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08
次編輯
變更
宝卷
,無編輯摘要
==补充==
中国民间宣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在唐代的俗讲、变文中已出现,后又有宋代说经、诸宫调、鼓子词的影响,至明代始有宝卷之名。宝卷分为讲唱经文和演唱佛经故事两大类。由于其通俗浅易且为百姓喜闻乐见,遂成为民间宗教(如白莲教、红阳教)经典。明正德四年(1509),罗梦鸿的五部六册宝卷印刷出版,各教派纷纷效仿,至万历、崇祯年间,形成宝卷刊行高峰。民间宗教的信徒视宝卷为珍宝,奉为神圣。宝卷大多印制装潢精美,与正统宗教经典无异。残留下来的宝卷,是了解认识研究民间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清[[道光]]年间后,宝卷内容出现两种走向:一种仍为宗教性的坛训和教义,即扶乩通神降坛垂训式宝卷;另一种则逐渐摆脱宗教气氛,以讲唱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主,成为一种曲艺形式,如《五祖黄梅宝卷》、《韩湘宝卷》、《白蛇传宝卷》、《孟姜女宝卷》等 <ref>[http://www.bjwmb.gov.cn/zxfw/wmwx/wskt/t20140804_584963.htm 闲话“宝卷” ],首都文明网,2014-8-4 </ref> 。
==传播方式==
一是文字传播,二是口头流传。
宝卷的故事都较长,最短的也有五六千字,最长的达八九万字。当地人认为抄卷是积功德,有文化的人都愿意抄。抄了自己保存,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不识字的人请人抄,靠它镇妖避邪。也有少数宝卷是木刻本、[[石印本]]。宝卷流传最基本的方式是“宣卷” <ref>[https://www.douban.com/note/539069576/ 宝卷和宣卷 ],豆瓣,2016-2-11</ref> 。
宝卷在明清两代大量产生,盛行于全国许多地方。在今[[甘肃]]河西地区的广大农村,宝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许多农村举行隆重的“宣卷”活动,因而保存了大量的以手抄本为主的宝卷。近十多年来,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深入河西农村调查挖掘研究,初步理清了河西宝卷的分布、保存及宣卷情况,整理出版了一批宝卷。