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六学潮

增加 33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八六学潮.jpeg|有框|右|<big>八六学潮</big>[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ad5ad6eddc451da52c2cf88b9fd5266d016329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600,h_800,limit_1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30548195909106164.html 来自 百度知道 的图片]]]
'''八六学潮''',是[[中国大陆]]各地高校[[学生]]自1986年12月上旬至1987年初接连发起的学生运动。起因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因不满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问题,抗议中共不遵守“新选举法”、违法干涉基层民主选举,联合[[安徽大学]]等高校4000余名学生走上街头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由此引发全国范围的第一次学潮。随后湖北、[[上海]]、[[江苏]]、浙江、黑龙江、北京等省市高校的数万名学生上街游行。学潮在上海达到高潮,十几所上海高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人数最多的一个星期里,每日游行学生达数万人。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是上海学潮主力。最后经地方政府和学校当局的疏导和阻止,并以北京的“元旦风波”被平息标志着学潮的结束,前后共持续了27天。此次学潮被平息之后不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正式开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因受到党内保守派的施压而被迫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主动请辞 <ref>[http://www.ce.cn/cysc/ztpd/08/gg/1987/zcbj/200811/25/t20081125_17489047.shtml 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中国经济网,2008-11-25 </ref>
==背景==
1985年12月,[[同济大学]]陈破空等10名研究生上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呼吁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进程。胡耀邦指派两名中宣部官员到上海与陈破空等研究生对话。这被视为八六上海学潮的预兆之一。胡耀邦被大学生视作中共高层开明派而受到尊崇。
1986年6月10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与[[赵紫阳]]、[[余秋里]]和[[万里]]等人开会时谈到有关“政治改革”的话题。邓小平说:“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你这边往下放权,他那边往上收权,必然会阻碍政治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国内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开始达到热潮,党内外各方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所长苏绍智称:“政改要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言论自由、出版、[[新闻]]自由”。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方励之认为:“实行人民监督是政改成败的关键环节,人民代表至少应拥有质询权和弹劾权”。时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丁日初说:“民主就是主权在民、人民有权”。同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做出指示,要求中央书记处“制定一个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然后做出行动纲领。9月中旬,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宣布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 <ref>[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ggkf30/2008-11/28/content_16868473.htm 回首30年:中国绘就政治体制改革路径图],中国网, 2008-11-28</ref> ,并下设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鲍彤被任命为政改办主任。11月,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安徽青年报》与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在[[合肥]]召开改革研讨会;11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与合肥市当地12所高等院校校长召开有关“民主办学”的探讨会。
==视频==
58,6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