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图壁县

增加 16,950 位元組, 3 年前
[[file:呼图壁县01.jpg|缩略图|[https://ss2.meipian.me/users/1036869/1b5a8be5c6984d32a7545778fc0f56d4.jpg-mobile 原图连接]]]
[[file:呼图壁县02.jpg|缩略图|[https://ss2.meipian.me/users/1036869/fe011bc17d794aefb37e33f49eb7935e.jpg-mobile 原图连接]]]

[[呼图壁县]]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68公里。

呼图壁县南北长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2公里,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辖6个镇、1乡:呼图壁镇、[[大丰镇]]、[[雀尔沟镇]]、[[二十里店镇]]、[[园户村镇]]、[[五工台镇]]、[[石梯子乡]]。县政府驻呼图壁镇。

2012年年末,呼图壁县总人口21.73万人,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5个民族。2017年呼图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5亿元。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两汉时为乌贪訾离国,后并入车师后国。

唐属庭州和北庭都护府。

宋属高昌回鹘国。

元属别失八里。

明属瓦剌,明末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乌鲁木齐西路军台,称呼图克拜台,后设营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洛克伦巡检,二十八年(1763年)改设呼图壁巡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筑景化城,为呼图壁巡检管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置昌吉县,呼图壁属昌吉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巡检为县丞,设呼图壁分县。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呼图壁分县,所辖区域悉归昌吉县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仍设呼图壁分县,置县佐,名为昌吉县分驻呼图壁县佐。

民国七年(1918年)从昌吉县析置呼图壁县,属迪化道。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年改名景化县,属迪化专区。

1954年恢复原名,隶属乌鲁木齐专区。

1958年后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1996年,呼图壁县辖4个镇、3个乡:呼图壁镇、大丰镇、二十里店镇、雀尔沟镇、石梯子哈萨克族乡、园户村乡、五工台乡。境内有呼图壁种牛场,芳草湖总场,105、106、111等兵团团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呼图壁县常住总人口210643人,其中:呼图壁镇34980人、大丰镇12242人、雀尔沟镇13502人、二十里店镇13888人、园户村乡21155人、五工台乡16771人、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6548人、兵团105团场10160人、兵团106团场7733人、兵团111团场5156人、兵团芳草湖总场61017人、种牛场7491人。

2001年,撤销园户村乡,设立园户村镇(新民区字160号文件批复;10月12日正式撤乡建镇;撤销五工台乡,设立五工台镇(新民区198号文件批复),政府机关迁至河西村。

2003年,呼图壁县总面积9518.45平方千米,总人口205560人。辖6镇、2乡:呼图壁镇、大丰镇、雀尔沟镇、二十里店镇、园户村镇、五工台镇、石梯子哈萨克族乡、独山子哈萨克族乡。县政府驻呼图壁镇。【注:独山子哈萨克族乡是1999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该乡可能没有正式设立,待查】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呼图壁县常住总人口210201人,其中:呼图壁镇43127人,大丰镇11454人,雀尔沟镇11380人,二十里店镇14320人,园户村镇19650人,五工台镇17899人,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6934人,县良种繁育场916人,干河子林场830人,呼图壁种牛场7029人,兵团一零五团13902人,兵团一零六团5416人,兵团芳草湖总场57344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呼图壁县辖4个镇、3个乡:呼图壁镇、大丰镇、二十里店镇、雀尔沟镇、石梯子哈萨克族乡、园户村乡、五工台乡。

2003年,呼图壁县辖6个镇、2个乡:呼图壁镇、大丰镇、雀尔沟镇、二十里店镇、园户村镇、五工台镇、石梯子哈萨克族乡、独山子哈萨克族乡。

===区划详情===

2019年,呼图壁县辖6个镇、1个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年末户籍总户数为(含兵团)77742户,比2012年初增加280户,户籍总人口为21.73万人,比2012年初减少787人,下降0.36%,其中汉族16.51万人,比2012年初减少1449人,少数民族5.21万人,比2012年初增加662人。地方人口为14.19万人,比2012年初增加1028人,增长0.73%,其中汉族9.11万人,少数民族5.08万人,分别比2012年初增加375人和653人。

