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渦蟲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渦蟲屬扁形動物門.jpg|缩略图|右|渦蟲類(拉丁語:Turbellaria)屬扁形動物門,生活在池塘、溪流的石塊下,或者在海水中也有些生活在土中。]]
'''渦蟲'''屬於扁形動物門,渦蟲綱,渦蟲屬。扁形動物(Platyhelminthes)為一群蠕蟲狀的動物,消化管僅具一個開孔,充口及肛門之用,在胃皮層及表皮層之間填滿了若干組織:計有肌肉層,結締組織以及生殖器官等,無體腔,亦無循環系。
渦蟲長的l公分,頭部分明,具有 [[ 斜視 ]] 眼及尖削耳各一對,體表為一層立方形細胞之表皮層(epidermis)。腹面表皮層上有纖毛,渦蟲賴以滑行。在腹面表皮細胞之間,有粘液腺(slimeglands),能分泌一種滑潤的粘液,以使沿途光滑。渦蟲的表皮中,合有無數的 [[ 桿狀細胞]](rhabdites)環境不利時,能由表皮中逸去,具有粘性,可能有防衛身體的功能。
<ref>原文網址:http://163.28.10.78/content/junior/bio/tc_wc/textbook/ch07/supply7-2-0.htm</ref>
渦蟲是屬於動物界的扁形動物門,西方人稱陸生渦蟲為鎚頭蟲或T頭蟲。全身顏色大概是淡棕色或黑褐色,背部常有一到兩條縱帶,爬過的地方還會留下一條亮亮的黏液痕跡,這就是陸生渦蟲。牠們是肉食性,以各種 [[ 蠕蟲 ]] 及小生物為食,進食前先分泌黏液纏住獵物,再分泌消化液,進行部分的體外消化。像 [[ 蚯蚓 ]] 一樣,大多數的渦蟲是雌雄同體,但是必須互相交配來交換精子(異體受精)。有性生殖主要在夏季進行,牠們將 [[ 受精卵 ]] 藏在陰濕的土壤中,再發育成小渦蟲。斷裂式的無性生殖也是牠們常用來增加數量的方式,常在夏天時進行,由身體中段一斷為二,各自長成一隻新的渦蟲。
<ref>原文網址: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a1ca30b81da62f0</ref>
===生活習性2===
渦蟲大多生活在潔凈富氧的海水或淡水中。生活在溪流淺水處的,多隱于石塊下面,晝伏夜出。身體柔軟,頭部具眼點和耳突,體呈樹葉形,背腹扁平,腹面密生纖毛,可爬行。全體淡褐色,長10餘毫米。頭呈三角形,背側有1對黑色眼點,兩側各有一耳突,為嗅覺器官。體末端鈍尖。體中部稍後處的腹中央有口,連于咽囊,囊內有一肌肉性管狀的咽,可伸出體外。咽與腸相連,腸分3枝,1枝向前,2枝向後。渦蟲以蠕蟲、 [[ 甲殼類 ]] [[ 昆蟲 ]] 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無肛門。養分為腸壁吸收,貯存于實質中。代謝產物由原腎管排除,許多排泄孔位于背側。呼吸作用經體表進行。
===生殖===
雌雄同體,生殖器官復雜,生殖孔位于口後。生殖時,二渦蟲尾端一段腹面相貼在一起,生殖孔相對,互相交換精子。卵在 [[ 體內受精 ]] ,數個受精卵和 [[ 卵黃]](營養物質)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狀卵繭包裹,排出體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渦蟲。渦蟲再生力極強,是一種很好的實驗材料。橫切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渦蟲。實質組織是分化新細胞和再生組織的主要來源。再生具有極性。如切為3段,前段再生出後端,後段生頭,中段前生頭後生後端。
<ref>原文網址:https://www.itsfun.com.tw/%E6%B8%A6%E8%9F%B2/wiki-49538</ref>
===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
陸生渦蟲為肉食性動物,以 [[ 水蟲 ]] 、蚯蚓等為食,是扁形動物中唯一不行寄生的動物,經常出現在淡水、海水和陰溼的地方。如果把渦蟲的腦部中心縱向切開,失去的一半會再生出來,而成為兩個個體完好無缺的渦蟲,經常被用來作為再生能力的實驗材料。
陸生渦蟲對生活環境可是相當挑剔的。稍有污染。 便無法生存, 是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
{{#evt:service=youtube|id= https://youtu.be/q495Tsoh44g=640 | container=frame | alignment=center | description=臺灣昆蟲~「笄蛭渦蟲」是陸生渦蟲,又稱斧頭蟲}}
臺灣昆蟲~「笄蛭渦蟲」是陸生渦蟲,又稱斧頭蟲
我不是 [[ ]] ,也不是蚯蚓,帶著斧頭到處跑,所以也可以叫我斧頭蟲,其實正名是陸生渦蟲「笄蛭渦蟲」。
「笄蛭渦蟲」是陸生渦蟲,有斧頭狀的頭部,又稱「斧頭蟲」,也稱「天蛇」,古稱「土蠱」。是肉食性的動物,常以水蟲、蚯蚓等都是他的獵物。
「笄蛭渦蟲」對生存的環境非常挑剔,所以是重要的生態環境指標之一。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如被切成兩半,兩半均可再生成兩個新的完整的個體。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