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玄菟郡

增加 1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玄菟郡 ''' (谚文:현도군)是汉四郡之一,其疆域屡屡因为战争及行政重组而有所改变。于 [[ 汉武帝 ]] 元封三年(前108年)设立时疆域最广阔,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 大约是今北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东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被撤销,玄菟郡迁至今 [[ 吉林省 ]] 一带, [[ 东汉 ]] 时西移至辽东。之后为 [[ 高句丽 ]] 所灭。
=== 历史===
玄菟郡所在地,原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 [[ 汉武帝 ]] 元封二年(前109年), [[ 西汉 ]] 征卫满,并于次年灭其国,置四郡,是为汉四郡,皆属 [[ 幽州 ]] 。汉四郡除玄菟郡外,还包括 [[ 乐浪郡 ]] [[ 临屯郡 ]] [[ 真番郡 ]] ,但以玄菟郡的面积最大。郡治位于玄菟城(一说夫租县,即今日咸镜南道 [[ 咸兴市]])。玄菟郡有户口4万5006户, [[ 口22 口]]22 万1845人。除了管治本郡以外, [[ 扶余国 ]] 、东沃沮及高句丽亦从属于玄菟郡。
公元前82年( [[ 汉昭帝 ]] 始元五年),西汉调整玄菟郡之疆界,废真番郡、临屯郡,并把当中部分编入玄菟郡及乐浪郡。之后,玄菟郡的郡治移往高句骊县,即今日 [[ 吉林省 ]][[ 集安市 ]] 通沟乡(一说辽宁省 [[ 抚顺市 ]][[ 新宾满族自治县 ]] 的永陵地区)。江内之地划入玄菟郡,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此时的玄菟郡大约南达清川江和大同江上游北岸,与乐浪郡为邻;北达哈达岭、辉发河一带,与夫余为邻;其西为 [[ 辽东郡 ]] ,以 [[ 长城 ]] 为界;其东以 [[ 长白山 ]] 为界与沃沮相接,居民以汉人与高句丽人为主。
公元12年(新朝始建国四年), [[ 王莽 ]] 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又名乐鲜,仍属幽州。其部将严尤诱杀高句丽的君主(被杀者有琉璃明王、琉璃明王的部将延丕和闵中王三种说法),高句丽遂脱离中原王朝独立,开始吞并玄菟当时的辖县。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坚壁清野,退入国内城。 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东汉接受高句丽的朝贡。
[[ 汉安帝 ]] 永初元年(107年),将长城内候城、高显、辽阳三县划归玄菟,将玄菟迁到长城以内,辖今日 [[ 沈阳 市|沈阳]] [[抚顺市| 抚顺 ]] 一带,人口约4万余。不久,高句丽又开始蚕食玄菟郡在长城内的辖地,屡次入侵。中平六年(189年),公孙度割据辽东,玄菟为其属地,其太守一直都由公孙家担任。
238年,曹魏太尉 [[ 司马懿 ]] 灭公孙渊,废候城县,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
265年, [[ 西晋 ]] 建立,废辽阳县。后归慕容垂;子宝,以句丽王安为平州牧居之。
404年,高句丽乘中原内战之机,占领辽东全境,玄菟郡为其占领,设玄菟城管领。
及至 [[ 唐高宗 ]] [[ 新罗 ]] 联军灭高句丽,玄菟郡全境尽归 [[ 唐朝 ]] ,原境被改编成 [[ 安东都护府 ]]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