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航空战列舰

增加 4,14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航空战列舰是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结合,大多是设计成前方配有大量的火炮而后方有阔大的飞行甲板可停泊数架直升机或水上…”
航空战列舰是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结合,大多是设计成前方配有大量的火炮而后方有阔大的飞行甲板可停泊数架直升机或水上飞机的战列舰。虽然在20-30年代有一些国家提出过蓝图,但各国历史上却没有大量建造过航空战列舰,只有日本将两艘伊势级战列舰成功改造成航空战列舰,但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官方纪录仍仅将它们归属于战列舰。

==历史代表==

早于1930年代,日本“丸二计划”建造的苍龙号与飞龙号便是设计成有同时搭载火炮与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但设计过程便发现这样的要求行不通,因此两舰被转为专职的航空母舰,而航空战列舰的开发也就此暂停。直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途岛海战后大日本帝国海军丧失了过量的航空母舰,同时也知道没有制空权在今后的海战上将大大不利,因此将不少吨位较大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进行改装,除了增加防空武装外,还修改舰尾设计,增加飞行甲板、飞机库、起重机与飞机弹射器,成了航空战列舰与航空巡洋舰弥补航空母舰的数量,还能保有战列舰与巡洋舰的部分战力。最上号与伊势级是最主要被改造的,其中伊势级的舰载机数高达22架,预计运载彗星俯冲轰炸机或瑞云水上侦察机,然而始终未成功搭载参战过。多数专家认为,伊势级的原始设计并无考虑搭载舰载机,其舰桥与烟囱的造型会大幅妨碍舰载机起降,且增加的飞行甲板也会让部分炮台运作不利,是个非常失败的改装。美国书籍称伊势级为“混合战列舰”。后继的长门级战列舰一开始就有搭载舰载机的设计,但仅有3架水上飞机,弹射器也仅有一具,仅能作为辅助侦查而已。特别的是最后的大和级战列舰在服役时就装有两座弹射器,并可携带7架零式水上侦察机或零式水上观测机,已具备了轻度的航空战列舰设计。

除了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也都曾研发过航空战列舰。狮级战列舰在后期计划时就曾打算去除后部火炮加装飞行甲板搭载舰载机,但该舰最终无建成。兴登堡级战列舰在最终计划时也被设计成能至少35架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但二战开打后建造计划全被取消改去造U型潜艇而无缘完工下水。衣阿华级战列舰本身就有设计搭载3架水上飞机,后来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去除起重机增加飞行甲板,使其可起降3~4架直升机并装载5~8架RQ-2先锋无人侦察机,虽然比例不大但也算一样有轻度的航空战列舰设计。法国最后一艘战列舰让·巴尔号设计时曾计划后部不装载炮台,并携带50架舰载机的航空战列舰,最后因成本与实用问题而放弃,成了一艘单纯的战列舰。

苏联基辅级航空母舰的吨位已超越了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同时采用了现代航空母舰的斜角飞行甲板设计,但舰首却装尽炮台与导弹发射器,不能执行起降作业,又由于跑道过短没办法让无垂直起降设计的舰载机起降,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航空母舰。以吨位而言,基辅级已可算是一艘航空战列舰,但是其搭载的武装只能算是现代的导弹巡洋舰,因此多数人还是认其为航空巡洋舰。

==航空巡洋舰==

1913年沙俄海军把两艘货轮改装成航空巡洋舰是它的开端。1930年代美国海军提出过航空甲板巡洋舰方案,它是“前半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和后半胡蜂型航母的混合” 。苏联人也在36-37年考虑过美国公司提出的航空巡洋舰(排水量达三万吨,也许称为航空战列舰更合适)方案。有时候航空巡洋舰会被归类为直升机航空母舰甚至航空母舰,其中尤以苏联的航空母舰一律自称航空巡洋舰,目的是要顺利通过由土耳其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由在黑海沿岸的造船厂经地中海到大西洋。目前世界上已无现役的航空巡洋舰。
114,4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