===民族===

呼图壁县境内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壮族]]、[[藏族]]等25个民族。其中主要是汉族,比例较大的少数民族有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6°5′~87°8′、北纬43°7′~45°20′之间。南以天山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交界,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心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接界,东邻昌吉市,西接玛纳斯县。全县南北长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2公里,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呼图壁县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高山、丘陵,平均海拔2400余米,占总面积的31.6%;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在460~700米之间,北部为沙漠地,海拔在360~460米之间,占总面积的25.2%。

===土壤环境===

呼图壁县的土壤质分为6级,即砂土,占0.2%;砂壤,占26%;轻壤,占56%;中壤,占15.3%;重壤,占1.4%;粘土,占1.1%。据此,呼图壁县97.3%的土壤质地是适中的,太轻和过重的土壤只占2.7%。全县土壤的平均阻质为0.7,阻质在0.54~0.64之间的占75%。

===气候===

呼图壁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平原地区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167mm,无霜期平均18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90小时,稳定在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为3553℃。在5月份到8月份,平原地区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每天平均日照时数10小时以上,7月份达11小时以上。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呼图壁县的矿藏主要分布在县境南山一带。截止2012年,已查明的矿藏有煤、石油、沙金、石灰岩、玉石、蛇纹岩、白金、黄铁矿、冰洲石、水晶石、方铅矿等。全县煤的总储量为10亿立方米,13亿吨。其主要矿点分布情况是:白杨沟至呼图壁河干沟矿区,东西长28公里,煤储量为7.25亿吨;呼图壁河干沟西侧煤礁点,此矿分三层,总厚度为11.6米。煤储量为1.16亿吨;希勒木布尔克东南煤磷点,储量为2.4亿吨;塔尔店煤矿点,储量为165.24万吨。石油矿藏位于县城南60公里处齐古一带。区域构造是一长轴背斜,轴向北璃西,轴长8800米,宽1200米,闭合面为830公顷。

===水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其中,呼图壁河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雀尔沟河年径流量3200万立方米。大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4000万立方米,小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2000万立方米,红山水库设计库容量2000万立方米。平原地区地下水补给量2.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总储量2.1亿立方米,年均实际可供开采1.8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呼图壁县森林资源由南部山区天然林、中部平原人工林、北部沙漠灌木林三部分组成。南部山区自然分布以天山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另有少量的落叶松、密叶杨、桦树、天山桦楸。灌木有山柳、忍冬、水荀、锦鸡儿、野蔷薇等。南部山区林业地总面积20208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8165.6公顷,有林地面积30286.46公顷,占林地面积62.9%,疏林地面积5106.6公顷,占林地面积10.6%,灌木林地面积9036.40公顷,占林地面积18.8%,灌丛地2165.20公顷,占林地面积4.5%,未成林造林面积56.60公顷,占林地面积0.1%,宜林地面积1509.20公顷,占林地面积3.1%,苗圃地面积5公顷;森林总蓄积65万立方米。中部平原人工林地带林业用地面积31427.18公顷,其中有林地5538.94公顷,宜林地21225.1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096.09公顷,苗圃产地67公顷,活立木蓄积744759立方米。北部沙漠主要分布梭梭、柽柳、沙拐枣、琵琶柴等灌木林,有少量的胡杨,总面积为95376.1公顷。

===生物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植物有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桦树]]、密叶杨、[[山杨]]、[[胡杨]]、[[准噶尔柳]]、[[天山桦楸]]、[[白梭梭]]、[[柽柳]]、[[沙枣]]、[[柳树]]、白腊、榆树、黄花苜蓿、珠芽蓼、狐茅、野葱、[[水芹菜]]、[[乌头]]、[[狼毒]]、[[大戟]]、[[荨麻]]、[[独活]]、[[薄荷]]、[[雀麦]]、[[骆驼刺]]等。此外,还生长着雪莲、[[贝母]]、[[防风]]、[[麻黄]]、元胡、冬花、甘草、锁阳、枸杞、苦豆子、[[大芸]]、[[大黄]]、[[党参]]、阿魏等上百种野生中药材。主要动物有马鹿、野山羊、北山羊、棕熊、鹅喉羚、野猪、狍子、[[雪豹]]、[[草兔]]、旱獭、云雀、[[燕子]]、[[绿头鸭]]、[[灰雁]]、[[高山雪鸡]]、[[隼]]、苍鹰、麻雀、乌鸦等野生动物。

