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上海话
,無編輯摘要
[[File:上海话.jpeg|有框|右|<big>上海话</big>[https://clubfiles.liba.com/2012/06/27/10/35336091.jpg 原图链接][https://wap.libaclub.com/t_13_7052699_1.htm 来自 篱笆社区 的图片]]]
随着迁入上海的非江浙移民大量增加以及上海话近数十年在学校、 [[ 电视 ]] 、 [[ 广播 ]] 等受到的诸多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上海人的上海话水平下降,乃至与上海话息息相关的本地文化逐渐流失。
==历史==
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 [[ 清朝 ]] 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 [[ 文学 ]] 形式(吴语小说、 [[ 传奇 ]] 、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
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 [[ 语言 ]] 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移民较多,现在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分支,也替代传统的 [[ 苏州话 ]] 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
人口迁移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吴语使用者易于理解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70年代前后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目前由于推广 [[ 普通话 ]] ,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普通话取代了地方语言的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
==口音分区==
广义的上海话是指吴语 [[ 太湖 ]] 片上海小片的各吴语口音之和。依照古调类在今各口音中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上海方言的分区与长江、古松江、古泖河水系的分布和走向,以及上海地区的历史 [[ 行政区划 ]] 的隶属关系密切。如崇明口音同其他江南4口音依 [[ 长江 ]] 划界,明代以前,崇明地区归江北扬州路管辖,海门、启东与其关系密切,因此今崇明方言区特点较长江南岸各区更近于海门话和启东话。
==市区方言区==
市区口音即指狭义的“上海话”(也是通常所指的“上海话”),主要分布范围限于浦西市区,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共7区,另市郊宝山、南汇、奉贤、崇明4区内15个市属 [[ 农场 ]] 也使用市区方言。
上海话内部可分为老、中、新三派。老派上海话为部分1920年前后出生、土生土长的老者使用,以旧上海县城(大致位置在原南市区)的口音为代表,老上海称之为“城里闲话”,与城西徐家汇一带的“浦西闲话”、黄浦江以东的“浦东闲话”,以及原市区北部虹口一带的“虹口闲话”均略有区别。现行概念中的上海话实际包括市区中派和新派口音。中派上海话为1940年-1965年前后出生的上海本地居民所操的口音,常兼具老派与中派特征。新派口音的使用者 [[ 年龄 ]] 一般在50岁以下。一般“中派上海话”较多被视为“正宗上海话”,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放送口音亦采用该口音。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