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681
次編輯
變更
江右民系
,無編輯摘要
==分布范围==
民系是由于[[民族]]内部的交往不平衡形成的。民系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着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如说[[粤语]]的广府民系、说赣语的江右民系等。20世纪以前,关于汉族差异性的研究非常少。[[20世纪]]30年代,广东学者[[罗香林]]意识到,汉族等庞大的民族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为了描述这些亚文化群体,罗香林首创了民系这个词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10/08/276037_597229756.shtml 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个人图书馆,2016-10-10</ref> 。
江右民系通常指的是使用赣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江右人是东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分布地域相当广大,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江右人分布在[[江西]]大部,而外省的江右人主要是历史上由江西江右人大本营迁移出去或又再次迁往第三地的居民,今天主要居住于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江右人为古代[[中原]]人和赣地先民的融合体。
==发展历史==
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江西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常将赣语区的江西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的外省赣语群体)称为江右人,即江右民系。广义上说是指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长久居住地、长久工作地在赣语区境内,被认为或自我认同为赣人的群体或个人。江右这个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之前江右地区人迁徙到外地大都以江右人自居,江右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受江右语(赣语)影响之地也通行江右语(赣语),也是有着大体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江右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泛江右。江右民系以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为起源和繁衍地,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赣派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 <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117818.aspx 什么是江右民系,哪些地方是江右民系],第一星座网,2016-01-05</ref> 。
作为本省境内南迁北民的早到者,上古时期江右大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右大地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国]]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由于经济政治上的需求,组织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这时候江右民系由此开始茅芽。而在两晋[[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现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这时候的赣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