==经济==

===综合===

2012年,呼图壁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比2011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亿元,比2011年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38.6亿元,比2011年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28.2亿元,比2011年增长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亿元,比2011年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比2011年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比2011年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7元,比2011年增长1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78元,比2011年增加1682元。

2017年呼图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增长8.5%。

===第一产业===

2012年,呼图壁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7亿元,实现增加值27.65亿元,比2011年增长7%,其中农、林、牧、渔及其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6.5%、8.4%、6.2%和5.6%。全年新修防渗渠40.14公里,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7.1万亩,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2012年底,农机推广服务机构达到3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66个。农业机械总动力31.8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84.1%。年末耕地面积120.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12.93万亩。

2020年1月2日,呼图壁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第二产业===

2012年,呼图壁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23亿元,比2011年增长4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8亿元,增长87.5%,规模以下工业3.05亿元,下降9%。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47家规上企业全年营业收入38.3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2%,实现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4.4亿元,增长189.9%。全县资质等级3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1亿元,比2011年增长25.8%,竣工产值5.37亿元,增长46.4%。实现利润总额824.2万元,比2011年下降54.8%,上交税金4497.5万元,比2011年增长2倍。

===第三产业===

2012年,呼图壁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其中批发业增长17.9%,零售业增长16.4%;住宿业增长11.9%,比2011年下降21个百分点,餐饮业增长19.2%,比2011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呼图壁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9.36万平方米,实现开发投资2.63亿元,比2011年增长53.7%。年底宅房竣工面积2.33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56万平方米,比2011年下降26.3%。

招商引资方面,呼图壁县全年到位资金91.19亿元,比2011年增长37.7%。争取国家、区、州投资项目101项,各类资金5.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

旅游服务业,呼图壁县全年共接待中外旅客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3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9%和23%。

==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呼图壁县实施科技项目17项,项目落实资金278万元,新增专利35项。全年科学技术投入2564万元,比2011年增长38.3%。

===教育===

2012年,呼图壁县共有各类学校2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9所。教学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1429人,2012年小学招生1962人、高中毕业生923人;在园幼儿3926人,2012年入园1518人,离园1392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为1956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61人。专任教师为1744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1人。幼儿园教职工240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1.05%,初中升学率79.0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99.94%;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04%;幼儿学前受一年、三年教育率分别达到99.95%和92.86%。

===卫生===

2012年,呼图壁县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达5.41万平方米,总资产为1706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383万元,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4998万元。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9个,其中县、乡镇级卫生机构15所,拥有床位数919张,卫生技术人员815人,其中执业医师266人,执业助理医师51人。全年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60.04万人次,入院2.49万人,出院2.48万人。全县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9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06‰,婴儿死亡率9.93‰。

===文化===

2012年末,呼图壁县广播电视台1座,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8.9%。广播站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258场次。

==风景名胜==

呼图壁县旅游景点有:世纪园、马桥故城、此生胡杨林风景区、大海子风景区等。

世纪园:呼图壁县世纪园工程始建于2004年春,竣工于2007年秋,世纪园沿三工渠呈带状分布,全长1300米,宽400余米,占地1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13.2万平方米,硬化地面2.8万平方米,水面1.5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余万元。树木花卉80余种,各类树木5000余棵,各类花卉面积4000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景区。

马桥故城:马桥故城位于呼图壁县城西北84公里处的一零六团境内,因河道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而架设木桥,供一人一骑通行,取名“马桥”。该城得名“马桥城”。马桥故城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70米,城墙高3米余,厚2.7米,上有0.7米的女儿墙,有南北二城门,北门宽约4.5米,南门宽约2.5米,有南北走向6米宽大街一条,东西走向小巷数条与街连接。<ref>[https://www.sohu.com/a/219161170_100019758 大美昌吉 .呼图壁的美——海纳百川 包罗万象] </ref>

此生胡杨林风景区:次生胡杨林位于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近内。该景区距呼图壁县城38公里,距昌吉市76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00公里,距五家渠市65公里。景区内胡杨林为次生胡杨林,分布相对集中,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450米,总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景观以胡杨林景观最为突出。

大海子风景区:大海子水库旅游景区位于呼图壁河下游,以大海子水库为中心,水库面积为13.5平方公里。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同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视频==

《行者全记录》大美新疆,呼图壁县石梯子乡苇子沟~101省道

{{#iDisplay:q0501ppto0t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