台湾总督撤职,松山机场的大部分人员移送法办、 [[ 机场 ]] 指挥官甚至切腹。
[[ 成功大学 ]] 研究员张幸真认为,此次轰炸以宣示性为主,主要目标是告诉日军,中华民国在苏联支援下,已经有能力跨海轰炸 [[ 日本 ]] 领土。
此次轰炸是 [[ 台湾 ]] 的第一次,也是日本所面临到的第一次领土被轰炸事件,台湾开始进入战争警备状态,并开始加强对台湾地区的防空戒备。
11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