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巂郡

增加 10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越巂郡 ''' (巂一作嶲,读若髓,注音:ㄙㄨㄟˇ, [[ 汉语 ]] 拼音:suǐ;一说读若西),中国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邛都国而置。郡治在邛都县(今四川 [[ 西昌市 ]] 东南)。西汉后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 [[ 王莽 ]] 时改越巂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时两度恢复越巂郡旧称。唐末其地入南诏。
==名称==
巂字的读音,有“髓”与“西”两说。汉书颜师古注云:“巂音先蘂反”、“巂音髓”。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订的简化字总表则将越嶲县简化为越西县,认为越嶲县之嶲字(嶲即巂的异体字)读若“西”。但中国大陆1979年版辞海中的“越巂”一条仍采用“髓”(suǐ)的读音。
有说法认为“巂”源于嶲鸟,指 [[ 杜鹃 ]] ,当地有黄帝后裔蜀王 [[ 杜宇 ]] 化为杜鹃的传说。蜀亡后,部分蜀人南迁入西南夷,与当地 [[ 少数民族 ]] 融合,被汉代人称为嶲,视为西南夷的一个部落。“(卭都)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 [[ 昆明 ]] 。编发,随畜移徙,亡常处,亡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 汉书地理志 ]] 越巂郡条下应劭注云:“故邛都国有巂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也有部分蜀人南迁至越南,建立瓯雒国。
==越雟郡沿革==
=== 汉朝===
汉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越巂郡领十五县(道):邛都县、遂久县、灵关道、台登县、定莋县(都尉治所)、会无县、莋秦县、大莋县、姑复县、三绛县、苏示县、阑县、卑水县、灊街县、青蛉县。 [[ 汉平帝 ]] 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内有61208户,408405人。其辖地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乐山市和雅安市的西南部,攀枝花市,云南省丽江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部分。
东汉前期省灊街县,汉末复置。一说 [[ 东汉 ]] 末年省并大莋县、灵关道。
=== 魏晋南北朝===
蜀汉时割越巂郡南、 [[ 益州郡 ]] 西、永昌郡东部数县析置云南郡。晋、宋因之。南齐时废越巂郡。梁置巂州。梁末,西魏取梁之益州、宁州。 [[ 北周 ]] 置严州。
=== 隋唐===
[[ 隋朝 ]] 开皇六年(586年)改严州为西宁州,十八年改为巂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巂州为越巂郡,领六县,郡治在越巂县。大业五年,有7448户。
=== 宋代以后===
宋时其地属大理,置建昌府。元其地属建昌、丽江、德昌、会川、姚安等路,隶属于 [[ 云南行省 ]] 。明置四川行都司、永宁府、丽江府。 [[ 清朝 ]] 其地分属四川省宁远府、云南省永北直隶厅、丽江府。
[[明朝| 明代 ]] 于今越西县置越巂卫,清代置越巂厅。民国置越巂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改越巂县为越西县。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