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增加 4,57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big> ''' |- | File:W02011022352202073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big> '''

|-

| [[File:W020110223522020730143.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mil.cnr.cn/jsyx/jgll/201102/W020110223522020730143.jpg 原图链接][http://mil.cnr.cn/jsyx/jgll/201102/t20110223_507712472.html 来自中广军事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填词:[[麻扶摇]]<ref>[https://yule.sohu.com/20160213/n437257929.shtml 《音乐大师课》名誉校长阎肃离世 学生歌声缅怀]搜狐网,2016-02-13</ref>

谱曲:[[周巍峙]]

音乐风格:革命歌曲

歌曲语言:汉语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原名《打败美帝野心狼》。

创作于1950年,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

这首歌,采用进行曲式,气势雄壮,节奏铿锵。

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得一等奖,是传唱度非常高的一首歌。

=创作背景=
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6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

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

1950年10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

麻扶摇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写下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

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

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

当时,麻扶摇所在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与此同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志愿军入朝前到麻扶摇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在采访时陈伯坚发现了麻扶摇所作的诗句,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

于是,就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

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

并把这首诗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

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歌曲歌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歌曲鉴赏=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唱着这首歌,爱国青年加入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行列;唱着这首歌,学生小孩把自己买糖果的零花钱捐献给了国家;

唱着这首歌,志愿军战士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国野心狼”,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唱着这首歌,

从工人到农民、从城镇到乡村,处处迸发出高昂的生产热情……

从此,这首战歌很快就唱遍全军,传遍全国,响彻朝鲜战场,响彻祖国大地,成为那个时代最高亢、最激动人心的代表作之一。
5,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