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加里波利之战

增加 7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加里波利之战 ''' (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中土耳其 [[ 加里波利半岛 ]] 的一场攻坚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 [[ 达达尼尔海峡 ]] 、打通 [[ 博斯普鲁斯海峡 ]] ,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 [[ 伊斯坦布尔 ]] 。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 [[ 土耳其语 ]] :Çanakkale Savaşlari)。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11个月的战斗后,约71,985死亡,96,937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海上登陆作战。 [[ 澳大利亚 ]] 与新西兰设澳纽军团日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序幕==
在1914年的 [[ 马恩河战役 ]] 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此时,传统与英国为盟的奥斯曼帝国逐渐倒向德国一方。
自英国在1907年与 [[ 奥斯曼帝国 ]] 传统敌人俄罗斯修好及结盟,奥斯曼帝国便开始质疑过去百年来联英抗俄的外交政策能否持续。而德国自协助建成柏林-巴格达铁路后,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有增无减,更积极拉拢奥斯曼帝国,以在近东牵制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在外交策略上的轻忽,德国将两艘无法逃出地中海的新式战舰“赠与”奥斯曼帝国,将他们半拖半就地加入同盟国的行列,结果导致当时 [[ 西欧 ]] 援助 [[ 俄罗斯 ]] 最重要的黑海航道遭到封锁。只有少数封冻港可用的俄罗斯海运 [[ 吞吐量 ]] 因此萎缩到仅剩百分之五的地步,这对俄罗斯继续战斗的影响很大,并可能导致协约国输掉战争。
[[ 法国 ]] 官员们首先推荐采取“外围战略”(在陷入僵局的西线以外寻找决定性战场)的办法打破僵局。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 [[ 君士坦丁堡 ]] 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就可直通 [[ 黑海 ]] ,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开辟一条新战线。
==纪念==
土耳其政府建立加里波利半岛国立历史公园以纪念加里波利之战而死的5万多士兵。公园里建有 [[ 纪念馆 ]] 、纪念碑和墓地。
今天,加里波利半岛昔日战场,许多已经变成了农场。惟独澳纽军团湾模样基本没变,成为了土耳其 [[ 旅游 ]] 景点。
加里波利之战在澳大利亚和 [[ 新西兰 ]] 的想象中,代表了两国的国家特征:英勇顽强和队友情谊(mateship)。因此4月25日,澳纽军团登陆的日子,被定为澳纽军团日,为纪念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联合军团将士。今天,澳纽军团节已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