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郁林郡

增加 12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郁林郡.jpeg|有框|右|<big>郁林郡</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200205/d20db3df445b478eab887ccd26dc6b7b.webp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370724953_12014920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郁林郡 ''' 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治布山,在今 [[ 广西 ]][[ 桂平 ]] 西。辖今广西大部。 [[ 汉高祖 ]][[ 刘邦 ]] 建立 [[ 西汉 ]] 王朝之后,采用羁縻手段,仍封 [[ 赵佗 ]] [[ 南越王 ]] 。后来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旧附 [[ 汉朝 ]] ,坚持地方割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 汉武帝 ]] 刘彻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调整郡县设置,改秦桂林郡为郁林郡。
==沿革==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郁林郡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 [[ 三国 ]] 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 [[ 南朝 ]] 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 [[ 天宝元年 ]] (742年)改郁林郡。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治所==
初治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或者桂平西南流兰村一带),一说在今 [[ 贵港市 ]] 港南区贵城镇,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唐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
==汉郁林郡族属==
童恩正先生在《论早期铜鼓》一文中说:“至于右江—— [[ 郁江 ]] 水系即广西南部东至贵县一带的民族……史书在记载地域时虽笼统称这一带是两瓯,但从汉代开始对其土著民族记载得最多的都是鸟浒。
==历史记载==
[[ 后汉书 ]] ·南蛮西南夷列传:“灵帝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粘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这是乌浒之名最早见于史书记载。贵县正好是郁林郡治布山县治所在,谷永任郁林太守及招降浒人的举措,地方史志记得分明,谷永在贵县留下的 [[ 遗迹 ]] 有谷公中,井在今东湖内,浔州知府湖南蕃有咏史诗曰: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中郡东头。
关于谷永民国〈贵县志云:谷永字子云建宁中郁林太宋,广郁古西瓯骆越所居永以思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开置七县爱民如政事尚宽郡人祠祀之。〈后汉书李贤注“乌浒引万震〈南州异物志〉曰:“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
三国吴初置广州郡时,其地颇广今东西之大部,故广州之南高州之北其地正当汉郁林郡之南部,今田东,贵县一带昀包括在内。内属之乌浒人一次即达十余万,占地七县足欠其为当地主要居民。〈 [[ 太平御览 ]] 〉卷786引裴浦〈广州记〉:“晋兴(今邕宁附近)有乌浒人,〈 [[ 太平环宇记 ]] 〉卷166记”“贵州”今贵县一带风俗:又郡连山数百里有俚人背为乌浒之夷。又横州今横县一带风俗。三梁故县乌浒所巢。根据以上 [[ 材料 ]] ,至少可以推断西瓯西部居民的主要成分就是乌浒人。 [[ 徐霞客 ]] 在粤西游记中说“乌浒在贵县东”。
明七品京官被谪后在南山寺出家为僧的金虞在其〈壮家村诗并序〉中说,他与仆人到壮家村寨去。壮人待客十分热情,用自酿的米酒代茶敬客,他们不敢喝,金虞因作诗一首:
“乌浒滩边熟壮家,也知留客叹无茶,山棚岂乏槟棉树,酒户难胜浪荡花,口布垂腰砍俗陋,绣巾搓手向人夸,春江跳月浑涧事,认得同年鬃已华。”可见乌浒正在贵县境内。乌浒、俚、绔均是 [[ 百越 ]][[ 民族 ]] 中的事部分。被称乌浒蛮的土著,亦 [[ 西瓯 ]] ,骆越的后人。乌浒族群有其独特的文化要素。
[[ 台湾 ]][[ 民俗学家 ]] 芮逸夫先生根据〈 [[ 列子 · 汤问 |列子汤问]]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注引 [[ 万震 ]] 〈南州异物志〉等书总结出乌浒族全文化模式,其文化要素或复质有21条即卜采蚌取珠〈光绪版〈贵县志〉卷一纪地土产篇第七页A面引寰宇记:蚌珠贵州出。
==视频==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