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九二香港会谈

增加 28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91年11月3日至11月7日,陈长文再赴北京与唐树备就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防制海上走私及抢劫犯罪的程序性问题举行商谈。唐树备再次提出希望海基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作为双方商谈的前提;对此,双方仅广泛交流意见,并未达成任何具体成果。此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强调,台湾方面对一个中国涵义的理解与大陆方面不同,而表达对一个中国的态度是政策性的问题,与事务性商谈无关,海基会在事务性商谈中不得谈这个问题。但海协会方面认为,两岸间文书认证的商谈已碰触外交概念,有必要先就两岸关系定位及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1991年12月16日,中国大陆方面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由前上海市长汪道涵为会长,并受中共中央台办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指导。由此,两岸政府以“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的形式,继续进行商谈与交流。海协会根据国台办授权,继续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11/15/000902660.shtml 海协就所谓“九二香港会谈基础问题”发表谈话],北方网,2004-11-15</ref>
1992年3月22日至3月27日,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祐等六人赴北京,并于23日至26日间与海协会李亚飞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和“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问题进行第一次工作性商谈。海基会方面遵照陆委会的要求,多次表示“没有授权谈一个中国问题”。海基会方面初期曾一度主张,在解决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中,比照国家间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在解决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业务问题中,则援引国家间通邮的做法。3月30日,海协会召开记者招待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就在事务性商谈中应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作出中国大陆立场的阐述。他说“一个中国是客观事实,而两岸交往中的事务性问题,包括文书使用、挂号函件查询等,作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本不需要特别的协议;但基于两岸尚未统一的事实,也的确需要采取某些特殊的做法,不过不应同国与国间的作法相混淆,因此有必要明确海峡两岸交往中的事务性问题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考虑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处理方式。”他也说,海协会坚持先谈这个问题,只是要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不要讨论“一个中国”的涵义,至于具体表述方式,双方可协商。海协会方面的立场概括为: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的意见。
1992年8月1日,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对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 <ref>[http://tyzx.people.cn/n/2014/0504/c372202-24971791.html “九二共识”的由来],人民网,2014-05-04</ref> ,全文如下:
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