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188
次編輯
變更
地对空导弹
,無編輯摘要
==历史==
地对空导弹的发展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后期已经展开,主要发展的国家当中最积极的莫过于饱受战略轰炸机之苦的德国。
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携带 [[ 原子弹 ]] 的轰炸机的威胁远超使用传统炸弹的 [[ 轰炸机 ]] ,除了研发速度更快的拦截机以外,防空导弹也成为许多国家取代高射炮的对空火力。这个发展趋势不仅影响到地面防空需求,也逐渐延伸到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上。
二次大战期间飞机对于水面舰艇的破坏效果以及高射炮威力非常有限的情景,对许多 [[ 海军 ]] 来说仍是余悸犹存,由舰艇发射的防空导弹逐渐取代甲板上林立的火炮网,也让现代船舰的外观呈现与过去孑然不同的型态:大量的火炮被少数的导弹发射器取代,大量的 [[ 雷达 ]] 充斥在船㭏高处,提供远距离的警戒情报。
==以射程区分==
地对空导弹主要可以区分为中长程的区域地对空( ( 防空) ) 导弹,短程的点防御地对空( ( 防空) ) 导弹以及轻型的肩射地对空( ( 防空) ) 导弹。在中长程地对空导弹当中,还有一类是专门或者是 [[ 设计 ]] 上兼具对付 [[ 弹道导弹 ]] 的系统,又可以称为反弹道导弹(ABM)。
==以发射的载具区分==
陆地发射载具又分成固定/拖曳/自走/便携式防空导弹四类。以 [[ 船舶 ]] 作为载具的地对空导弹又以水面舰艇为大宗,在潜艇上配备的系统并不多见。
==以所属军种划分==
防空部队的地空导弹:担负国土防空、要地防空任务。因此通常不追求越野机动性,常为固定发射架、半拖车/拖车发射架或者卡车发射架。因为掩护区域往往宽广,又深处己方腹地,有严密的国土防空 [[ 雷达 ]] 网与自动化的防空情报指挥通讯网络,有防空截击机/ [[ 歼击机 ]] 的配合作战,敌轰炸机/ [[ 侦察机 ]] 往往采取高空超高空进出,所以这类防空导弹常为高空远程导弹。如SA-2。导弹系统不追求具有独立作战能力,通常依托于国土防空雷达-指挥系统作战。
陆军的 [[ 防空导弹 ]] :负责陆军大纵深进攻作战时伴随保护各级部队的机动与进攻,因此通常是履带式载具,具有强悍的越野机动能力,追求单车或者车组的独立作战能力(雷达、空情、指挥、火控等)。
空军的防空导弹:除了担负国土防空的空军,前线 [[ 空军 ]] 还会配置低空导弹系统以掩护机场、航空油库、指挥所、雷达阵地的 [[ 安全 ]] 。属于要点防空。
海军的防空导弹:水面舰艇的舰空导弹、潜艇水下发射的潜对空导弹可以打击敌方反潜巡逻机与 [[ 直升机 ]] 、岸防部队的地对空导弹掩护军港或抗登陆的岸炮阵地、岸对舰导弹阵地的安全。
==以配属部队级别划分==
方面军战区级别:典型代表是S-300-V。射程大于50km,全高度全空域作战,掩护方面军指挥部、后勤物资集体、 [[ 交通枢纽 ]] 及其它高价值目标。
军/集团军级别:典型代表是山毛榉系统,射程在20-50km,担负区域防空任务。
师级:典型代表是道尔系统,射程8-20km,掩护所属师的基本行 [[ 军队 ]] 列与后勤、指挥所、 [[ 技术 ]] 分队的中低空中近程防空。
团级:典型代表是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配属于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团等进攻矛头,伴随防空掩护,具有全地形通过能力、行进间警戒、目标识别、跟踪、火控制导全般能力与单车综合作战能力,负责近程中低空防空。
营级:单兵肩射导弹,打击敌方武装 [[ 直升机 ]] ,并迫使敌方固定翼 [[ 战斗轰炸机 ]] 不敢低飞。
==发展划代==
*SA-2
第二代 [[ 导弹 ]] 系统
*SA-6
*S-500导弹
*具备KKV技术的“ [[ 标准 ]] ”3舰空导弹
==导引方式==
中长程的区域地对空导弹都采用 [[ 雷达 ]] 导引,短程地对空导弹则采用雷达与 [[ 红外线 ]] 导引,肩射地对空导弹绝大多数采取红外线导引,只有极少数采用无线电指挥或者是激光导引。
==弹头==
目前公开的资料当中已经见不到早年使用的核子弹头。早期的中长程地对空导弹有部分配备核子弹头以消灭携带核子弹的 [[ 轰炸机 ]] 。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