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超无畏舰

增加 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超无畏舰 ''' [[ 英语 ]] :Super Dreadnoughts)是20世纪初期战舰的一种发展型,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增加到13.5-15英寸,射击距离增加至数十公里,导致重量增大同时射程出现在视线极限以外,于是主炮塔都从船舰侧边改为布置在舰体水平纵向中轴线上,炮塔数量减少, [[ 舰桥 ]] 高度增高以增加视线距离,并搭配有通讯系统以配合航空机观察作战, [[ 排水量 ]] 也超过2万5000 [[ ]] ,具以上特征的被称为超无畏舰或后 [[ 无畏舰 ]] ,其中不少后来参与了二战,但遇上了 [[ 武器 ]] 本质质变发展的潮流,许多 [[ 大舰巨炮主义 ]] 的超无畏舰最终在航母舰载机和潜艇攻击下不堪一击。
1916年,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 [[ 人类 ]]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 日德兰海战 ]] 。发现无畏舰有其受限和缺失,根据这次教训主要海军国改进了无畏舰的设计:增大主炮口径,改进炮塔、 [[ 火药库 ]] 等部位的防护,加厚重要部位的装甲,减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 [[ 装甲 ]] ,导致一系列设计思维的变化,诞生了超无畏舰。但是各国竞相无止境加大战舰的竞赛导致国库空虚压缩了内政预算,超无畏舰也间接导致了 [[ 华盛顿海军条约 ]] 和海军假日时代到来。
==条约限制==
在战争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16至18英寸。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不再是必需的了。1922年 [[ 华盛顿会议 ]] 期间, [[ 美国 ]] [[ 英国 ]] [[ 日本 ]] [[ 法国 ]] [[ 意大利 ]] 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 [[ 战列巡洋舰 ]] )吨位比例为10:10:6:3.5:3.5。
1930年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 [[ 伦敦海军条约 ]] )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从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间被称为“海军假日”时代(Navy Holiday),各国的大型战列舰建造计划都被终止或取消,代之以对已有的 [[ 战列舰 ]] 的进行更新和改造。
130,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