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夏郡

增加 11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江夏郡 ''' ,中国古郡名。 [[ 汉武帝 ]] 元狩二年(前121年)置。
==基本内容==
江夏郡: [[ 汉高祖 ]] 六年(公元前201年)设。两汉皆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亦有 [[ 前汉 ]] 治于安陆(今 [[ 湖北省 ]] 安陆市北),后汉治于西陵一说。 [[ 三国 ]] 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吴江夏郡初治沙羡(县治在今武汉市江夏区境内),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 [[ 武昌郡 ]] ,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南朝刘宋时,江夏郡定治于汝南县城(即夏口)。至隋平陈,江夏郡、武昌郡皆废,入鄂州。 [[ 隋炀帝 ]] 时及唐代中期,因政区通名变化,曾两度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758)后,江夏郡一名始废。
“江夏”自隋开皇九年起又被用作县名,当时是改侨县汝南县为江夏县。此前,今 [[ 武汉市 ]] 域内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为沙羡县,始设于西汉。三国吴省之,晋太康元年(280)复置,治夏口。后省沙羡,并入沙阳。 [[ 东晋 ]] 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侨立汝南县。自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1912年为纪念 [[ 辛亥革命 ]] 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
==建置沿革==
=== 汉代===
西汉时郡治不详,或云西陵(县治在今武汉市新洲区一带),或云安陆(县治在今云梦县), [[ 东汉 ]] 治西陵,属 [[ 荆州刺史部 ]] 。西汉末年,江夏郡领十四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𫑡、云杜、下雉、锺武。东汉时省襄、锺武二县,增置平春县、南新市县。
=== 六朝===
三国时江夏郡分属魏、吴两国。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江夏郡移治安陆,改吴国所置江夏郡为武昌郡。宋时移治夏口,为郢州州治。 [[ 南朝 ]] 齐、梁、陈因之。
=== 隋唐===
[[ 隋文帝 ]] 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江夏郡,其地属鄂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江夏郡领四县:江夏、武昌、永兴、蒲圻。
[[ 唐高祖 ]] 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江夏郡为鄂州。 [[ 唐玄宗 ]] 天宝元年(742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江夏郡领四县:江夏、武昌、永兴、蒲圻。天宝二年(743年),开山洞置唐年县。 [[ 唐肃宗 ]]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江夏郡为鄂州。
==人口==
[[ 汉平帝 ]] 元始二年(2年),江夏郡有56844户,219218口。
[[ 汉桓帝 ]] 永寿二年(156年),江夏郡有58434户,265464口。
[[ 晋武帝 ]] 太康三年(282年),江夏郡有24000户。
[[ 孝武帝 ]] 大明八年(464年),江夏郡有5072户,23810口。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江夏郡有13771户。
唐玄宗 [[ 天宝 ]] 十三载(754年),江夏郡有19190户,84563口。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